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为圆梦,郭福江二十载走遍全国边关哨所
2014-10-16 11:29:48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4年9月17日对全世界的人来说它都只是一个极平凡的日子,但对于郭福江这位老边防军人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广西边防哨所之行为他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圆了他二十年来的梦想,兑现了他将书艺传遍全国的边海防哨所的人生诺言,这是郭福江期待的结果,也是当初他在西藏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陶昌廉面前许下的承诺。他清楚的记得首长安排他在拉萨某团接受教学测验后,对郭福江将自学成才总结出的快速写好软硬笔书法的技巧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他赞成郭福江想用二十年的时间走遍全中国的边海防哨所的想法。郭福江1969年入伍,在西藏边防部队服役,五年多的军旅生活让他充分认识到了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他嘴边常说的一句是“没有国哪有家”,也让郭福江一直铭记于心。

\

郭福江向广西军区某边防团赠予书法

    中国地域辽阔,边界线长,哨所往往都远离城镇,环境艰苦,文化生活枯燥泛味,对于刚入伍的战士来说,思乡情绪浓烈,新兵要适应这种生活需要较长的时间,郭福江感同身受。而今回顾起这二十年来的拥军足迹,郭福江眼前闪现出他去过的那一个个雪峰顶上的哨卡,那一个个荒山上的石堡和那一个个几乎被沙粒吞没的岗楼;长途跋涉的饥饿、冰山上的寒冷,查果拉高海拔的缺氧、呕吐、头痛和难忍;同时已尝到了黑子岛上的毒蚊,云南猫儿洞的潮湿,河口45°以上的高温。那原在小说里读到的文章而在现实中却并没像作家笔下那样的美好与浪漫。在郭福江看来那些写给读者品读的文学作品只不过是作家闭门编造的故事或是作家本人的猜想和愿望而已。品尝过果子的郭福江自然知道果子的味道,他所到过的边防,大体相似,官兵们常年面对的是寂寞与孤独。要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奉献,郭福江给的结论是那些日夜守卫在远离我们视线甚至连鸟都不拉屎的地方的边防官兵。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我们祖国的安宁,他们是最大的付出者与贡献者。郭福江曾是一位老边防军人,自然把他们当成是战友和兄弟,选择走边防哨所郭福江无怨无悔。

\

郭福江和助理胡秀娟在广西某边防哨所

\

郭福江和助理胡秀娟在广西中越边境竹山哨所

    二十载郭福江拥军的行程累加起来至少数万公里,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连接起了中国的各个边防哨所 。由于有了这些哨所的存在,我们的边界已形成了一道铜墙铁壁。郭福江把足迹从曾经服役过的西藏边防连为起点,一直延伸到了青海、云南、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广东、浙江,到今天的广西。郭福江一步一个脚印,所涉及到的军种有海、陆、空三军及武警边防部队。他从中年拥军到而今已过六旬,漫漫拥军路记载下了郭福江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和与军人那难以割舍的情缘。
  
  拥军的路虽然畅通,但阻碍并非没有。“放着好日子不过,白白浪费青春,生命如此短暂,你脑子一定进水了吧?”1995年那是郭福江进藏拥军的第二个年头,当时郭福江走边防哨所还没完全被外界接受,风言风语的话时常都会吹进郭福江的耳朵。外人的话可以不听,亲朋好友的话也可以置之不理,但长辈出于对你的关爱就必须要给予回应,比如他姨父姨母就常当着郭福江夫妻的面说“你媳妇一人在家,小孩子还在读小学,你怎么那么忍心把她母子俩搁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出去逍遥?”尽管郭福江作了诸多解释,但怎么都没能化解姨父姨母那心中的疑虑。好在爱人是支持他的,每当遇到有人劝阻,郭福江妻子总是站在丈夫一边,她说”小孩子刚刚小学毕业,辅导儿子的作业请相信我,身为一个大学生的母亲这一点能力还是有的。作为我的丈夫,我希望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男人应该有一份属于他的事业,他喜欢他的战友,去哨所串串门,为官兵服服务,这有什么不好?一辈子就呆在大城市,游手好闲,空闲时要嘛喝酒,要嘛就打麻将,这种男人就是一天到晚呆在家中又有何用?”郭福江妻子的话很有份量,几句话就堵住了他们的嘴巴。

\

郭福江为万兴小学老师培训书法技能

    对着镜子,郭福江看着已经花白的鬓发,叹了口气说,“人老了,但没想到会这么快。”他妻子在一旁调侃地说,“谁不老?不老的那不成了妖怪”。郭福江不后悔他的选择,国家能有今天的繁荣富强,国防建设日新月异,这骄人的成绩应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直接参与和奋斗是分不开的,只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做的工作不同而已。郭福江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书法家,他选择书法是因为中国书法是中国的国粹,继承传扬祖国优秀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当今文化多元化,西方的人跑中国来学汉语,世界多国开办孔子学院来学中国传统书法,中西方融洽相处,世界呈现欣欣向荣,和平发展成了主曲调,郭福江用书法教学和用书法作品拥军这无疑也是传承艺术,用书法作品奖励优秀官兵,意在鼓励更多的官兵在戍边卫国的岗位上多立功,立新功。
  
