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救助男子救助站打老人 流浪人员怕受欺拒进站
2012-12-27 13:57:05 来源:网易 评论:0 点击:
近日北京天气寒冷,本报记者在街头采访流浪人员时发现,有些人表示宁可挨冻也不去救助站,因为曾在那里受过欺负。
记者以受救助者身份在位于丰台区大灰场88号的救助站内呆了24小时,发现这里有一位很说了算的“王哥”。其实“王哥”也只是一名接受救助人员,他却给其他受救助者分配房间、发饭,记者还亲眼见他动手打人。
暗访体验
记者进入救助站“王哥”安排分宿舍
本月19日上午10点,记者以在汽车站丢失钱包、行李为由前往丰台区救助站请求救助。
一个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问清记者来意,便将记者领到了接待室,登记身份户籍信息之后,记者便正式成为了这家救助站的救助对象。
这里共有20多名受救助者。主要是两种人,第一种是像记者这样以丢钱包等缘由临时进入的,这些人穿着相对干净,很快就会出去。
第二类则是一些流浪乞讨人员。记者体验时有约十一二个人属这种情况。他们一般看上去穿着脏乱,呆在这里的时间也较长。
这里宿舍分男区和女区,每间屋子十来平方米。记者在男区看到一间宿舍里最多被塞进了7张床。
就在记者观察宿舍时,一个身穿白色羽绒服的男子叫住记者,“你新来的?一会儿跟我去分宿舍。”
说话的这名男子身高大约一米六五左右,短头发,中等身材,并不十分壮实,操东北口音。在他嘴唇上有个凹槽,有些受救助者私下管他叫“豁嘴”,但所有人当面都叫他“王哥”。
这位“王哥”是何许人也?从与他攀谈和由其他受救助者处了解到,“王哥”真名叫王志强,今年29岁,东北人。
据他自己介绍,他从2008年便开始在丰台区救助站“工作”,负责管理这里的流浪人员!
“在这儿听我安排,没事儿就跟屋呆着别瞎跑。”“王哥”对记者说。
独住一屋铺盖新与众不同自加菜
和别的受救助者不一样,“王哥”的房间在靠近院落中部的位置,从窗户望进去,能发现里面的床单和被罩都是新的,而且打扫得比其他屋子都干净。
虽然这两间屋子里也有其他铺位,但都上了锁,其他受救助者被要求不得入内。
在这个王哥独自居住的房间内,在房间的小柜子上还有一个便携式的DVD播放器,这也是记者在受救助者宿舍内看到的唯一一件娱乐设施。“王哥”说这是他自己的,他经常坐在屋里看电影,这样的生活被其他受救助者看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除了住的不错,“王哥”在19日中午吃饭时也让记者发现了一点不一样的地方。
当天其他人的饭菜是由“王哥”分配,包括一小盆清汤寡水的白菜炖粉条和一个馒头。
而“王哥”在给自己打完饭后,还端出一碗炒菜有滋有味地吃起来,让其他受救助者无不眼馋。
给工作人员帮忙自称说啥就是啥
虽然同为受救助者,但“王哥”并不像其他人一样每天只是呆着。“王哥”很忙,他负责打扫卫生、发放饭菜、分配宿舍、跑腿打杂等工作。
记者在救助站体验的24个小时里,需要和受救助者打交道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王哥”在做,比如接人、叫人、领东西等都由这位大忙人“代劳”。这让他在受救助者中显得与众不同。
这些不同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受救助者想第二次盛菜或者再要个馒头,这样“逾矩”的行为必然会遭到“王哥”的训斥,甚至给行动不便的受救助者带饭都要经过“王哥”的允许。
他对记者说:“在这里的受救助者都必须听我的,我说啥就是啥!”
