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讯 > 正文

芯片式心电电极的创想与探索
2017-01-06 11:57:21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发表人:  陈耀荣
 
  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分级医疗与转诊制度, 根据其不同的规模及功能分为三级: 基层医疗单位,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健全医疗保健体系,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方面。为适应疾病的变化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广大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形成了一个新的观点。 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 必然会推动配套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设施, 以及提升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要素。

  另外,目前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建立健全养老综合配套服务,积极发展老龄产业的同时, 也促使了医药资源配置的提升。方便服务老龄化人群。

  基于以上二个方面,为更好地服务及方便分级诊疗及老龄养老卫生服务的需求,我认为是智能医疗产业发展的好时机。

  就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而言,常态普遍使用的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的模式,是病人身上佩戴一个记录盒,用导联线与身上的心电电极相连接,采集心电信号,将数据记录在记录盒内,24小时后,经专业工作人员取下佩戴的记录盒,将数据输入电脑,读取数值供分析诊断用。 如下:

\ 
 
  心电电极片的组成部分是: 银/氯化银传感器,导电胶,背衬胶带,与导联线相连接的按扣。

  身上佩戴一个记录盒及相连接的导联线,在24小时内会暂时给佩戴者生活及工作带来不便。也会给老龄人群有背负仪器的负担。

  在此创想及探索,是否可将目前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的传感器转换成芯片式心电电极,用芯片将采集到的人体的心电信号形成导联数据, 在短时间内,通过手机用专用软件获取心电信号数据,实施传输至医生,供医生分析数据,形成检测报告,及时给予健康评估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建议。  

  此创想的主要目的是: 可以减轻病人身上背负的仪器的负担,省去记录盒及导联线,又可将采集到的心电信号数据及时传输至医生, 供分析和诊断。实现了简单,快速,准确。

  芯片式心电电极监护的模式是,如下:
\

  芯片式心电电极片只是处于创想和探索阶段,要将此变为现实, 还需进一步地研发。
 
                                     日期:  2017年1月5日 

相关热词搜索:创想 电极 芯片

上一篇: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的使用体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