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用工匠精神打造钢铁人生
2016-09-26 17:25:03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      
 
  现年39岁的张艳丽从事炼钢事业已有20载春秋,他先后从事过炉下工、炉前工、领行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炼钢经验。2003年10月,他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培训炉长,他充分运用学到的炼钢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效地结合,学以致用,并拿到了培训合格的证书。时间到了2004年7月,勤奋好学的他又坐到了摇炉工的岗位,他积极配合好炉长认真控制好枪位,精心操作,减少喷溅,认真地炼好每一炉钢。2005年11月,炼钢厂实行炉长岗位人员调整,张艳丽从众多优秀摇炉工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炉长。

  炼钢作为萍钢公司的“三大中心,”而炉长则可以称得上是关键岗位中的关键岗位,操作直接影响到炼钢的产量、质量和成本,可谓重中之重。炉长张艳丽看到更多期许的目光,也由衷地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在他身上天生就有一股闯劲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霸气,他明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炉长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必须要经过不断地努力与认真学习。他虚心地向专业技术员请教,并在停炉时认真观察别的炉座冶炼情况,与自己的操作作出认真分析比较与总结,渐渐摸索出一条有着自己特色的道路,真正成为一名“工匠”。他始终坚持“科学炼钢,规范操作”,从进铁水、废钢、吹氧、冶炼、倒炉等全过程都执行严格的规范,实现合理准确的装入制度、严格规范的供氧制度和严谨细致的造渣制度,使整个工序形成良性循环。炉型控制工作一直是转炉关键中的关键,张艳丽在实际操作中一直在追求一个相对合理的炉型,在有效的减少喷溅的同时又不导致炉衬过薄而发生恶性穿炉事故。他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出一种科学的操作方法,控制好枪位及渣料分批次批量加入,做好终点。同时在溅渣操作上,从溅渣枪位、溅渣时间、溅渣频率和留渣量四个方面掌控好溅渣护炉的技术操作要点,使炉型可控达到游刃有余。他用自身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同事,大家都以他为榜样,在甲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掀起一场比、学、赶、帮、超的热潮,推动了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2006年,他带领2#炉全体将士在冶炼了141441.24吨合格钢水,节约成本100余万元,这样的成绩傲然于12个炉座之首。

  为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张艳丽在生产过程中,虚心向师傅向同事们请教,每炼一炉钢,在测量温度之前,都要求自己认真地去估算每一炉钢的温度和成分含量,然后亲自跟样检验,将检验结果与自己的估算进行反复对比和推敲,由于长期的刻苦磨练,张艳丽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冶炼每一炉钢的后期就能凭肉眼较为准确地观测出炉内温度和钢水成分,摄氏1660℃的温度目测最多相差不过5度,成分也能估个八九不离十。在10年的炉长生涯中,张艳丽形成了一条自己的冶炼原则,那就是“没有把握的钢不出”,努力做到冶炼一炉合格一炉,张艳丽冶炼的终点命中率达到98.9%。

  张艳丽在10年的炉长生涯中,不断注重个人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还不忘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传承工匠精神。他深知企业要保持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一大批象他这样拥有绝技、绝活的技能人才。他在班组管理的实践中,时刻注重提高班组成员的业务素质,在班组中建立了定期学习制度,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在张艳丽的精心调教下,有多名炉长迅速成为了优秀炉长。

  2015年12月,由于表现突出,张艳丽被萍乡炼钢厂提拔为转炉车间主任,实现了从一名操作者到管理者的华丽转身。作为一名车间管理者,张艳丽感受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和压力,但年轻而充满激情的他更愿意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工作上的动力。张艳丽带领车间全体管理人员进一步转变管理作风,提高执行力,勇于承担责任,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紧紧围绕“以管理确保技术措施100%到位”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工作树立严、细、实、恒的管理作风,真正形成“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责任人”的严谨氛围,将转炉车间打造成为一支优秀“作风踏实、执行有力、谦虚谨慎、技术过硬”的优秀管理团队,剑风所指,所向披靡。2016年1-8月,转炉车间共冶炼合格钢水1152225.82吨,钢铁料消耗1044.42kg/t,铁合金成本较目标节约13.43元/吨钢,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高位平台全面实现新突破,降本增效271万元。

  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经过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张艳丽取得了累累硕果。2006、2007、2008、2009、2011年张艳丽获得萍乡炼钢厂的“先进工作者”,2008年获得萍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2012年上半年获得萍钢公司“优秀员工”,特别是2009-2013年荣获萍钢公司“一级技师”称号。(刘振华)
 

相关热词搜索:工匠 钢铁 精神

上一篇:沿着党引领的方向前进 攻打各项生产指标新高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