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经 > 正文

恒天收购疑云:纺织央企跨行做汽车遭质疑
2012-09-26 16:28:48   来源:头条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丰田的业绩让令人垂涎,以至于一家来自纺织领域的央企决定依样画葫芦。它会是丰田第二吗?

8月21日,在斥资960万欧元收购刚刚破产的荷兰重型卡车制造商GINAF未满一个月之际,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天集团)又将位于河北保定的SUV和皮卡生产商天马汽车收入囊中,并宣称即将再次通过收购一家中国北方的汽车公司进入其他商用车领域。

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说:“恒天要做第二个丰田。”

六个月前,恒天集团全资子公司—保定恒天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将控股保定另一家生产皮卡和SUV的大迪汽车,踏出了该集团进军汽车制造领域的关键一步。事实上,恒天集团已经在除轿车以外的汽车领域初步完成整体布局。

张杰说:“除了没有轿车资质,其它的整车我们都能生产。”这是这位在纺织行业浸淫近30年的学者型企业家(北大EMBA、经济学博士)2012年以来最常跟外人说起的一句话。

“截至目前,载货汽车已经超越纺织生产及贸易成为恒天集团继纺织机械制造之后的第二大业务板块。”恒天集团董事会秘书兼战略管理部部长石廷洪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一个庞大的汽车帝国正在隐约成型。粗略计算,纳入恒天旗下的汽车企业已有山东凯马、郑州宏达、河北利达、保定大迪、湖北新楚风、江西百路佳等近十家厂商,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工程机械、农用机械以及发动机制造企业。

“但恒天更像是一个汽车资质收集者”,资深汽车评论员张志勇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恒天目前的做法更像是在积攒“壳资源”。而在集团中,各种同类型的汽车企业线性排列少有交集,尚未完成整合,像一盘散沙。

另一个风险在于,恒天跨界造汽车必须要面对品牌和技术的短缺。与业界耳熟能详的一汽、东风、上汽,以及这些国企的“一把手”相比,张杰以及他所执掌的恒天集团在汽车行业至今都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在国内外汽车巨头的双重夹击下,不具行业背景的恒天集团仅能以中低端的产品介入市场,甚至价格战成为不得不考虑的立足手段。

不太妙的情况是,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增势继续趋缓。其中,恒天集团所在的商用车领域同比出现10%的负增长。

这里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课题:国企转型之困及多元化之惑。研究国企转型的专家认为,恒天涉足汽车制造虽然不像“武钢养猪”那样耸人听闻,但实质上这种略显盲目的跨界与产业升级背道而驰。

造车的动力

事实上,恒天集团染指汽车业始于2008年的一起收购案。

当年4月,恒天集团收购了深陷华源系债务危机的上市公司华源凯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马)的部分股权,进入轻型载货车和柴油机制造领域。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恒天集团介入汽车制造外界并不清楚。但接近张杰的人士说,他曾有一段可以自圆其说的解释。“恒天转型做汽车,有它内在的逻辑思维。大多数人可能不一定知道,丰田最早就是做纺织机械起家的。汽车也好,纺机也好,本质都是机械产品。恒天在高度竞争性的纺织机械领域,成为中国老大,现在成为全球第二,我们对机械制造业有自己的理解。”

张杰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即使是专门从事纺机的企业也需要其它业务来支撑。“国际上的像澳优康、力特,原来全球的第一、第二的纺机巨头业务也不仅仅是纺机,两家都有汽车零部件的业务。”

同年8月,张杰升任恒天集团董事长。该集团随即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布局再次升级。不光是汽车零部件,恒天集团围绕汽车整车制造的收购也迅速张开大网。随后,收购郑州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和河北利达特种车辆公司,重组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郑州恒天车辆有限公司,引入东风汽车参股凯马控股子公司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并建立微车合资公司,收购江西百路佳客车。