  郭福江35岁学书法,对于已获得成功的郭福江来讲他说什么话都有人相信,因为成功是事实,但对于那些付出了许多而没有收获的人来说,又有几个人相信呢?当初郭福江练习书法不也是遇到了好多的冷嘲热讽,“和尚老了才修庙,练书法必须要从小时候开始,否则是异想天开”等等。郭福江听在耳里,心里着急但他心里明白,这时候说什么都没用,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郭福江尽量让事实来说话,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身处不惑之年的郭福江再也没有时间消费自己了,别无选择,他坚信自己是一个军人,军人的意志是最坚定的,就是实在不能成功,那也应像军人那样决不轻意言败,决不轻意放弃。郭福江继续着自己的梦,他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无论春夏秋冬,就连大年初一他都没休息过一天。说起当初练书法的劲头,郭福江苦笑着说,“那完全是走火入魔,上隐了,手磨起了泡,缠起纱布练,半夜都要起床练字”。郭福江一直遵循着一句格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练习书法他废寝忘食,这一练就整整练了四年,由于有了那些年的苦,郭福江走出了练习书法的困境,最终获得成功。并且从练习书法中摸索出了写好软硬笔书法的技巧,从而创造出了郭福江楷书十八法,行书快写法,为了检验,1991年郭福江在重庆北碚区文化馆连续举办了多期青少年书法培训,效果极好,后又在海南全国书法函授学校任教,在掌握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后,于1994年9月17日郭福江向成都军区政治部申请返西藏为边防部队传授书艺获得批准,从此开启了郭福江的拥军征程。

\

2012年2月郭福江为进城务工青年培训书法技能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郭福江却把有限做到极限,他努力做着份内的事。他要用爱心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2012年刚过完春节,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许多青年男女都因没有一技之长而困惑,一月两月的往返于人才市场,有些求职人员在填表时由于字形不规范而感到尴尬,于是郭福江在家里腾出房间义务为进城务工青年进行了三个月的硬笔书法培训,让务工者能在求职表格内把字写得更规范些。
  
  二十载弹子一挥间,郭福江除了部队拥军便是地方教学,人一刻也闲不住,他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郭福江的事业,这些年他去过重庆师范大学,重庆122中、重庆勉仁中学讲过课,这些年他为拉萨的第一小学和拉萨市的藏族青年办过书法培训。为了让 边远山区的小朋友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接触到书法艺术的熏陶,郭福江向綦江万兴小学的三百多名师生捐赠书法集与郭福江钢笔楷书十八法教材,并为该校的老师进行书法培训。让老师学成后再转教学生。

  \  

万兴小学周校长在授书仪式上讲话

    向全国劳模军模和贫困家庭捐赠书法作品,为贫困大学生捐助部份救助资金,这也是郭福江乐于助人的善举。二十年来郭福江拥军差旅费全都是靠自己解决,据初步统计他大约花了二十来万,向部队和地方捐出各种书籍和学习资料五万多册,义务捐赠书法作品上万件,折合人民币将是一笔不菲的数字。郭福江说,“不要把什么都折合成钱,我只做了我该做的事,送书法没成本,传书法技巧也没什么成本,到边防哨所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这也叫爱的话,我希望通过我的这一行动,去感染更多的人都来关注我们的哨所官兵,让他们随时都能感受到有更多的亲人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近两年我的书法作品连续获得多次国家级奖励,因此倍受收藏家的青睐,书法作品润格一路上扬,仅去年两幅作品就收入颇菲”,而今郭福江不愁钱,他说他正计划着,等到条件成熟后还要资助部份困难官兵家庭,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郭福江的第二个心愿。

\

郭福江向重庆市綦江区万兴小学赠书仪式

  二十年来,郭福江一边拥军,一边临池不止,他不但在拥军的路上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而且在艺术上也硕果累累。2012年中国“时代先锋”全国拥军先进人物,同年被和谐中国年度峰会组委会授予“2012和谐中国十大具有社会责任感艺术家”荣誉称号。2013《中国双拥》年度人物—社会拥军范入围奖。郭福江的艺绩还被《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双拥网、中国拥军网、中华网、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华龙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人民代表报、《中国美术杂志》、《中国书画报》、总政《军营文化天地》、《四川工人日报》、《重庆日报》《西藏日报》、《中央中国画研究》、中央电视台(三部专题)、西藏电视台专题、重庆电视台专题等一百多家中央级、省级媒体报道。郭福江还著有数十篇诗歌、散文、小说、长篇小说,它们分别发表在《人民网》、《中国当代诗库》、《安徽文学》、《西藏文学》、《重庆晚报》、《西藏商报》、《重点小说网》、《小说阅读网》、《中文网》、《中国散文网》等刊物、网站上。报告文学《雪山文化学校》曾荣获《绵山杯》中国作家第四届金秋笔会三等奖。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有《郭福江小说、诗歌、散文精选专著》及《郭福江书法集》叁部。 

(中国书画艺术传媒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哨所 边关 全国

上一篇:云计算平台的自动化运维挑战与解决之道
下一篇:德国海福乐五金:防火五金产品线全面扩容,开拓更多未来成长空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