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今宵且共西窗月,落尽寒梅又一春---访中华文艺学会副会长孙淑香女士
2016-01-28 09:32:04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采访人:姜兰
  
  孙淑香简介:孙淑香,女,网名:香儿、鼠小妹,天津人,着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华文艺学会副会长,中华文艺杂志副总编,中华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孙淑香女士文学才华突出,曾参加世界性文学大赛、全国性文学大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三十余次。获奖作品被纳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诗文杯全国文学邀请赛获奖作品集》、《第二届诗文杯全国文学创作邀请赛获奖作品集》、《第三届诗文杯全国创作邀请大赛获奖作品集》、《诗文杯同题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世界华人爱情诗创作邀请赛获奖作品集》、《第二届世界华人爱情诗邀请赛获奖作品集》、《当代文化精英作品选》等书籍。
  
  在2011年“新时代十佳网络诗人、十佳网络作家大评选”活动中,荣获“新时代十佳诗人”称号;在2012年“当代文化精英三十强大评选”活动中,荣获“当代文化精英”称号;在2013年“当代实力派诗人、实力派作家大评选”活动中,荣获“当代实力派作家”称号。
  
  姜兰:请问香儿老师,本次被评为2015年度中华文艺网十佳版主有何感想?
  
  香儿:作为网站管理员,我本应该把十佳版主的名额留给他人,但陶士凯老师希望我能带动版主,成为版主的模范。我诚惶诚恐,只怕有负于老师的厚望。这一年来,因为工作繁忙,对网站的管理事务和日常评贴的确懈怠了很多,很惭愧。
  
  姜兰:请问对本次十佳版主的评选,你有何看法?
  
  香儿:关于十佳版主的评选,我曾与陶士凯老师探讨过。老师的意思是:为酬谢中华文艺网版主一年的辛劳,有必要对表现优秀的版主进行表彰,以带动版主们的工作效能,并形成模范效应。众所周知,版主是非常辛苦的职位,且没有酬劳。很多版主为了评帖而放弃了自己创作时间。这不仅体现了版主的责任,更展示了版主们为培养文学新秀的长期辛劳。本次版主评选的核心指标:一是投票数,投票数代表着版主的人气;二是帖子数,帖子数流淌着版主的汗水。这两个指标虽然不够全面,但不失为衡量版主的主要标准。
  
  姜兰:作为中华文艺网管理员,你对网站的现状有何看法?对网站未来有何设想?
  
  香儿:中华文艺网于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三日成立,前身是城市达人经典原创文学社。三年来,一路艰辛,几多泪水。目前网站会员四万多人,帖子数六十五万多个。每每看到这些数据在不断增长,就更增加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对网站未来的期待。中华文艺网目前正在改版,改版后,将成为引导文学潮流的大型文学网站。
  
  姜兰:你不仅是网站管理员,也是中华文艺学会副会长。能否介绍一下中华文艺学会现状和发展规划?
  
  香儿:中华文艺学会于二〇一三年十月一日成立,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与传统媒体的高效对接,标志着文艺爱好者与文艺专家的零距离互动,标志着被冷落的文艺作品得以体现价值。
  
  作为文学组织,在全民炒股、全民炒房的时代,面对文学不断被边缘化的现实,有责任为繁荣中华文学艺术尽微薄之力,有义务为培养文学新秀奉献一份力量。中华文艺学会的宗旨,就是打造中国诗人、作家、艺术家的培训基地。
  
  爱好金钱的人越来越多,爱好文学的人越来越少。文学之路艰辛而漫长,我将上下而求索。
  
  姜兰:《中华文艺》杂志已连续出版17期,引起海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请问,你对《中华文艺》杂志现状有何评价?对《中华文艺》杂志的未来有何设想?
  
  香儿:作为《中华文艺》杂志副总编,看着每期杂志定稿、付印,有成就感,更有责任感。陶士凯老师说过:文学不仅是爱好,更是社会责任。我们感谢编委同志的辛劳,感谢美编人员的付出,更感谢广大作者对《中华文艺》杂志的信赖和厚望。民心不能背离,离开了群众基础,中华文艺将无法生存。我们的群众不是衙门,不是自诩的权威,而是广大执着追求文学的朋友们。他们不仅是《中华文艺》杂志的根基,更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基石。
  
  《中华文艺》杂志从创刊至今,一直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支持。也遭遇到另类人士的攻击和诋毁。我们无意于赞扬一些人,更无意于贬低一些人,只是孤独地在夹缝中求生存。我们相信,当文学艺术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爱好,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将指日可待。
  
  姜兰:中华文艺学会成立了中华文艺出版社,能否就此介绍一二?
  