直到今年初,张杰又将收购的视线延伸至海外,拿下了荷兰重型卡车制造商GINAF。

最新的消息是,张杰有可能会将这家荷兰公司的美国合作商佩卡集团旗下的达夫卡车公司一并揽入怀中。

时间追溯至张杰介入汽车业的原点2008年。当时他受母校之邀所做的演讲中曾说,“我刚从美国底特律回来,感觉到我们恒天的发展速度还得再加快。金融危机对美国底特律汽车产业产生了很大冲击,他们非常希望和中国进行结合。他们认为美国汽车业与中国结合得还不够。我们有非常好的机会,加快恒天汽车产业的发展。”

去美国收购汽车企业,或许从那时起就已经写在了张杰的笔记本上。

但另一个促成张杰跨界的原因来自他的本行。尽管此前在纺织业取得了十分显赫的地位,但对于恒天集团而言,主业纺织机械盈利的压力也一直困惑着他。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

彼时,率先进入冰点的产业正是依赖出口的纺织及服装业。十多年前进入国务院国资委时,恒天集团的利润排名第一,但至2008年已是跌至倒数几名。

“盈利能力不够,难以适应竞争的压力和需要,就必须要调整。”张杰在当时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首次提出,“我发现我们的对标企业至少都是做汽车做零部件的。最值得学习的榜样是丰田。它曾是织机业的老大,现在反而用汽车的利润来支撑织布机业务。”

张杰显然已经认准了空间远大于纺织机械的汽车制造业。“恒天未来要做中国最好的汽车。”

但还有一个或许更为关键的原因。之前曾在地产业长袖善舞的恒天集团后被排除在允许参与地产的16家央企名单之外,显然令其很受伤。另谋“钱途”,成为当务之急。

至于为什么选择商用车,尤其是从载货汽车做起,张杰也有自己的想法。“小轿车技术只是一般水平,高水平的是载重汽车。像国外的载重汽车,要保证跑200万公里也没有问题,而普通的小轿车一般是3万公里。”张杰觉得,纺机制造的难度绝不亚于汽车,甚至比汽车还高。而中国汽车制造技术、品牌与国际企业的差距,被张杰看做是恒天汽车的机会。

收购疑云

在机会面前,张杰选择了最为直接的手段。

同样是2008年在母校的那次演讲中,张杰阐述了自己的风格。“企业的快速增长,必须将资本运作和科技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我们很多企业经常会忘记一个。”

“大家提到华尔街的资本运作,都会说到很多负面,其实我的理解是资本市场很重要,是为科学创新提供了很强大的保障。否则,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设计,企业是很难有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意味着投入,意味着尝试失败,意味着风险。”显然,张杰有自己的偏爱。

事实上,张杰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收购当中,向同行展示了其在资本运作中的熟练技巧。

但距今最近的一起收购,还是引发了外界的种种猜测。

8月末,恒天集团宣布收购位于河北保定的天马汽车。而这已是恒天在保定的第二次收购。

去年11月,恒天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保定恒天汽车控股保定定兴县的大迪汽车。与天马汽车一样,大迪主要生产SUV和皮卡。

既然恒天集团已经通过大迪汽车拥有了生产SUV、皮卡的资质,为何还要再次收购天马?

对于这两次类似的收购,外界有评论认为,恒天集团对自己汽车业务的定位就是“中国皮卡、SUV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看似重复的收购其实是在做大规模。

但也有人基于恒天集团之前对山东凯马的收购提出质疑:如果恒天集团要专心在河北做皮卡和SUV,为什么还要去山东再生枝节?

另一个疑问来自之前的收购案。2008年4月,恒天集团斥资1.87亿元成为凯马的第一大股东。此后凯马开始扭亏为盈,甚至在2009年净利润一度同比增长近5倍。在凯马渐渐走上正轨之后,为了避免另一个股东上海全冠的反控股,恒天集团再以每股高出2.4元的超高价格收购凯马一部分股权。

为收购凯马,恒天集团前后大约耗资近7.5亿元。但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渐趋冷,凯马的业绩一落千丈。

