王孙诰编钟的发掘故事:库水冲出24座春秋墓葬
2012-08-08 09:16:02 来源:中新网 评论:0 点击:
河南博物院贾璞
在河南博物院“楚国青铜艺术”馆里陈列了一组精美的春秋时期的青铜乐器——王孙诰编钟,这组编钟组合之庞大、制工之精良,使观者无不感到震撼。这组沉睡千年的古乐器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发掘】
水世界下的楚地遗存
时间追溯到1977年的夏秋之际,由于持续的干旱少雨,河南南阳丹江口水库的水位下降,库水冲出了许多青铜器和玉器,一个长期被湮没的水下世界得以重见天日。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水世界隐藏着一个惊天之谜:这里正是数千年来踪影难觅的楚国初封地,正是梦幻般张扬浪漫的楚文化发祥地。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调查发掘,共发现春秋时期墓葬24座,汉代墓葬8座,出土了大批珍贵遗物,王孙诰编钟就是其中之一。
编钟出于二号楚墓中,钟身共26枚,均呈合瓦形。26件钟的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递减:最大的一件高120.4厘米,重152.8公斤;最小的一件高23.35厘米,重2.5公斤。每枚钟上均铸有篆书铭文,共113字,字迹不甚清晰。据考证,此墓的主人为楚国令尹子庚,子庚名午,春秋时期楚庄王之子,因此又名王子午。他曾率兵出征,战功卓著。
王孙诰编钟虽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但依然音色优美,音质纯正。据测音,该编钟的音域十分宽广,近五个八度。它分为上下两层悬挂在木质的钟架上(出土时木质钟架已腐朽),下层八枚大的钟为低音区,用于演奏和声部分;上层小的钟为高音区,用于演奏旋律,七音俱全,可以旋宫转调。王孙诰编钟为双音编钟,在每个钟身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同时可以敲出一个非常和谐的和弦音,其音域可以跨越四个半八度。据史书记载,我国明代著名音乐家朱载堉根据数学制定出了十二平均律,但王孙诰编钟的出土可以证实,早在春秋时期,这种律制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了。
【考究】
皇皇穆穆闻楚声
编钟是先秦时期的盛行宫廷乐器,也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八音之中,金石为先。”商周时期,编钟编磬等乐器被视为礼乐重器,在贵族祭奠、宫廷宴乐时都演奏此类乐器,以显隆重。而且编钟数量的多少和形制的大小是主人的身份等级和地位的象征。王孙诰编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广、保存最完好的青铜礼乐器,为我们研究中国古音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春秋时期楚国的音乐已很发达,并且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特别是春秋中晚期的几代楚王非常喜欢音乐。《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左传》中还记载楚国宫廷中建有地下音乐厅,有贵客登堂时,地下室金鼓齐鸣,而此时的秦国还在以敲打瓦片为乐呢!可见楚国的音乐水准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中已居领先地位。
此外,楚国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也为楚声的完美体现打下了坚实基础。楚人学习中原先进技术,并融合南方各族文化,使楚国的青铜乐器铸造技艺显著发展。西周时每组编钟的数量最多才达到8枚,楚人在春秋时期已将其发展为26枚。
专家还发现,这套编钟并不是一次设计和铸造而成的,工匠采用了先铸钟身再铸钟甬的浇铸方法,铸接处非常牢固。而且在有些钟的内壁发现有锉磨的痕迹,说明已经过调音,而调音是求得正确音律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中国上古音乐中,以编钟为主奏乐器的庙堂雅乐,成为中国独特的礼乐文化主体。从北到南,从西周到春秋,编钟留下了一条完美的音乐发展的轨迹。它那富有穿透力的音色,气势磅礴的钟声,让我们跨越时空,梦回远古,仿佛置身于两千五百年前楚王神秘的庙堂之上。金声玉振,上古庙堂音乐的皇皇穆穆,使我们感受到“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而不知倦”。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25)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河南一高校被指伪造租赁合同 当事人几...(10)
- ·学霸逆袭记(1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一带一...(10)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手绘鞋 小清新风格-半夏微凉自制(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