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健康生活从‘糖’开始
2013-10-29 13:55:25   来源:中国企业报道   评论:0 点击:

  人口肥胖化进程不断加剧
  
  “仅仅在20多年以前,即使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人们仍在努力填饱肚子,现在他们却在拼命减肥。”与弗伦奇共同完成著作《富态:腰围改变中国》的另一位作者马修·格莱博表示,“肥胖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枚定时炸弹。”
  
  2012年第一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表示,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者已经达到1.2亿,我国儿童肥胖率上升较快。其中,5岁以下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从2005年的5.3%上升到2010年的8.5%。
  
  2012年9月,国际肥胖研究协会主办的《肥胖综述》月刊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有14.9%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表现出糖尿病前期症状,如血糖水平升高等,并可能已经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造成长期损害。12至18岁的孩子中,1.9%患有糖尿病[1]。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儿童超重或肥胖,这在过去的30年中增长了3倍[2]。
  
  人口肥胖化进程不但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加剧,在我国,人口肥胖化问题也日益突出,无论是在成人还是儿童中。
  
  高糖饮料成肥胖焦点所指。
  
  虽然含糖饮料不是导致肥胖的唯一成因,但是1990-2007年间的诸多研究报道表明含糖饮料作为最为便捷且经常性摄入的日常食品,与肥胖具很大的相关性,特别是对于学龄期儿童而言[3]。每天饮用含糖饮料(包括含糖碳酸饮料、含糖果汁饮料等)的成年人肥胖机率增加27%,而对于儿童来说影响则更为严重,肥胖机率会增加60%[4]。
  
  之所以含糖饮料与肥胖之间具有如此大的关联,是因为与固体相比,糖在液体中更不容易被察觉,不容易引起机体的饱足机制。普通的一块方糖重量在5g左右,普通的一瓶600mL的可乐等含糖饮料含糖量高达63g,相当于13块方糖!普通人在吃完一块方糖之后,第二块就很难吃的下去了,而喝掉一瓶600ml的含糖饮料却并不会感觉到任何的甜腻和不适。摄入的高含量糖分如果没有被消耗,就会转变成脂肪堆积在体内。
  
  预防肥胖,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消费者—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
  
  造成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罪魁之一是饮食结构的变化。美国的热狗、麦当劳、肯德基、哈根达斯冰淇淋和高糖可乐饮料等西式高油、高糖、高热量食品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不过这并没有让众多的白领们感到任何不适,他们都是抓紧时间狼吞虎咽一番,然后立即赶回办公室。
  
  与饮食结构同时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83.8%的成人从不参加锻炼[5]。
  
  因此消费者必需意识到其饮食结构与肥胖风险之间的关联,改变随性的饮食习惯,控制含糖饮料等高糖食品的摄入,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肥胖加大经济医疗负担—国家相关法规的政策约束
  
  在过去的25年中加利福尼亚的肥胖率从8.9%上升到24.3%,并随之带来了高达410亿美元的相关医疗和健康费用支出[4]。青少年肥胖也正在逐步加重我国经济和医疗机构的负担,其经济负担将超千亿元,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制止这种趋势,中国的医疗体制将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各国家也都从政策上对高糖、高盐、高油食品采取相关的法规引导与限制。许多国家多已经或者正在拟定相关法律对非健康高热量食品征收赋税,以控制不断增长的肥胖问题。
  
  丹麦是对碳酸饮料收税的国家之一,它对糖果征收附加税的历史已有近90年了,并且是世界上第一个禁止反式脂肪法律的国家,奥地利和瑞士也紧随其后;芬兰也已经开始对含糖食物的税收,比如软饮料、冰激凌和巧克力;匈牙利为了应付不断上升的肥胖率和医疗保健费用,也于2011年9月起实施一项对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征收特殊税收的法律,这一举措意味着匈牙利通过国家政策与肥胖开战。全球著名肥胖问题与营养专家、北卡罗来纳大学跨学科肥胖症研究中心主任巴里·波普金也建议中国政府对含糖饮料和高热量食品课以重税。
  
  我国最早尝试改变饮食习惯的行动,是1989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个指南后来被简化成我们所熟悉的膳食宝塔,清楚地标明了每日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但是,这个简单易学的宝塔推行效果并不理想。施小明介绍,即使到1997年,医务人员对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也仅有28%。
  
  2013年《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开始正式强制实施,以指导和规范我国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推动食品企业逐步减少糖、脂肪和盐的用量,促进公众膳食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卫生部也已将控制控制肥胖列入《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官方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推广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食品。
  
  推低糖、低热量食品,预防社会化肥胖,食品企业义不容辞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虽然具有非常积极和有效的意义,但普通的非专业消费者对此的了解可能并不深入,这就需要食品生产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广。食品企业是改变居民膳食结构,推动中国饮食健康发展的重要主体,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科技和生活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一日三餐为主的传统食品正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化产品在人们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安全、健康、营养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要责任。然而蔗糖在食品的口感和风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采用新型的健康糖源来代替高热量的蔗糖是当务之急。
  
  天然、零热量,赤藓糖醇解围低热量食品开发困境:赤藓糖醇是在葡萄、甜瓜等水果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糖醇类物质。虽然许多其它糖醇在食物中也是天然存在的,但其工业化生产过程都是通过高温高压化学催化加氢制得,而赤藓糖醇是唯一通过天然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糖醇,来源和生产加工过程更为安全、健康。此外,赤藓糖醇还是唯一的零热量糖醇。无糖≠无热量,目前中国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无糖木糖醇等产品,虽然可以达到无糖标准,但是木糖醇依然含有蔗糖60%多的热量,依然会造成热量堆积,而赤藓糖醇的热量值为零,因此在欧美、日本等国家赤藓糖醇已然成为体重控制产品的不二选择,随着中国的肥胖化趋势加重和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增强,赤藓糖醇凭借其热量低、甜味纯正等优点,必会掀起新的低热量食品市场热潮,给消费者带来健康的同时,支撑产品细分市场,给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丰厚的蓝海利润。
  
  我们还不是全球最肥胖的国家,但我国的肥胖人口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全社会应该在情况变的更糟之前采取有效行动。(特约报道员:孙阳恩,帅斌,李发财,杨海军)

相关热词搜索:健康生活

上一篇:58同城IPO前夕爆股权纠纷
下一篇:兴合半山逸城 印证都会综合体旗舰物业颠峰价值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