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酒企业即产即销不存货 执法打假遭遇难度
2012-07-24 14:29:52 来源:新浪 评论:0 点击:
小批量生产,即产即销不存货
本报北京7月23日电(记者于宛尼)小批量生产,不存货,制假企业打法律擦边球采取“零敲碎打”形式生产……今天,记者在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国质检系统开展的“质检利剑行动”专项打假活动中,酒类打假活动收获颇丰,酒类造假手段提高,并存在地方保护现象,给执法打假带来难度。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介绍,全国质检系统开展的“质检利剑行动”主要以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为重点任务。今年上半年,共查处违法案件5.5万多起,涉案货值31.45亿元,捣毁窝点2498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632起。
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察司司长严冯敏就酒类打假行动做了说明:“以酒类为重点的食品打假利剑行动,共检查酒类生产企业10232家,立案查处案件354起,查获假酒货值2388.4万元,捣毁造假酒窝点39个。”
据介绍,目前发现的酒类造假案件中,制假企业通常小批量生产,即产即销,不存货,由于对销售额5万元以下、存货金额在15万元以下的不予立案,大量制假企业“零敲碎打”,让打假人员难以取证。生产窝点的线索获取难,累计制假的总量取证难,追究刑事责任和治本难,成为酒类打假的三大难点。
7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奔赴吉林进行打假行动。“厂区杂草丛生,厂房破旧不堪,锈迹斑斑的生产线里还残留着一些麦芽;糖化车间里,5瓶未开封的甲醛溶液并排放在一起,一步之隔是满满两麻袋甲醛溶液的空瓶;厂区空地上,成堆的旧啤酒瓶正等待清洗和灌装;成品库房里,已包装好的成件啤酒堆积如山。”执法督查司有关人士向记者描述在吉林双辽鑫鑫饮品厂看到的情形。
在上述行动中,执法人员发现,该啤酒厂为了延长保质期、提升口感,竟在啤酒中加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工业甲醛和工业盐酸,产出的上千吨啤酒已经销往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地。严冯敏称,现场抽取的14个啤酒样品全部为不合格产品,其中还有13个样品甲醛含量超标,其中最严重的超标4倍以上,达到10.6毫克/升(标准要求为≤2.0毫克/升)。目前公安局已经正式立案,并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相关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拘留。
严冯敏分析,酒类打假工作形势严峻,许多大酒厂周边“伴生”着数量众多的以生产基酒为主的中小型酒厂,这些酒厂生产的基酒容易被造假分子用来进行勾兑制造假酒,牟取高额利润;一些造假分子采用偷换产品标识方式,以低档酒冒充高档酒,特别是在进口葡萄酒产品中较为典型。
本报北京7月23日电(记者于宛尼)小批量生产,不存货,制假企业打法律擦边球采取“零敲碎打”形式生产……今天,记者在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国质检系统开展的“质检利剑行动”专项打假活动中,酒类打假活动收获颇丰,酒类造假手段提高,并存在地方保护现象,给执法打假带来难度。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介绍,全国质检系统开展的“质检利剑行动”主要以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为重点任务。今年上半年,共查处违法案件5.5万多起,涉案货值31.45亿元,捣毁窝点2498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632起。
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察司司长严冯敏就酒类打假行动做了说明:“以酒类为重点的食品打假利剑行动,共检查酒类生产企业10232家,立案查处案件354起,查获假酒货值2388.4万元,捣毁造假酒窝点39个。”
据介绍,目前发现的酒类造假案件中,制假企业通常小批量生产,即产即销,不存货,由于对销售额5万元以下、存货金额在15万元以下的不予立案,大量制假企业“零敲碎打”,让打假人员难以取证。生产窝点的线索获取难,累计制假的总量取证难,追究刑事责任和治本难,成为酒类打假的三大难点。
7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奔赴吉林进行打假行动。“厂区杂草丛生,厂房破旧不堪,锈迹斑斑的生产线里还残留着一些麦芽;糖化车间里,5瓶未开封的甲醛溶液并排放在一起,一步之隔是满满两麻袋甲醛溶液的空瓶;厂区空地上,成堆的旧啤酒瓶正等待清洗和灌装;成品库房里,已包装好的成件啤酒堆积如山。”执法督查司有关人士向记者描述在吉林双辽鑫鑫饮品厂看到的情形。
在上述行动中,执法人员发现,该啤酒厂为了延长保质期、提升口感,竟在啤酒中加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工业甲醛和工业盐酸,产出的上千吨啤酒已经销往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地。严冯敏称,现场抽取的14个啤酒样品全部为不合格产品,其中还有13个样品甲醛含量超标,其中最严重的超标4倍以上,达到10.6毫克/升(标准要求为≤2.0毫克/升)。目前公安局已经正式立案,并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相关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拘留。
严冯敏分析,酒类打假工作形势严峻,许多大酒厂周边“伴生”着数量众多的以生产基酒为主的中小型酒厂,这些酒厂生产的基酒容易被造假分子用来进行勾兑制造假酒,牟取高额利润;一些造假分子采用偷换产品标识方式,以低档酒冒充高档酒,特别是在进口葡萄酒产品中较为典型。
上一篇:外地租到京牌车 客户向神州汽车租赁索赔
下一篇:今麦郎称复检方便面合格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25)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河南一高校被指伪造租赁合同 当事人几...(10)
- ·学霸逆袭记(1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一带一...(10)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手绘鞋 小清新风格-半夏微凉自制(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