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毕盟留学:Story | 美国EE/MSE专业申请总结
2018-08-15 10:57:18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一、申请项目
EE: UCLA, UW Madison, USC, UT Austin, Brown, Northwestern, Yale, VT, WUSTL, U of Toronto, Rice
MSE: UCF, UCSD, Columbia, Cornell, UIUC, UMN, Upenn, PSU, CMU
ME(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rdue, Gatech
IE(Industrial Engineering): Purdue
二、套磁回复情况
1.积极回复
EE: UCLA, UW Madison, USC
MSE: UCF, UIUC
ME: Purdue, Gatech
2.一般回复/模板回复
EE: UT Austin, Brown, Northwestern, U of Toronto
MSE: UCSD, Columbia
IE: Purdue
3.套磁后未回复
EE: Yale, WUSTL, Rice
MSE: Upenn, Cornell, UMN, CMU
4.未套磁
EE: VT
MSE: PSU
三、发面试情况
我的全是教授私人面试,一个committee 面试都没有
EE: UCLA, UW Madison, USC, VT
MSE: UIUC, PSU
ME: Purdue, Gatech
四、录取结果
1、Offer
EE: UW Madison(RA), USC(Fellowship)
MSE: UIUC(RA)
ME: Purdue(RA)
2.Withdraw
EE: VT, U of Toronto
MSE: UCF, PSU
ME: Gatech
3.Rejection
EE: UCLA(Waiting List 转), UT Austin, Brown, Northwestern, Yale, WUSTL, Rice
MSE: UCSD, Columbia, Cornell, Upenn, CMU
IE: Purdue
4.No respond
MSE: Columbia, UMN
个人硬件
一、本科成绩
1.Major: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Member of Yan Jici Talent Student Program, School of Physics
GPA(overall):3.89/4.30
Ranking:21/286 (Top 8%)
GPA(major):4.00/4.30
2.英语成绩:
TOEFL:104/120(Reading:29,Listening:26,Speaking:22,Writing:27)
GRE:Verbal:150,Quantitative:170,Writing:3.0
Sub:没考
二、科研经历
1.大一暑假
Program:低温等离子体治疗癌细胞
Institution:合肥科学岛等离子体实验室
2.大三期间
Program:硒化铋纳米带的合成及表征
Institution:微尺度国家实验室
Program:核壳结构上转换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Institution: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3.大三暑假
Program:利用太赫兹光谱研究高聚物材料的低能量振动
Institution:University of Waterloo
关于本科平时的学习
平心而论,科大物理学院的现在课程设置并不是特别特别困难,至少没在出现过某门课程全班总评及格的才个位数的情况。任课老师们也是过来人,知道申请出国还是比较看重GPA 的,所以给总评时也是尽量提分,但是因为教务处有优秀率不能超过30%的限制,科大的GPA 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至少国外很多学校是认的。在我大二大三期间,有一个谣传,就是说overall GPA 达到3.89 就可以了,这样没有任何学校会因为GPA 的原因拒绝你(后来听说是Stanford 某老师来科大面试学生时卡GPA 3.89 的槛)。最后我申请的时候留意了下,发现好像确实是这样,所以,如果不是特意刷GPA,把GPA 维持在3.9 以上已经非常非常好了,多余的时间完全可以花在丰富科研经历和准备英语上,我觉得这样一来性价比更高。但是一定要记住,GPA 不是一!!!如果只有GPA,英语和科研很烂的话,我觉得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令自己满意的结果的。所以,还是大一大二还是需要要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基础课的学习上去的。
