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大多数的离职,其实都是对自我突破的一种逃避。
2017-08-02 14:48:20   来源:经营职场成就人生   评论:0 点击:

\

  职场上混的人,都动过离职的念头,而且一旦触发,离开的欲望就会日趋强烈,直到付诸行动。

  离开的决定,到底是基于感性的冲动还是理性的选择,很多人并没有想清楚。

  大多数的离开,其实都是对自我突破的一种逃避。

  前段时间,一位做产品经理的朋友想要离职,我知道他刚被公司提升没多久,不免诧异。深谈之后才了解到,离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有更好的机会,或者对职务、待遇不满意,而是觉得自己尽了心在努力,但工作就是推不动。

  推不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推动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比如产品质量总是有问题、销售部门总说产品不好卖、公司给的费用少、自己所在部门的老大也没有能为自己提供更多资源等等。

  做的太累,看不到希望,他说。

  我问他,如果今天你是在应聘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考官问你,你觉得这个岗位在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应该是什么,你怎么答。

  他想了想回答,产品的优势如何、市场的竞争态势、销售部门的配合度、内部的资源统筹和协调等,可能都会是挑战。

  我接着问,你觉得你目前推不动的这些事情,和这个岗位本身就会遇到的那些挑战,有什么区别吗。

  他停了一会儿说,其实差不多。

  我说,那你觉得你离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他无语......

  晋升到更高的岗位,对自我显然是一种新的突破,但伴随而来的,就是新岗位本身带来的对自我胜任能力的挑战。这个挑战不是顺其自然可以度过的,必须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才可以跨越。

  可惜,很多人在这种突破面前,遵从了内心逃避困难的本能,用环境不好给自己找了一个退缩的借口,寄希望于未来的“可能”,选择离职。

  这种离职的结果可想而知——重新找一个所谓环境比较“配合”的企业,再次重复那些没有那么多挑战但事实上已经做过的事情。

  很多人的职场,十年八年,事实上却几乎是停止不前,道理就是如此。

  突破挑战,你的职场才会形成复利效应。

  环境的制约永远是存在的,天底下没有那么多顺风顺水、一马平川的事。

  即使不是因为晋升或者新的岗位调整,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也都是看他是否能够克服环境的阻碍,整合各方资源达成目标。比如拉姆·查兰对领导力层级的定义:

  管理自我——管理他人——管理经理人——管理职能部门——管理事业部——管理产业群——管理全集团

  你会从中看到,职位每到一个新的Level,要求克服的环境阻碍越高、范围越广,调动资源的难度也越大。

  如果你迎难而上,你就站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更宽广的视野中呈现你的价值,再去挑战新的机会,你会因此在职场上形成良性循环,积累复利。

  反之,一旦放弃掉已有的积累和信任基础重新开始,你在职场发展上的复利效应也会相应重新计算。

  而失去复利效应,不断从头开始积累,是你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

  是否做离职的决定,应当冷静地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否仍然站在原有的层面看你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我遇到的挑战是否是职位本身就会有的?

  我的困惑是否是我自身能力的问题?

  我的挑战是否在别的公司也会遇到?

  你在这个岗位上是否还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收起你的玻璃心和辞职的念头,全身心地迎接蜕变的挑战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的前半生》完美谢幕了,你的前半生呢?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