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理幼稚化逐渐明显
2012-08-14 14:24:22 来源:寻医问药 评论:0 点击:
她就是不想当妈妈
周丽(化名)虽然快30岁了,但她仍像个小孩子,整天穿着孩子气的T恤,不接触陌生事物和人。有一次丈夫的同事到家里来玩,丈夫出门买菜,让周丽先陪着客人,她突然觉得手足无措,陪客人说了几句话,就借口买东西逃下了楼。
“我属于婚前依赖父母,婚后依赖老公的人。”周丽说,只要丈夫出差,她就会跑回父母家睡,“晚上看着黑漆漆的窗外、冷森森的墙,我一个人会害怕。”
最近,小夫妻闹起了矛盾,起因是丈夫觉得是时候要孩子了,可周丽死活不同意,理由是有孩子就等于有了累赘,另外她根本不会带孩子。“原先觉得她性格单纯可爱,可年龄大了还是这副样子,就不好了。她怎么就不肯长大呢?”丈夫百思不得其解。
他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
28岁的孙刚(化名)上星期刚得知消息,公司打算派他去上海进修半年,回来可能有升职的机会。可是他并没有欣喜,反而有一种以后该怎么生活的迷茫感,于是他马上找父母商量要不要去。
对父母的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孙刚的工作中,在生活中他对父母的“依赖”也无处不在——想吃好吃的饭菜,给爸妈打电话让他们做;衣服脏了,拿回去让妈妈洗;甚至和女友吵架了,他也要找父母商量对策。
在父母和女友眼里,他似乎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没有主见,遇事慌张,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许别人碰。”孙刚的母亲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他钟爱的汽车模型弄坏了,结果他一礼拜都没和我说话。”
解析
父母包办一切造就“彼得.潘综合征”
不做家务活;葱和韭菜分不清楚;一遇到问题便会手足无措……这就是现在一些成年人患上“幼稚病”的共同表现。这部分“大小孩”虽已进入成年,但心理上还保持了很多孩子的特点:他们爱玩、情绪化、喜欢依赖他人,往往逃避责任,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与动手能力弱。
“彼得?潘综合征”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教育有很大关系。这部分“大小孩”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上学时家长包办了学习以外的全部事情,助长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工作结婚后,这些“大小孩”因为没机会学习生活技能,心理成熟度不足,依旧沉迷于父母或伴侣的“爱护”,不能适应社会,难以承受失败。
应对
对孩子“差一点”未必是坏事
“‘彼得?潘综合征’会对患者的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病症一般难以用药物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心理治疗。”“大小孩”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观单靠说教很难彻底改变,应由心理专家和其亲人一起来对其进行长期的专业干预治疗,要迫使他们面对现实,帮助建立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以适应社会生活。
“很多家长不明白,过分的衣食无忧,只能让孩子的心理成熟变缓,更多机会患上‘幼稚病’。”对孩子要“差一点”,这样才能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做起,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和生活能力。学校也应该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学习生活技能,培养独立处事的能力。
周丽(化名)虽然快30岁了,但她仍像个小孩子,整天穿着孩子气的T恤,不接触陌生事物和人。有一次丈夫的同事到家里来玩,丈夫出门买菜,让周丽先陪着客人,她突然觉得手足无措,陪客人说了几句话,就借口买东西逃下了楼。
“我属于婚前依赖父母,婚后依赖老公的人。”周丽说,只要丈夫出差,她就会跑回父母家睡,“晚上看着黑漆漆的窗外、冷森森的墙,我一个人会害怕。”
最近,小夫妻闹起了矛盾,起因是丈夫觉得是时候要孩子了,可周丽死活不同意,理由是有孩子就等于有了累赘,另外她根本不会带孩子。“原先觉得她性格单纯可爱,可年龄大了还是这副样子,就不好了。她怎么就不肯长大呢?”丈夫百思不得其解。
他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
28岁的孙刚(化名)上星期刚得知消息,公司打算派他去上海进修半年,回来可能有升职的机会。可是他并没有欣喜,反而有一种以后该怎么生活的迷茫感,于是他马上找父母商量要不要去。
对父母的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孙刚的工作中,在生活中他对父母的“依赖”也无处不在——想吃好吃的饭菜,给爸妈打电话让他们做;衣服脏了,拿回去让妈妈洗;甚至和女友吵架了,他也要找父母商量对策。
在父母和女友眼里,他似乎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没有主见,遇事慌张,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许别人碰。”孙刚的母亲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他钟爱的汽车模型弄坏了,结果他一礼拜都没和我说话。”
解析
父母包办一切造就“彼得.潘综合征”
不做家务活;葱和韭菜分不清楚;一遇到问题便会手足无措……这就是现在一些成年人患上“幼稚病”的共同表现。这部分“大小孩”虽已进入成年,但心理上还保持了很多孩子的特点:他们爱玩、情绪化、喜欢依赖他人,往往逃避责任,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与动手能力弱。
“彼得?潘综合征”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教育有很大关系。这部分“大小孩”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上学时家长包办了学习以外的全部事情,助长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工作结婚后,这些“大小孩”因为没机会学习生活技能,心理成熟度不足,依旧沉迷于父母或伴侣的“爱护”,不能适应社会,难以承受失败。
应对
对孩子“差一点”未必是坏事
“‘彼得?潘综合征’会对患者的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病症一般难以用药物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心理治疗。”“大小孩”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观单靠说教很难彻底改变,应由心理专家和其亲人一起来对其进行长期的专业干预治疗,要迫使他们面对现实,帮助建立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以适应社会生活。
“很多家长不明白,过分的衣食无忧,只能让孩子的心理成熟变缓,更多机会患上‘幼稚病’。”对孩子要“差一点”,这样才能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做起,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和生活能力。学校也应该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学习生活技能,培养独立处事的能力。
上一篇:男女的生物钟其实只相差6分钟
下一篇:女性几种面相背后的复仇心理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25)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河南一高校被指伪造租赁合同 当事人几...(10)
- ·学霸逆袭记(1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一带一...(10)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手绘鞋 小清新风格-半夏微凉自制(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