关于英语
TOEFL 和GRE 的准备是我申请过程中的一大败笔,虽然最后申请时的分数还看得过去,但是准备英语的过程直接导致科研成为我硬件的最大短板。而且,为了考TOEFL,我没考物理Sub(当然,在决定不考前,认真打听了下,物理Sub 对申请MSE,EE 基本没有影响,但是对准备申请Phy 或是AP 的同学,一个高于90%的物理Sub 是至关重要的)。
先说GRE,我的GRE 虽然准备的开始很早,大一暑假就去北京新东方上了GRE 强化班的课,但是后来一直都没当回事。一直拖到了大二暑假,本想大二暑假留校准备GRE 顺便进个实验室的,结果和几个高中同学出去在国内溜达了半圈,现在想想真是浪费时间。大二暑假的时间非常宝贵,建议后来人把TOEFL 或是GRE 至少考掉一门,然后进个实验室做做科研,听听组会。不求出什么成果,也不求一下子就找到自己钟爱的方向。但是至少会发现自己不喜欢哪些方向,这样的话,后面无论是对换实验室,申请交流项目,决定套磁老师,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关于GRE 需不需要上辅导班或是找一对一的辅导老师,我的答案是不需要。我大一暑假在北京待了两个多礼拜,上了新东方的GRE 强化班,感觉真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只记得在那里吃的全聚德烤鸭和看的刚上映的《侏罗纪公园1》的重制版了。后来大三下时我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1 对1 网课教学的老师,收费比较贵,400¥/h。只上了GRE 的写作,Issue 和Argue,加在一起总共认认真真写了15 篇左右,花了2000 多。但是最后发现对我GRE 写作并无帮助,一直都是3.0...... 虽然最后一次觉得自己写的非常好,少说3.5...... 但是这段经历对我的TOEFL 写作有明显帮助,后来稍微准备了下TOEFL 的writing 就有25,后来再写写就是27,28。所以,这说明好好做一件事一定是会有收获的,可能不在当下体现出来,但是长远看来一定是有用的。
我的GRE 一共考了四次,09/13/2014,12/07/2014,03/29/2015,06/12/2015。分数分别为132(V)+164(Q)+3.0(AW) , 136(V)+168(Q)+3.0(AW) , 145(V)+170(Q)+3.0(AW) ,150(V)+170(Q)+3.0(AW)。前两次完全就是裸考,第二次进去一个半小时就交卷了,所以完全没有什么好说的。第三次倒是认真准备的,那是已经是大三下开学了,寒假在家把《要你命三千》过了遍,回校后刷了遍《陈圣元GRE 填空》和半本《GRE 阅读36 套》就去考试了。考出来自己还是挺惊讶的,因为之前用PP2 模考Verbal 才140,141。之后一场间隔时间比较常,因为中间涉及到准备交流项目和期中考试。三四场之间的有效准备时间估计也就3礼拜,这次是重点是准备AW 和Verbal,前面说的1 对1 上课也是这个时候的事,准备Verbal无非就是拿着张一卡通,在二教盖着《要你命三千》背单词。然后每天一套阅读,填空没准备,感觉对我来说,短期提高太难,所以重点准备阅读。
所以,我对GRE 的准备也谈不上什么心得。只能说说我的感受,总共用过三本书一套软件,分别是《要你命三千》,《陈圣元GRE 填空》,《GRE 阅读36 套》以及PP2。要我说,GRE 就是一个考验耐力的过程,得单词者得天下。要沉得下心,看似我准备了三年GRE,实际上有效时间也就大三寒假两个礼拜,大三下开学三礼拜和大三下期末三个礼拜,一共9个礼拜。足够把我从基本零分提高到还凑合。一般来说,理工科申请一般不看GRE,完全是够用就行,对科大大多数人来说,GRE 考到150(V)+170(Q)+3.5(AW)就完完全全足够了。
再说说TOEFL,感觉我的TOEFL 准备还是比较成的,短期提高比较大。TOEFL 从大三下开始考,一共考了7 次,国内六次,加拿大一次。分别是04/12/2015,05/30/2015,08/07/2015(加拿大),09/19/2015,10/11/2015,10/31/2015,11/15/2015。前面几次全是裸考,TPO 一套没做过,考着玩的,分别是53(17S),69(19S),70(18S),79(14S),82(15S),93(19S),104(22S)。第一次才53 分是因为考试中途因为身体原因临时退场了,所以第二次才算是正常水平,当然也就69……