此外,记者还亲眼看见一个被从办公室轰出来的受救助者遭到他的训斥,其实这位受救助者只是想联系家人来接自己而已,这本来不关“王哥”的事,但他却要冲受救助者嚷:“打那么多电话有用么,在办公室磨叽什么,那是你们呆的地儿么!”在场众多受救助者竟无人敢发一言反驳。
同时“王哥”还可以自由进出保安室,在里边看电视,即便当时屋里没有人。这对于其他受救助者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据他自己说,这是因为在救助站的时间长,他跟这里的站长、工作人员都很熟。
怀疑东西被人动连打老人七耳光
“王哥”不仅很特别,还很厉害!
19日中午12点半左右,“王哥”走进了一间宿舍。一位看起来快60岁的老人坐在靠门的床边,看见“王哥”进来,老人的身体明显向后缩了一下。
“你上午是不是进我房间了,嗯?”见老人坐在那,“王哥”大声向他质问道。
不等老人回话,“啪”的一声就是一个巴掌扇过去,声音响得吓人一跳。
之后又是接连三个巴掌打得老人不住地颤抖,但老人始终捂着脸一言不发。
记者连忙上前劝阻,却被“王哥”一把推开。
老人害怕地抬起脚想要阻止“王哥”靠近,却被他一把拽下穿在脚上的拖鞋,照着老人的头顶狠狠地打了下去。
“还想踢我咋的!还想踢我咋的!”啪啪啪!又是三下。
直到记者再次上前将“王哥”挡住,他对老人的殴打才停止,临离开时嘴里还骂骂咧咧,警告记者就在屋里呆着哪都别去。
“王哥”走后,被打的老人一只手不停地摸着头顶,而身体却抖个不停。
记者试图询问其情况,“我想回家……我想回家……”老人嘴里喃喃道。
记者给瑟瑟发抖的老人披上被子,试图询问老人的姓名和家乡以便帮他回家。可老人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低声地告诉记者:“头疼……想不起来了……”
“老头昨天晚上还被踹了好几脚。”旁边的年轻受救助者见“王哥”走了才敢跟记者说话。“哥们,他要是打我你能不能帮我,咱俩一伙……”小伙子低声向记者哀求道。
记者发现,“王哥”也并不是对谁都这样,对工作人员他就十分客气。对于像记者这样的受救助者,一方面很快就会出去,另一方面心智健全也没残疾,他的态度就相对好多了,至少不会打骂。
回头明访
站长说:工作人员负责分房不可能让他人代劳
为了全面了解这家救助站的情况,在前一路暗访记者之后,本报另一路记者以公开采访的身份联系了丰台救助管理站。
救助站康站长介绍,按照工作流程,受救助者进入救助站时都要进行登记,内容包括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等。
关于分配房间的问题,康站长称,每当有新来者进入救助站,都是由工作人员统一分配房间,并非自由选择。当记者问及是否会从受救助者中选出类似“小组长”的人帮助管理时,康站长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这些受救助者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如果他们是你们的亲人该怎么办?得像家人一样对待。”康站长说。
记者特意问了饮食情况,康站长表示,目前每顿饭都是馒头和大锅菜,里面有白菜、粉丝等。
谈“王哥”:承认目前其单住
随后,记者参观了受救助者房间,康站长称每个房间最少住4个人。
当行至“王哥”房间时,见记者称赞这个房间尤其干净时,康站长仍然坚持:“这个房间也是四个人。”
记者再次确认时,康站长才改口,承认该房间只有“王哥”一人,“但真有人住进来,这房间也不能让他一个人占着。”
据康站长称,这位“王哥”刚来救助站几天,以前也多次来到这里接受救助。
康站长和另一名副站长证实,“王哥”曾有两次因打架“进去过”的经历。
当记者问及像“王哥”这样的救助站“常客”是否会安排一些“职务”或“工作”时,康站长表示:“我不用他干活儿,总劝他赶紧离开这里。”
当记者问如发现“王哥”在救助站有打人情况该怎么办时,康站长坚定地说:“立刻让他走人。”
据康站长介绍,原则上受救助者在救助站呆到10天左右,就需离开,确实有困难的也不会强迫对方离开,“一些不愿意离开的,我们会反复做工作。”