今年8月初,凯马股份发布半年公告称,上半年公司载货汽车和柴油发动机产品销量下滑,营业收入下降一成,利润同比大降接近八成。

更为不妙的是,不仅是凯马,大迪汽车被恒天集团并购之后,同样不见起色。大迪汽车原本11万辆的年产能被削减一半。今年4月面市的途腾T1、T2则被人批评为“三流汽车企业的伪作”。

“至少到目前为止,恒天的汽车蓝图还存在很多模糊的地方。凯马与大迪,一个做轻卡,一个做SUV和皮卡,到底哪个是恒天的核心业务?凯马和大迪的业务尚无起色,又耗费巨资吃进天马,恒天眼下的摊子越铺越大,但各条战线的效益却都不高。”一位商用车业内人士认为,“仅就河北的SUV和皮卡项目来说,虽然保定的地缘优势不错,但是在长城、中兴这两位强大的本地对手面前,恒天旗下的大迪和天马也很难突围。”

冒险旅程

车市的持续下滑,无疑让恒天集团的汽车业之旅增添变数。

本刊记者未能联系到张杰,另一位恒天集团内部人士也对此不予置评。

但恒天汽车品牌总监罗礼此前曾回应媒体称,“凯马与位于保定的恒天汽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公司,虽然都属于恒天集团旗下,但凯马的业绩情况并不能代表保定恒天汽车。”

“我们在半年之前开始接触天马汽车,当时对方基本处于停产状态。”罗礼表示,“国家出台汽车生产资质退出机制后,双方决定在短时间内完成收购,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他说,这次收购的天马汽车和之前的大迪汽车主要是作为SUV生产基地。如此,恒天在保定的总产能能够达到10万辆。

但面对国内其他地区以及海外的多起收购,加上恒天集团旗下日益扩大的工程机械、农用机械以及发动机制造业务,令外界猜测,恒天就是在积攒“壳资源”,以期日后倒卖。

汽车专家对此表示:“虽说国家关于汽车生产资质退出机制的相关政策已出台,但两年内产销量乘用车1000辆、大中型客车50辆、轻型客车100辆、中重型载货车50辆、轻微型载货车500辆、运输类专用车100辆,这样的标准对一个企业来说稍稍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壳资源’倒买倒卖的空间还是有的。”

张志勇则表示,像恒天集团这种集中收购这么多汽车生产资质的做法确实比较少见。在其没有把所有的业务关系厘清之前,被猜疑倒卖资质也是一种正常的推测。

但也有消息人士持反对意见。他说,恒天集团绝不是要倒卖资质,也没这个必要。之所以收购大量同类型汽车企业,最大的推动力量是国务院国资委。

之前罗礼曾对外透露:“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恒天汽车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动作,不过现在不便透露更多。”

但坏消息是,恒天集团介入汽车乃至工程及农业机械领域错过了最佳时机。尽管恒天汽车野心不小,但是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不仅遭遇增速回落,在城市限购蔓延等综合因素作用下,自主品牌更是大幅失守,占有率一再下滑。

“国内汽车市场的寒意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恒天汽车总经理柏永华也不得不承认,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冷,着实让初出茅庐的恒天汽车有点儿措手不及。在大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恒天汽车今年推出的多种车型投放市场以来,销量并不理想。为此,今年恒天汽车对目标以及销售服务等进行相应调整。

主业盈利不佳,横向拓展便成为诸多国企最常见的选择。“产业多元化应该是现有主业的合理延伸,而不是一个看似赚钱产业的大杂烩。” 研究国企转型的专家指出,转型更多的是指产业的升级优化,而不是盲目地横向扩张。

恒天集团之前对地产的投资或许已成警示。但有接近恒天集团的人士说,对至今仍将地产列为恒天集团六大核心板块的张杰而言,他仍有可能杀个回马枪。毕竟他手中还握有曾经估值逾80亿元爆出过“推倒重建”传闻的中服大厦。 

相关热词搜索:恒天 收购 疑云

上一篇:网曝西凤酒内部斗争不断 企业沦为个人敛财工具
下一篇:中联重科所售泵车质量遭质疑 泵车半年维修40多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