大四上回国之后,已经是9 月中旬了,这时候我手里最高的TOEFL 也就79 分。所以,回国之后,我把所有时间用来准备TOEFL,而没有去套磁和准备文书,导致我的申请非常紧张。匆匆忙忙考了两次TOEFL,但是成绩提高并不明显。10 月20 号之后,我上了天津新东方的VIP 一对一课程,网上授课。总共8 节课16 小时,口语4节,听力3 节,写作1节,给我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其中,最有收益的是口语和听力。一般来说,TOEFL 的口语和写作是可以短期提高的。花费两个礼拜的时间,完全可以将TOEFL 口语从14、15 分的水平提高到22、23 分的水平。而听力和阅读是需要长期准备的。但是当时距离11 月15日的考试,我也就剩下不到30 天的时间。所以,我几乎把80%的备考时间留给了听力的准备。最后提高还是比较明显的,从14、15 分到了27 分,准备的方法就是先练习Conversation,再练习Lecture,练习Lecture 一定要分开按不同种类的内容来练习(比如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因为里面出现的单词都是非常相似的。总之,TOEFL 对我而言,感觉比GRE 简单,只要肯下死功夫,肯定是会有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以后准备时可以先准备TOEFL 的阅读和听力。
关于科研
申请的三大硬件,GPA,英语和科研,科研是我最大的短板。而科研做的不出色,有很大因素是因为我在准备英语上花了太多时间。整个大三下没去实验室,大三暑期交流时还要操心英语的问题,大四上回国之后也没时间整理以前的实验数据,写写文章之类。而且,大三暑期交流8 周,老板6 周不在实验室,这对我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希望大家可以吸取两个教训:1、一定要早考英语,给科研留出时间,一般人是没有精力同时兼顾科研学习和准备英语的2、选择交流项目,最好还是选择一个常在实验室的老板,对于短期交流来说,这样收获会更大一些,毕竟老板不在身边,科研的推进等等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关于套磁
因为大四上准备英语,我的套磁是从11 月中旬开始的。限于科研不是很突出,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MSE 前5 到10 名的学校,EE 前十左右的学校进行套磁。首先进行较为广泛的套磁,发给十来个和自己科研比较接近,比较感兴趣的导师。然后从中选择回复积极而且自己最感兴趣的两到三个保持常联系,争取面试。
可能是我给自己定位比较准确。我初始发邮件回复率大约在60%,之后也重点套了三四个老师,他们也早早给我发了offer,一些不想去的也就withdraw 了。其中比较好的就是UIUC 的MSE,USC 的EE 和Purdue 的ME。平心而论,我套的学校都是自己水平范围内的,因为准备时间太短,没有套一些更好的学校。但是套磁对于MSE和EE 的申请来说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希望后来人可以重视这一点。
关于申请结束之后的跟进和面试
因为我发的都是教授私人面试,没有committee 的面试。所以这方面我没有太多经验,总之,多和教授以及组里的学生联系,问问组里的情况。会给教授加些印象分。而且之后决定去哪个组时心里也会有数,不会决定得太茫然。
关于选择offer
对于PhD 的学校,我觉得主要看你想不想做科研。如果想找工作,我觉得专排前二十的学校都差不多。如果想找教职,一定要去知名的学校如Stanford,Havard,Princeton 之类。可能还加上Cornell,Umich 和UIUC。好的出身对之后找教职大有帮助。
虽然我收到了UIUC 的MSE offer,但是我对MSE 没什么兴趣,而且USC 的EE 我套的老师我还比较感兴趣,加上是工学院给了四年fellowship,今后选择很自由,所以最后从了USC 的EE。总之,因为我不是特别想找教职。所以选择时完全是以做的东西的兴趣为导向。希望大家还是多多考虑自己的兴趣,毕竟出国读博了,不能看仅仅学校名气,还是要看自己做什么,总不能找个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受四五年罪啊。
感谢
感谢世毕盟,在我申请过程中给予了我套磁和文书修改的较大帮助,让我深受启发。感谢教育过我的所有师,他们传授的专业知识是我可以不断成长的源泉。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们,特别是XJW 同学,DJ 同学,XMR 同学。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这四年丰富充实的学习生活。最后,感谢中国科大,四年来我在这里收获了太多,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为人准则,都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EE: UCLA, UW Madison, USC, UT Austin, Brown, Northwestern, Yale, VT, WUSTL, U of Toronto, Rice
