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唯品会“高估值”背后的特卖运营能力
2014-08-25 15:23:11   来源:   评论:0 点击:

  最近,各种上市新闻又把唯品会这家公司推向了风口。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唯品会现在的步步领先是因为他们在国内先行发起了特卖模式,包括时尚买手、动态仓储等等,这些唯品会做的确实不错,但到了跟风者众时,这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很多简单的模式,做到最后就没有秘密了,比的都是运作的实力。一个企业的深耕发展,背后还是靠人来做。

    那么,唯品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1、 独家合作品牌商

    曾经和唯品会早期投资人聊时,他们早年独家合作品牌是300多个,现在已经超过1300多个了。也许你会问:这真的那么重要吗?回答是:太重要了。你掌控的独家合作品牌越多,证明你在这个行业越有掌控力,掌控力越大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举个例子,假如耐克和唯品会签了独家的合作协议,就意味着唯品会控制了货源、话语权。唯品会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耐克尾货,而不用去担心货源的质量、数量。对于知名的品牌商来说,也希望能和一个稳定的出货渠道合作,试想:如果你和大量限时特卖网站合作,虽然品牌在特卖领域的曝光度必然增大,但同时对品牌正价商品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知名品牌挑选特卖合作网站必然会越发精挑细选。

    并且,随着唯品会的特卖规模持续扩大,规模效应会越来越明显。独家合作的品牌肯定会越来越多。而对于其他的限时特卖网站来说,规模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弱的会越来越弱。

    2、 库存和账款

    不管是限时特卖还是普通的B2C,乃至整个电商和零售,库存都是核心的指标之一。唯品会的毛利确实比较高(2014年Q1已经涨到24.9%),但让唯品会真正笑的是库存的优势。和DCM的一位投资人聊天得知,唯品会对合作的品牌商,都是品牌商先把货拉到唯品会的仓库(对不起,先不给钱),等上线的特卖结束后,再给账款,没卖完的,品牌商自己再把货拉回去。这样好的生意,确实没处找。在限时特卖的领域,唯品会的话语权已经是龙头企业。没有账款的压力,也不用担心库存的烦恼。

    除了这两点,还有重复购买率、忠实用户等,唯品会的这些指标都相当不错。

\


    那么,为什么巨头不好COPY?

    现在有一部分电商正在对特卖模式进行复制粘贴,对唯品会肯定是有影响,但我认为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严重。为什么这样说呢?

    1、 正价、折扣的逻辑冲突

    除了专做特卖的唯品会,其他电商一般都会有正价商品在售,如果一个网站既卖正价的品牌另外有导流一个“2折大甩卖”,这逻辑上讲得通吗?加入七匹狼的一款夹克,正价频道的438元,到特卖频道就成了3折甩卖。你是想让消费者去哪里买呢?所以,“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这个口号只能是唯品会用,综合电商却不能用。

    2、 “特卖物流”的独特性

    对各大平台B2C来说,限时特卖这样的模式,能玩是因为自己有海量的流量。有了这个前提,做限时特卖就会有人来买,毕竟很多人还是喜欢折扣的。但问题是这些限时特卖的商品往往是非标准品(服装、家纺等),而这些通常是由第三方商家入驻,所以发货也是由商家自己来。而唯品会则是完全自己掌控,从特卖的货品、品牌挑选到物流环节,全部自己做。这样的好处就是有效率,也更容易保障用户体验。衣服大了,退货直接寄给唯品会即可。而对于平台的限时特卖,商家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货品的数量不可控,而且物流也不会比唯品会专业,遇到退货什么的就更麻烦了。

    3、有利于商家与用户的稳定账期

    唯品会是两周的用户退货期结束后,商家就拿到销售回款的70%,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售后沟通期,另一方面对商家也自始至终坚持着1个月的结款期,要知道,对于品牌商家而言,回款的现金决定着某些企业的电商命运,甚至是整个企业的生死,谁也不愿被一些销量不好回款速度慢的平台掐住脖子,品牌商们自然是宁可放弃华而不实的平台。

    说的这么多,只想说明一个问题:模式真的不是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多时候,多去挖掘一下一个企业的运营能力。

    (本文部分摘选自i天下网商 文/王海天) 

相关热词搜索:背后 能力

上一篇:一场智能影音风暴席卷了内蒙古大草原
下一篇: 唯品会:国内电商又一“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