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体谈——以古为鉴
2017-03-22 12:21:11   来源:   评论:0 点击:

李壮达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从初试莺啼到如日中天,一坚持便是20年光阴,尽管时光漫长,但他们的斗志、坚韧、专注几乎从未改变。
  
  严格的饮食,无休止的训练,年少时磨砺的好身板,不断改善的打法,极强的自律,这些都是所有伟大的运动员的共有属性。
  
  咱们国内的顶尖选手同样具备,即便有差别,也不会很遥远。
  
  那么问题来了,刘翔29岁退役,姚明退役时也不过30岁,乒羽运动员的巅峰期更是犹如昙花,为什么中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如此之短?除了运动员个人在勤奋、天赋、专注等方面的差距外,一下几个外部因素其实也不能忽视?
  
  首先,就是我们的运动医疗理念是否滞后?记得刘翔2006年第一次受伤,当时队医的诊断是左侧踝关节外侧扭伤,并未伤及骨头,所以也没引起重视。于是,一颗悲伤的种子就此埋下,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其次,我们的训练手段是否科学?像110米栏、50米自由泳这样的顶级竞技项目,有它自身的运动科学规律可循,那么我们的训练理念、手段能赶上世界潮流吗?这很难说。
  
  再次,我们对运动员的使用是否合理?想想姚明,不断往返中美之间参加国家队的比赛,甚至是热身赛、友谊赛,最终令他身心俱疲,过早退役。想想奥尼尔都可以打到三十七八岁,心中充满无限遗憾。
  
  谁该为如此惨痛的代价买单?我们是时候反思了。
  
  医疗、训练、康复、营养、科技、录像、技术分析等,都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毕竟如今世界体坛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比拼,已不单纯是运动员之间的较量那么简单。

相关热词搜索:体谈——以古为鉴

上一篇:维金消费金融系统帮助企业解决了哪些痛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