MSE: UCF, UCSD, Columbia, Cornell, UIUC, UMN, Upenn, PSU, CMU
ME(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rdue, Gatech
IE(Industrial Engineering): Purdue
二、套磁回复情况
1.积极回复
EE: UCLA, UW Madison, USC
MSE: UCF, UIUC
ME: Purdue, Gatech
2.一般回复/模板回复
EE: UT Austin, Brown, Northwestern, U of Toronto
MSE: UCSD, Columbia
IE: Purdue
3.套磁后未回复
EE: Yale, WUSTL, Rice
MSE: Upenn, Cornell, UMN, CMU
4.未套磁
EE: VT
MSE: PSU
三、发面试情况
我的全是教授私人面试,一个committee 面试都没有
EE: UCLA, UW Madison, USC, VT
MSE: UIUC, PSU
ME: Purdue, Gatech
四、录取结果
1、Offer
EE: UW Madison(RA), USC(Fellowship)
MSE: UIUC(RA)
ME: Purdue(RA)
2.Withdraw
EE: VT, U of Toronto
MSE: UCF, PSU
ME: Gatech
3.Rejection
EE: UCLA(Waiting List 转), UT Austin, Brown, Northwestern, Yale, WUSTL, Rice
MSE: UCSD, Columbia, Cornell, Upenn, CMU
IE: Purdue
4.No respond
MSE: Columbia, UMN
个人硬件
一、本科成绩
1.Major: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Member of Yan Jici Talent Student Program, School of Physics
GPA(overall):3.89/4.30
Ranking:21/286 (Top 8%)
GPA(major):4.00/4.30
2.英语成绩:
TOEFL:104/120(Reading:29,Listening:26,Speaking:22,Writing:27)
GRE:Verbal:150,Quantitative:170,Writing:3.0
Sub:没考
二、科研经历
1.大一暑假
Program:低温等离子体治疗癌细胞
Institution:合肥科学岛等离子体实验室
2.大三期间
Program:硒化铋纳米带的合成及表征
Institution:微尺度国家实验室
Program:核壳结构上转换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Institution: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3.大三暑假
Program:利用太赫兹光谱研究高聚物材料的低能量振动
Institution:University of Waterloo
关于本科平时的学习
平心而论,科大物理学院的现在课程设置并不是特别特别困难,至少没在出现过某门课程全班总评及格的才个位数的情况。任课老师们也是过来人,知道申请出国还是比较看重GPA 的,所以给总评时也是尽量提分,但是因为教务处有优秀率不能超过30%的限制,科大的GPA 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至少国外很多学校是认的。在我大二大三期间,有一个谣传,就是说overall GPA 达到3.89 就可以了,这样没有任何学校会因为GPA 的原因拒绝你(后来听说是Stanford 某老师来科大面试学生时卡GPA 3.89 的槛)。最后我申请的时候留意了下,发现好像确实是这样,所以,如果不是特意刷GPA,把GPA 维持在3.9 以上已经非常非常好了,多余的时间完全可以花在丰富科研经历和准备英语上,我觉得这样一来性价比更高。但是一定要记住,GPA 不是一!!!如果只有GPA,英语和科研很烂的话,我觉得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令自己满意的结果的。所以,还是大一大二还是需要要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基础课的学习上去的。
关于英语
TOEFL 和GRE 的准备是我申请过程中的一大败笔,虽然最后申请时的分数还看得过去,但是准备英语的过程直接导致科研成为我硬件的最大短板。而且,为了考TOEFL,我没考物理Sub(当然,在决定不考前,认真打听了下,物理Sub 对申请MSE,EE 基本没有影响,但是对准备申请Phy 或是AP 的同学,一个高于90%的物理Sub 是至关重要的)。
