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播种温暖的女主播——伍江畅
2017-08-24 14:10:46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拿到CD时砰然心动,如同150度的温度,沉沉的幸福的感觉。当150度的温度传递到我手上,一度都没减,也没灼伤,你的心柔软就像你的名字,一切过往,历历在目……

  ――听众“秋谙雨”

\

  播种温暖的女主播 ---记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很好听》节目主持人伍江畅

  如果有人来问我:当今活跃在武汉地区长江两岸的电台音乐主持人,你钦佩的是哪一位?我会不假思索的说是“伍江畅”。

  伍江畅,一个46年前7月16日因毛主席畅游武汉长江而得名的女主播,一个曾担纲名震华中、改变过人们消费结构的《吉祥鸟》节目女编辑,因为她的内敛、低调,不事张扬,甚至还不曾听说。但在业内,大凡了解她的都特别推崇,为她的胆识、气魄和工作业绩津津乐道,她就是入行28年,11年前从幕后走向前台,5年前由专变博、一个播种温暖的湖北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音乐很好听》节目主持人,播音名叫幸福。

  和着泥土,她从以梅为市花的武汉走来;带着水珠,她从长江、汉水的峰谷中踏浪而来,伴随改革开放的屐痕,她自幼师一毕业就应聘到刚刚诞生的省级电台----楚天广播电台工作,一干就是28个春秋。28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自己的方式与你相遇,问候着、滋润着、感动着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于她而言――只有香如故

  印象中,伍江畅活泼、率真、善良,像邻居家里手不释卷的小女孩。浓眉大眼,脸庞有几分瘦削,瞅一眼就知道透着飒爽英姿;那酒窝还有那清纯如水的声音,将她作为女性的温婉与伶俐彰显得淋漓尽致。由于工作缘故,我习惯于直呼本名。她虽柔软,却有力量。打小一开始都是这样子,上学、工作、直至婚姻家庭、生活,简简单单,但皆有态度。用她的话说,“宁可没人喜欢,也要做回自己,做个有态度、有温度的人”!

  这样做会不会舍弃一些什么?

  江畅的回答让人感到意外:“别的职业我涉及不多,不去评论。但作为广播人、传媒从业者,没有温度就等于没有生命。”

  做了17年编辑的她,开始思考转型做主持人。当时她的部主任不知是用“激将”还是什么意图,硬说其音域不宽、条件不够,这辈子恐怕不要想当主持人了,如此等等。

  然而,江畅却偏不信这个结论!一档好节目,好声音固然占居极大优势,但如果以内容为王,差异为经纬,同样能产生吸引力,抢占高分。江畅相信自己,朝着自己前行的方向去努力,最后还成就了自己。

  江畅说:结果印证事情因态度而改变。只要坚守了该坚守的东西,心如止水地做人做事,得之坦荡,失之不悔,人不就在得失之间么?

  事实上,江畅的传媒之路说不上荆棘丛生,但也少不了沟沟坎坎。

\

  进台之初,江畅先在《小红帽-兰书包》拓荒两年,后被安排当《吉祥鸟》的编辑。《吉祥鸟》要求每天在300~400封,甚至高达千封的来信情景中,通过筛选、编辑,以20首歌曲串联和讲述当天的听众故事。其中不光要阅读每封信,归类、回复,还要汇集古今中外人类的思想甘露,挖掘许多普通人心底的点滴美好,用一种激励的、与众不同的欣赏、体会,勾勒出它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影响,形成文字符号,让爱情、亲情、友情的使者翱翔在荆楚上空,为听众送去欢乐,吉祥和幸福,让每一首歌都能感动听众,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知。

  于是,这只没有烦恼、不知疲倦的快乐小鸟《吉祥鸟》,被全国广播电视界解读为一种“现象”。作家叶永烈以《握住空中温暖的手》为题撰写报告文学,在《人民日报》上整版进行推介。这档广播文艺节目《吉祥鸟》获得中国广播影视界的最高奖,刘虹等一大批优秀主持人也从此捧红了。而江畅作为《吉祥鸟》编辑,却一直选择在幕后做采访、当编辑,一春又一春无怨无悔地通过电波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递开来。

