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秘传媒|揭秘史上最匪夷所思的营销工具
2016-10-12 17:58:42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免费”是营销史上最强大的工具,有着巨大的魔力,它到底强在哪里?
洞悉“免费营销”背后的本质,才能掌握好这个工具,让这个“大杀器”为我所用而不被其所害。
(请加小费QQ:894945901 1500687436)
“免费式营销”是由本土管理学大师史光起先生创建的一种市场营销活动中应用的营销理念与操作方法。大家都喜欢免费的东西不仅是爱贪图小便宜的人性本质,同时也有两个因素在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其一是自我利益保护的本能。相较商家而言,消费者在购物中永远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此消费的风险就很大,而免费试用则降低了消费者的此项风险,使其能够尝试接触产品,继而带来销售。现在商家都在绞尽脑汁去思考怎样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如提高商品价格、压缩成本等,但是,越是想掏空消费者的口袋,消费者则越是捂紧口袋,同商家展开猫捉老鼠的游戏,这个过程中商家消耗了大量的营销费用,而收益却并不理想。因为消费者看着商家贪婪的嘴脸,自然本能地产生防卫心理,怎么可能轻易打开荷包呢。
(请关注微博:@中秘传媒 加微信:cnmishu-cn或noadhere)
现在的企业都是“活雷锋”!
走到大街上,走进超市里,到处都是免费派发的小食品、化妆品、免费试饮的牛奶饮料。培训机构有免费试听的课程,美容院有免费体检的项目,更夸张的是互联网企业。
一只“熊掌”,一开始是你有啥不知道的都可以问它,它给你刨根问底往祖坟上刨,到后来它有论坛、有空间、有地图、有文库,应有尽有,还给你提供搜索数据指数。
一只“企鹅”,一开始帮你聊天泡妞,到后来帮你传文件、玩游戏、收邮件、开博客,还能视频开会。后来出了微信,横扫一切即时通讯工具。
一个比110还多出250的家伙,一开始帮你拦木马,到后来帮你杀毒、管理软件、装浏览器、甚至能重装系统,有一年春节居然还帮你抢火车票。
我们有免费的操作系统可用,免费的书籍可读,免费的电影可看,免费的资料可查,如果你想开个店,以前还有免费“网上店铺”,我们进入到一个貌似完全免费的互联网世界。
在这些免费的背后,却产生了BAT、360等大牛公司,一个个盆满钵倾,睥睨天下。
(请关注微博:@中秘传媒 加微信:cnmishu-cn或noadhere)
今天,中秘传媒和你一起来撕一撕这个强大无比的营销工具,看看“免费”何以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我们又该如何驯服它,为我充分所用而不被其反咬一口。
“免费营销”的强大仍然是来自人类的行为模式,我们来了解两个行为学的名词,一个叫“损失厌恶感”,一个叫“互惠原理”。
嘛叫“损失厌恶感”泥?先看一则《笑林广记》里的段子。
一个吝啬鬼掉河里,岸上的人冲他大喊:“把你的手给我,我拉你上岸。”这哥们淹的都快嗝屁了也不肯伸手。旁边一个比较了解他的人大喊:“我把手给你,你赶紧拉住!”奄奄一息的吝啬鬼立即就把对方的手给死死抓住了。
只愿意让别人把手给自己,不愿自己把手给别人”,这就叫“损失厌恶感”,人们都不愿意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当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人们对损失的反应更加激烈。损失带来的负效应是同量收益带来正效应的2.5倍。
行为学家还是把这事的根源刨到了人类东非大草原时期:在那个饥饿是威胁人类最大安全因素的时代,如果多给一个人一些食物,他可能也就因此舒服一段时间;而拿走他一些本来就不多的食物,他可能就因此被饿死。
几百万年的环境塑造,让我们的大脑在做收益损失判断时,表现的非常不科学:相对于收益来说,大脑对受损的感觉要强烈的多。
而营销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掏钱,这就让他觉得受损了,“损失厌恶感”油然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做营销对抗的就是消费者头脑中固有的“损失厌恶感”,这却是人头脑中最难攻克的堡垒。
而免费恰恰是攻克“损失厌恶感”的最佳武器,让消费者没有损失而体验到产品。更妙的是,消费者还会觉得“免费”是一种权利,如果不去参与就觉得自己吃亏了,形成了另一种“损失厌恶感”,“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自然威力大增。
第二个名词叫做互惠原理,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影响力工具之一:如果我们接受了别人什么好处,我们应该尽量回报。
(请关注微博:@中秘传媒 加微信:cnmishu-cn或noadhere)
互惠及其伴随而来的亏欠感、还债感,在人类文化中十分普遍,这是另一种强大的行为模式。咱们的文化讲“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欠债是十分痛苦的事情,即使有生之年还不了,债都没完,所以有“父债子还”的说法。
人是由群居动物发展来的社会动物,文化人类学家认为:这种欠债网是人类独特的适应机制,有了它,人类才得以实现劳动分工,交换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务,让个体相互依赖,凝结成高效率的整体。著名考古学家理查德•李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了人类。”欠了债就想还,不是这人有多高尚,而是人的本能。(当然骗钱的人心理机制又不一样)
当我们免费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或服务时,可以因此使消费者产生受惠感,商品卖的再便宜,一折甚至零点一折,哪怕消费者只出了一分钱,对他而言都是交易,但免费就不一样,再小的免费也是受惠。由此会让消费者产生亏欠感还债感,如果在营销上加以合理运用,将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机场一个行人,正匆匆穿过人群拥挤的区域。克利须那协会的募捐员走到他的面前,递给他一朵鲜花。
这人吃了一惊(西奥迪尼注释道,制造这种惊讶也是一种顺从工具),把花接住了。但他马上反应过来,想把花还回去,并说自己不想要这些花。募捐员回答说,这是来自克利须那协会的一份礼物,他可以保留的……不过,他要是能捐一些钱,帮助克利须那做更多善举,协会将不胜感激。
此时,目标人群再一次抗议:“我不要这花,麻烦你拿走。”募捐员也再一次拒绝:“这是我们给您的礼物,先生。”
“目标”面露难色……内心的矛盾从脸上扩散到全身。他的身体从募捐员旁偏开,似乎马上要走,但随即又被互惠原理带来的“还债感”拉了回来。他的身体再一次歪开,但没有用,他还是走不掉。他放弃似的点点头,从口袋摸出一两块钱交给对方。
这下,他终于能够摆脱了“欠债感”,可以自由走开了,手里还拿着“礼物”——直到他看到一只垃圾桶,把它扔了进去。
请注意:一件免费的东西穿上礼物的外衣,那怕令人讨厌到见了垃圾箱就扔进去,还是能够让人产生“负债感”而影响人的行为。
正是在“损失厌恶感”和“互惠原理”两大人类行为模式交互影响下,免费营销才能彰显如此威力,成为最犀利的营销工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诱饵后面是鱼钩。自从伟大的广告人霍普金斯发明了派样以来,“免费”的方式也在日渐丰富,到如今已经花样繁多。免费营销的商业本质是交叉补贴,:“东边不亮西边亮”,“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赔钱还能赚吆喝”。
上一篇:比起微信刷量不如来做软文营销吧!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30)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黑龙江省林甸县公开倒卖教师职称黑幕曝光(21)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
- ·从丝芙兰美国封杀中国用户风波,看到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