先说GRE,我的GRE 虽然准备的开始很早,大一暑假就去北京新东方上了GRE 强化班的课,但是后来一直都没当回事。一直拖到了大二暑假,本想大二暑假留校准备GRE 顺便进个实验室的,结果和几个高中同学出去在国内溜达了半圈,现在想想真是浪费时间。大二暑假的时间非常宝贵,建议后来人把TOEFL 或是GRE 至少考掉一门,然后进个实验室做做科研,听听组会。不求出什么成果,也不求一下子就找到自己钟爱的方向。但是至少会发现自己不喜欢哪些方向,这样的话,后面无论是对换实验室,申请交流项目,决定套磁老师,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关于GRE 需不需要上辅导班或是找一对一的辅导老师,我的答案是不需要。我大一暑假在北京待了两个多礼拜,上了新东方的GRE 强化班,感觉真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只记得在那里吃的全聚德烤鸭和看的刚上映的《侏罗纪公园1》的重制版了。后来大三下时我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1 对1 网课教学的老师,收费比较贵,400¥/h。只上了GRE 的写作,Issue 和Argue,加在一起总共认认真真写了15 篇左右,花了2000 多。但是最后发现对我GRE 写作并无帮助,一直都是3.0...... 虽然最后一次觉得自己写的非常好,少说3.5...... 但是这段经历对我的TOEFL 写作有明显帮助,后来稍微准备了下TOEFL 的writing 就有25,后来再写写就是27,28。所以,这说明好好做一件事一定是会有收获的,可能不在当下体现出来,但是长远看来一定是有用的。
我的GRE 一共考了四次,09/13/2014,12/07/2014,03/29/2015,06/12/2015。分数分别为132(V)+164(Q)+3.0(AW) , 136(V)+168(Q)+3.0(AW) , 145(V)+170(Q)+3.0(AW) ,150(V)+170(Q)+3.0(AW)。前两次完全就是裸考,第二次进去一个半小时就交卷了,所以完全没有什么好说的。第三次倒是认真准备的,那是已经是大三下开学了,寒假在家把《要你命三千》过了遍,回校后刷了遍《陈圣元GRE 填空》和半本《GRE 阅读36 套》就去考试了。考出来自己还是挺惊讶的,因为之前用PP2 模考Verbal 才140,141。之后一场间隔时间比较常,因为中间涉及到准备交流项目和期中考试。三四场之间的有效准备时间估计也就3礼拜,这次是重点是准备AW 和Verbal,前面说的1 对1 上课也是这个时候的事,准备Verbal无非就是拿着张一卡通,在二教盖着《要你命三千》背单词。然后每天一套阅读,填空没准备,感觉对我来说,短期提高太难,所以重点准备阅读。
所以,我对GRE 的准备也谈不上什么心得。只能说说我的感受,总共用过三本书一套软件,分别是《要你命三千》,《陈圣元GRE 填空》,《GRE 阅读36 套》以及PP2。要我说,GRE 就是一个考验耐力的过程,得单词者得天下。要沉得下心,看似我准备了三年GRE,实际上有效时间也就大三寒假两个礼拜,大三下开学三礼拜和大三下期末三个礼拜,一共9个礼拜。足够把我从基本零分提高到还凑合。一般来说,理工科申请一般不看GRE,完全是够用就行,对科大大多数人来说,GRE 考到150(V)+170(Q)+3.5(AW)就完完全全足够了。
再说说TOEFL,感觉我的TOEFL 准备还是比较成的,短期提高比较大。TOEFL 从大三下开始考,一共考了7 次,国内六次,加拿大一次。分别是04/12/2015,05/30/2015,08/07/2015(加拿大),09/19/2015,10/11/2015,10/31/2015,11/15/2015。前面几次全是裸考,TPO 一套没做过,考着玩的,分别是53(17S),69(19S),70(18S),79(14S),82(15S),93(19S),104(22S)。第一次才53 分是因为考试中途因为身体原因临时退场了,所以第二次才算是正常水平,当然也就69……
大四上回国之后,已经是9 月中旬了,这时候我手里最高的TOEFL 也就79 分。所以,回国之后,我把所有时间用来准备TOEFL,而没有去套磁和准备文书,导致我的申请非常紧张。匆匆忙忙考了两次TOEFL,但是成绩提高并不明显。10 月20 号之后,我上了天津新东方的VIP 一对一课程,网上授课。总共8 节课16 小时,口语4节,听力3 节,写作1节,给我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其中,最有收益的是口语和听力。一般来说,TOEFL 的口语和写作是可以短期提高的。花费两个礼拜的时间,完全可以将TOEFL 口语从14、15 分的水平提高到22、23 分的水平。而听力和阅读是需要长期准备的。但是当时距离11 月15日的考试,我也就剩下不到30 天的时间。所以,我几乎把80%的备考时间留给了听力的准备。最后提高还是比较明显的,从14、15 分到了27 分,准备的方法就是先练习Conversation,再练习Lecture,练习Lecture 一定要分开按不同种类的内容来练习(比如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因为里面出现的单词都是非常相似的。总之,TOEFL 对我而言,感觉比GRE 简单,只要肯下死功夫,肯定是会有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以后准备时可以先准备TOEFL 的阅读和听力。
