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谣言治理,任重而道远——“谣言止于智者”小分队总结稿
2016-08-08 14:22:43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谣言止于智者”小分队暑期里在南京及成员家乡开展了对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以及治理的调研活动。
  
\
 
  本次调研活动共发放问卷859份,收回有效问卷809份,调研范围涵盖了江苏、浙江、河北、江西、安徽、甘肃、陕西等我国大部分地区。
  
  网络成为最主要的信息渠道
  
\
 
  根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6.88亿,占全国总人口数一半以上。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人数比例高达91.62%,而通过同别人交谈获取信息的人数比例则为51.34%,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信息获取途径来获取信息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可见,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人们获取信息不再仅仅依赖于面对面的交谈以及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而谣言也不仅仅局限于口口相传,而是借助网络媒介以点对面、放射性的方式进行传播,其传播速度往往呈几何倍数增长,其带来的社会危害不可估量。
  
  社会化媒体网站、社交网站和聊天工具成网络谣言多发“重灾区”
  
\
 
  调研结果显示,69.38%的网民会通过微博、人人网等社会化媒体网站或社交网站获取信息,77.76%的网民将QQ、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之所以选择微博来关注新闻、热点话题,主要的原因是微博的响应速度很快,这一因素的认同率为62.8%,在传播速度和传播深度上,微博比传统的新闻媒体有天然的优势。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QQ、微信等及时聊天工具的使用量增长迅猛,根据腾讯公司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达6亿,庞大的用户人群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社会化媒体网站、社交网站以及聊天工具已成为人们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成为网络谣言问题多发的“重灾区”。在调研过程中,不少网友表示,微信朋友圈几乎每天都会被谣言刷屏,网络谣言涉及方方面面。据了解,2015年通过微信传播的网络谣言中,点击量最大的已经超过了2000万。
  
  涉及民生及公共安全的信息最为敏感
  
\
 
  调研结果显示,超六成的网民认为关于健康知识、生活常识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的信息最可能是网络谣言,近六成的网民认为涉及社会公共安全以及为他人募捐的信息最可能是网络谣言,且网络谣言多以“失实报道”的形式出现。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各类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谣言占比45%,位居第一。这类信息因为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更受关注。因此,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谣言更容易产生和传播。
  
  网民最寄希望于主流媒体和官方辟谣
  

\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61.35%的网民更信赖主流媒体的调查报道。大部分网民认为,网络发言缺乏问责机制、网民自身对网络信息缺乏理性认识以及针对网络谣言的法制不健全是网络谣言盛行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如何澄清网络谣言,78.93%的网民寄希望于官方公开澄清。
  
  此次调研结果还显示,对于如何遏制网络谣言,近四成网民将“打击,查处网络造谣、传谣相关人员”作为遏制网络谣言最重要的手段,“政府部门及时公开信息,提高公信力”和“完善相关司法解释”两项措施重要性次之。对于遏制网络谣言的看法与年龄并无多大关系。超过60%的网民认为网络上的谣言特别多,超过90%的网民收到过网络谣言。超过70%的网民虽然认为网络谣言危害极大,但是对其认识不深。因此,认识、治理网络谣言问题,我们任重道远。

相关热词搜索:谣言 小分队 智者

上一篇:“七彩暑期,快乐童年”文艺汇演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