“王哥”则笑着对记者说:“我在这里和大家相处得很好。”
记者以受救助者身份在位于丰台区大灰场88号的救助站内呆了24小时,发现这里有一位很说了算的“王哥”。其实“王哥”也只是一名接受救助人员,他却给其他受救助者分配房间、发饭,记者还亲眼见他动手打人。
暗访体验
记者进入救助站“王哥”安排分宿舍
本月19日上午10点,记者以在汽车站丢失钱包、行李为由前往丰台区救助站请求救助。
一个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问清记者来意,便将记者领到了接待室,登记身份户籍信息之后,记者便正式成为了这家救助站的救助对象。
这里共有20多名受救助者。主要是两种人,第一种是像记者这样以丢钱包等缘由临时进入的,这些人穿着相对干净,很快就会出去。
第二类则是一些流浪乞讨人员。记者体验时有约十一二个人属这种情况。他们一般看上去穿着脏乱,呆在这里的时间也较长。
这里宿舍分男区和女区,每间屋子十来平方米。记者在男区看到一间宿舍里最多被塞进了7张床。
就在记者观察宿舍时,一个身穿白色羽绒服的男子叫住记者,“你新来的?一会儿跟我去分宿舍。”
说话的这名男子身高大约一米六五左右,短头发,中等身材,并不十分壮实,操东北口音。在他嘴唇上有个凹槽,有些受救助者私下管他叫“豁嘴”,但所有人当面都叫他“王哥”。
这位“王哥”是何许人也?从与他攀谈和由其他受救助者处了解到,“王哥”真名叫王志强,今年29岁,东北人。
据他自己介绍,他从2008年便开始在丰台区救助站“工作”,负责管理这里的流浪人员!
“在这儿听我安排,没事儿就跟屋呆着别瞎跑。”“王哥”对记者说。
独住一屋铺盖新与众不同自加菜
和别的受救助者不一样,“王哥”的房间在靠近院落中部的位置,从窗户望进去,能发现里面的床单和被罩都是新的,而且打扫得比其他屋子都干净。
虽然这两间屋子里也有其他铺位,但都上了锁,其他受救助者被要求不得入内。
在这个王哥独自居住的房间内,在房间的小柜子上还有一个便携式的DVD播放器,这也是记者在受救助者宿舍内看到的唯一一件娱乐设施。“王哥”说这是他自己的,他经常坐在屋里看电影,这样的生活被其他受救助者看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除了住的不错,“王哥”在19日中午吃饭时也让记者发现了一点不一样的地方。
当天其他人的饭菜是由“王哥”分配,包括一小盆清汤寡水的白菜炖粉条和一个馒头。
而“王哥”在给自己打完饭后,还端出一碗炒菜有滋有味地吃起来,让其他受救助者无不眼馋。
给工作人员帮忙自称说啥就是啥
虽然同为受救助者,但“王哥”并不像其他人一样每天只是呆着。“王哥”很忙,他负责打扫卫生、发放饭菜、分配宿舍、跑腿打杂等工作。
记者在救助站体验的24个小时里,需要和受救助者打交道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王哥”在做,比如接人、叫人、领东西等都由这位大忙人“代劳”。这让他在受救助者中显得与众不同。
这些不同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受救助者想第二次盛菜或者再要个馒头,这样“逾矩”的行为必然会遭到“王哥”的训斥,甚至给行动不便的受救助者带饭都要经过“王哥”的允许。
他对记者说:“在这里的受救助者都必须听我的,我说啥就是啥!”
此外,记者还亲眼看见一个被从办公室轰出来的受救助者遭到他的训斥,其实这位受救助者只是想联系家人来接自己而已,这本来不关“王哥”的事,但他却要冲受救助者嚷:“打那么多电话有用么,在办公室磨叽什么,那是你们呆的地儿么!”在场众多受救助者竟无人敢发一言反驳。
同时“王哥”还可以自由进出保安室,在里边看电视,即便当时屋里没有人。这对于其他受救助者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据他自己说,这是因为在救助站的时间长,他跟这里的站长、工作人员都很熟。
怀疑东西被人动连打老人七耳光
“王哥”不仅很特别,还很厉害!