关于科研
申请的三大硬件,GPA,英语和科研,科研是我最大的短板。而科研做的不出色,有很大因素是因为我在准备英语上花了太多时间。整个大三下没去实验室,大三暑期交流时还要操心英语的问题,大四上回国之后也没时间整理以前的实验数据,写写文章之类。而且,大三暑期交流8 周,老板6 周不在实验室,这对我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希望大家可以吸取两个教训:1、一定要早考英语,给科研留出时间,一般人是没有精力同时兼顾科研学习和准备英语的2、选择交流项目,最好还是选择一个常在实验室的老板,对于短期交流来说,这样收获会更大一些,毕竟老板不在身边,科研的推进等等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关于套磁
因为大四上准备英语,我的套磁是从11 月中旬开始的。限于科研不是很突出,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MSE 前5 到10 名的学校,EE 前十左右的学校进行套磁。首先进行较为广泛的套磁,发给十来个和自己科研比较接近,比较感兴趣的导师。然后从中选择回复积极而且自己最感兴趣的两到三个保持常联系,争取面试。
可能是我给自己定位比较准确。我初始发邮件回复率大约在60%,之后也重点套了三四个老师,他们也早早给我发了offer,一些不想去的也就withdraw 了。其中比较好的就是UIUC 的MSE,USC 的EE 和Purdue 的ME。平心而论,我套的学校都是自己水平范围内的,因为准备时间太短,没有套一些更好的学校。但是套磁对于MSE和EE 的申请来说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希望后来人可以重视这一点。
关于申请结束之后的跟进和面试
因为我发的都是教授私人面试,没有committee 的面试。所以这方面我没有太多经验,总之,多和教授以及组里的学生联系,问问组里的情况。会给教授加些印象分。而且之后决定去哪个组时心里也会有数,不会决定得太茫然。
关于选择offer
对于PhD 的学校,我觉得主要看你想不想做科研。如果想找工作,我觉得专排前二十的学校都差不多。如果想找教职,一定要去知名的学校如Stanford,Havard,Princeton 之类。可能还加上Cornell,Umich 和UIUC。好的出身对之后找教职大有帮助。
虽然我收到了UIUC 的MSE offer,但是我对MSE 没什么兴趣,而且USC 的EE 我套的老师我还比较感兴趣,加上是工学院给了四年fellowship,今后选择很自由,所以最后从了USC 的EE。总之,因为我不是特别想找教职。所以选择时完全是以做的东西的兴趣为导向。希望大家还是多多考虑自己的兴趣,毕竟出国读博了,不能看仅仅学校名气,还是要看自己做什么,总不能找个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受四五年罪啊。
感谢
感谢世毕盟,在我申请过程中给予了我套磁和文书修改的较大帮助,让我深受启发。感谢教育过我的所有师,他们传授的专业知识是我可以不断成长的源泉。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们,特别是XJW 同学,DJ 同学,XMR 同学。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这四年丰富充实的学习生活。最后,感谢中国科大,四年来我在这里收获了太多,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为人准则,都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上一篇:世毕盟留学:Story | 杜克大学材料博士申请总结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25)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黑龙江省林甸县公开倒卖教师职称黑幕曝光(21)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7)
- ·学霸逆袭记(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