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婚恋观随时代而变迁
2013-09-06 10:01:21   来源:中国新闻热线   评论:0 点击:

  G3商讯:这几年到成都红线婚恋征婚的单身人士,不再局限于60、70后,有很多80、90后也积极的加入到征婚的队伍中。红线红娘老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发现不同年代的人的婚恋观完全不一样,下面红娘老师就为大家分享下这个信息吧。
  八十年代:最朴实的婚恋观
  在他们生长的那个年代,物质条件还不很丰富,收入并不是最重要的,“作风正派”和“心地善良”是最朴素的价值观。
  在征婚广告中,学历和职业更多地被提及,不只是男性,女性也很在意,因为学历和职业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地位。职业方面,作家、编辑、科技工作者、干部等较受到异性的青睐。
  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刚刚开始萌芽,新婚夫妇追求的,从70年代流行的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录音机开始逐渐被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三大件所替代。
  在福利分房时期,“有住房”也是婚姻市场上的有利因素。80年代是文艺青年的黄金年代,无论男性女性,“爱好文学”都是个加分因素。除此之外,无论是征婚者的自我介绍,还是对应征者的要求,自身的兴趣爱好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冷遇,但“事业心”和“上进心”却屡屡被提及。
  80年代,人们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以稳定、长久为主,因此善良、可靠、正派的择偶条件占据主流,但婚姻观的变革即将到来,特别是1980年第二部《婚姻法》出台,首次明确了夫妻“感情破裂”可以离婚。它即将打破一向稳定的婚姻局面和中国人“从一而终”的传统婚姻观念。
  九十年代:最物质的婚恋观
  这个年代贫富的鸿沟逐渐形成,经济条件在中国择偶观念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和80年代希望对方“有事业心”“有上进心”等模糊的潜能要求相比,90年代的征婚广告中,女性更希望对方具备“企业管理者”“有经济实力”“海归人员”等能带来直接物质好处的现实条件。
  “郎才女貌”的婚配模式仍然占据社会主流:经济优越的男性更直言不讳,要求女方年轻貌美。随着“政治第一”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结束,金钱、物质重新被认可为婚姻不可缺少的基础,为异性的美貌、气质所吸引也不再被指责为“生物型”的择偶观。因此,90年代选择配偶的经济取向的强化,是对特殊年代的禁欲主义以及过于“革命化”“阶级化”的恋爱观的历史纠正,或称之为“人性的复归”,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青年的择偶取向也将更看重个性气质或忽略物质因素。

相关热词搜索:婚恋

上一篇:韵达快递勇救落水儿童快递员:谁遇到了这事,都会这么做的
下一篇:从“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看创新中国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