19日中午12点半左右,“王哥”走进了一间宿舍。一位看起来快60岁的老人坐在靠门的床边,看见“王哥”进来,老人的身体明显向后缩了一下。
“你上午是不是进我房间了,嗯?”见老人坐在那,“王哥”大声向他质问道。
不等老人回话,“啪”的一声就是一个巴掌扇过去,声音响得吓人一跳。
之后又是接连三个巴掌打得老人不住地颤抖,但老人始终捂着脸一言不发。
记者连忙上前劝阻,却被“王哥”一把推开。
老人害怕地抬起脚想要阻止“王哥”靠近,却被他一把拽下穿在脚上的拖鞋,照着老人的头顶狠狠地打了下去。
“还想踢我咋的!还想踢我咋的!”啪啪啪!又是三下。
直到记者再次上前将“王哥”挡住,他对老人的殴打才停止,临离开时嘴里还骂骂咧咧,警告记者就在屋里呆着哪都别去。
“王哥”走后,被打的老人一只手不停地摸着头顶,而身体却抖个不停。
记者试图询问其情况,“我想回家……我想回家……”老人嘴里喃喃道。
记者给瑟瑟发抖的老人披上被子,试图询问老人的姓名和家乡以便帮他回家。可老人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低声地告诉记者:“头疼……想不起来了……”
“老头昨天晚上还被踹了好几脚。”旁边的年轻受救助者见“王哥”走了才敢跟记者说话。“哥们,他要是打我你能不能帮我,咱俩一伙……”小伙子低声向记者哀求道。
记者发现,“王哥”也并不是对谁都这样,对工作人员他就十分客气。对于像记者这样的受救助者,一方面很快就会出去,另一方面心智健全也没残疾,他的态度就相对好多了,至少不会打骂。
回头明访
站长说:工作人员负责分房不可能让他人代劳
为了全面了解这家救助站的情况,在前一路暗访记者之后,本报另一路记者以公开采访的身份联系了丰台救助管理站。
救助站康站长介绍,按照工作流程,受救助者进入救助站时都要进行登记,内容包括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等。
关于分配房间的问题,康站长称,每当有新来者进入救助站,都是由工作人员统一分配房间,并非自由选择。当记者问及是否会从受救助者中选出类似“小组长”的人帮助管理时,康站长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这些受救助者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如果他们是你们的亲人该怎么办?得像家人一样对待。”康站长说。
记者特意问了饮食情况,康站长表示,目前每顿饭都是馒头和大锅菜,里面有白菜、粉丝等。
谈“王哥”:承认目前其单住
随后,记者参观了受救助者房间,康站长称每个房间最少住4个人。
当行至“王哥”房间时,见记者称赞这个房间尤其干净时,康站长仍然坚持:“这个房间也是四个人。”
记者再次确认时,康站长才改口,承认该房间只有“王哥”一人,“但真有人住进来,这房间也不能让他一个人占着。”
据康站长称,这位“王哥”刚来救助站几天,以前也多次来到这里接受救助。
康站长和另一名副站长证实,“王哥”曾有两次因打架“进去过”的经历。
当记者问及像“王哥”这样的救助站“常客”是否会安排一些“职务”或“工作”时,康站长表示:“我不用他干活儿,总劝他赶紧离开这里。”
当记者问如发现“王哥”在救助站有打人情况该怎么办时,康站长坚定地说:“立刻让他走人。”
据康站长介绍,原则上受救助者在救助站呆到10天左右,就需离开,确实有困难的也不会强迫对方离开,“一些不愿意离开的,我们会反复做工作。”
“王哥”则笑着对记者说:“我在这里和大家相处得很好。”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30)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黑龙江省林甸县公开倒卖教师职称黑幕曝光(21)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
- ·从丝芙兰美国封杀中国用户风波,看到菩...(6)
- ·手绘鞋 小清新风格-半夏微凉自制(6)
- ·陕西户县黄酒荣获2015米兰世博会推荐产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