  香儿:文学是孤独的,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期待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期待着自己的文章汇编成册。那段岁月,发表难,出版更难,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文学未来。搭建文学平台,让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更多的作品广泛流传,这是文学推广的根本途径,也是繁荣中华文学的必由之路。有鉴于此,中华文艺出版社应运而生。中华文艺出版社的诞生,标志着低成本出版时代的来临,标志着出版个人文集不是梦。
  
  姜兰:中华文艺微信平台已经建立。请问,为何建立这样的平台?对此平台有何期望?
  
  香儿:众所周知,手机不再是成功人士的标志,而是每一个人的日常通讯工具。人们未必有足够时间面对电脑,但必然有很多闲暇时刻面对手机。如今,微信已成为每一个手机持有者不可或缺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中华文艺微信平台,旨在让无数的手机用户感受中华文学的存在,让无数手机用户享受到文学的熏陶。陶士凯老师说过:文学没有边界,没有民族。让文学走进千家万户,并陶冶千家万户的情操,对提高全民文学素养和全民学习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中华文艺微信平台尚处于初建阶段,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期待着无数的精品文章,通过微信的方式惠及大众。
  
  姜兰:我们看到中华文艺网经常举办各类大赛和评选活动,很少间断。有会员反映征文密度大。对此你有何看法?
  
  香儿:年少时,我也曾偷偷的参加过一些刊物投稿和文学大赛,但往往是石沉大海,很失落,我甚至怀疑自己的文学水平。后来我明白,中国的文学刊物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中国的文学大赛不是太少,而是少之又少。我们没有能力为中国文学补课,但是我们有义务,以大赛和出版的方式让更多的文学作品得以展示,让更多的文学新秀得以涌现。对于被日渐边缘化的文学,我们的活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姜兰:中华文艺举办的各类大赛和评选活动,往往都与出版挂钩。而很多作者认为,应该免费出版,并支付稿费。对此,你有何评价?
  
  香儿:文学大赛的目的,不仅是决出名次,更要让优秀的文学作品得以传承。如果大赛获奖作品不能集辑出版,那么文学之精华,可能就此流失。而出版是有成本的,我们没有财政拨款,没有企业赞助,没有社会捐赠,唯有以文养文。早期中华文艺举办大赛,陶士凯先生每期捐赠三千元,但一己之力终不能长久。加之当今社会,购买文学刊物的人越来越少,纯文学刊物早已步履维艰。君不见,大街小巷到处是休闲娱乐杂志和教人成精的书籍,即使李白杜甫的诗集和中国四大名着也鲜有问津。
  
  待《中华文艺》发行量达到一定规模,我们不仅要支付稿费,拿出奖金,更要资助一些力所不能及的文学爱好者出版个人文集。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姜兰:目前中华文艺学会正在设立各地分会,能否就此介绍一二?
  
  香儿:严格而言,我们设立的不是分会,而是分部。以区域划分分部,目的是基于地理、乡音和联络方便的考虑。如同一个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办事处。我们的分会,只是一个称号,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团分会。因为社团分会需要注册,需要固定的办公场所,需要相应的从业人员,目前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分部,如同一些网站设立的各地版块。我们在中华文艺网也设立了分会版块,并且建议各分会建立微信群或QQ群等交流平台。我们期待着各分会平台能够筑巢引凤,汇集精英,对推动当地的文学艺术交流,促进当地的文学艺术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分会会长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不是总会交代的责任,而是地方文学发展所期待的责任。我们希望各地分会,不要把自己当成社团,更不要把自己看做权威,而要以推动当地文学创作和文学交流为己任,不辞辛劳,无怨无悔。
  
  我们的分会会长是没有工资的。他们承担着分会的使命和文学的责任。他们也有工作,也有家庭。他们在用对文学的诚挚之心,苦心营造着一方文学。他们需要一份理解,一份支持。唯有理解与支持,才是心与心的桥梁,才可能营造一方文学的晴空。
  
  姜兰:感谢孙淑香老师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让我们更加立体地了解了中华文艺学会、中华文艺杂志、中华文艺出版社和中华文艺网。让我们对中国文学的现状和未来,也增加了一些洞察和感悟。文学是孤独的,愿广大诗人、作家、文学爱好者,能够理解中华文艺这一方天地。让我们期待着中华文学的繁荣和复兴。

相关热词搜索:寒梅

上一篇:湖南菜鸟驿站,助力500名大学生就业创业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