  江畅说,其实大部分听众来信缺乏故事性,或者根本没有故事,如果按要求不能播出。放弃讲故事,那就不是《吉祥鸟》了。为此,江畅既要修改、润色,甚至推倒重来,去采访、挖掘、捕捉和发现细节,讲好故事,必不可少的就是大胆取舍,进行再创作。一档曾经迷倒过无数听众的节目,一个摘取过无数光环的背后,原来竟有这样曲折通幽的过程,有这样一个“顶梁柱”编辑在黙黙支撑,从春到秋一干就是17年。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闻一多《红烛》诗中的一句,不正诠释了零花成泥碾作尘的达观与超然吗?

  武汉是300年前世界闻名的“东方茶港”。茶作为灵感与情感的载体,早已成为当今世界和谐的主流。谁能想到,在这个使人欢快而不致迷醉的茶杯里,茶的味道尽显纯美与淡雅、谦和的美德,茶若人生。缘何曹雪芹、托尔斯泰两位大家笔下的《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中都少不了茶?或许只有身临其境,品过茶的人,才能读懂――了然人生的况味

  1989年与江畅同一批次进入湖北省广电大楼的,如今升职为主任或总监的已经不胜枚举了。可28年来,江畅几乎原地踏步,春去秋来,年年岁岁,她一直坚守在自己的那片天空。

  有如江畅所说:“不为是非功利而左右,低调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生像喝茶一般,水是沸的,心是静的,方能在喧嚣之时远离尘埃,安然独处,留有余香。如此,能看到许多人看不到的东西,想到许多人想不到的事。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可称之为快乐!”

  从业28年的江畅,立世、处事,自然不会处处都圆润。但她一以贯之敬畏良知,善待听众,为同事们传为美谈;她出奇的认真更为同事们所熟知。

  2015年,她在采写《音乐里摇曳的乡愁》时,尚缺不少的音乐素材,无从寻得。她四处打探,只要有点线索,就立马跑过去,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同事们劝她:你这些素材其实可以在网上搜的。江畅一脸严肃地反问:你认为网上的音响效果可以出现在广播里吗?那种执着劲令人不觉生敬。一次为了更换版头,那怕自费最后请湖南的音乐人制作了更适合的版头音乐。为了节目,她舍得一切。

  早在2006年夏,江畅如愿以偿地通过层层考核关口,从编辑岗位成功转型为一名主持人,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在湖北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FM91.2MHz)主持音乐节目《音乐很好听》。

  江畅以她独特的嗓音、率真的个性,很快赢得听众的认可。但如何提升这档音乐节目的水平?为受众送去真正的好音乐?

  10年来江畅不负众望,大胆规划了“专业”的节目架构,和自己的生涯设计。

  为了这个专业,她从素质、要求、高度做起,十年一剑,练好内功。此前她自己不仅先后取得武汉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和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本科文凭,还从实践中进行总结、比较、提炼,写出大量学术探讨和研判文章,在国家级杂志上撰文提出了“好音乐不是哗众取宠,也更非追求传唱度和点击率”的观点,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强烈共鸣。

  在江畅设计播出的节目中,很多音乐作品或新歌曲出台,恰恰是因为刚刚诞生不被人注意,作家还尚未成名的。富有“人梯”精神的江畅无私的给予帮助和推介,她总是尽量找词曲作者请教,了解背景,反复推敲,写出生动的介绍。有的作品一时难以获得认同的,她就反复力推,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如果没有“水滴石穿”的劲,与这些有潜质的新人、好的音乐作品失之交臂,就不鲜见了。

  回首过往的职业生涯,江畅是骄傲的。当年的《吉祥鸟》“现象”,在中国广播界确实没有复制;《小红帽-蓝书包》“效应”,也同样没有被取代;至于策划的刘德华、理查德克莱德曼、张惠妹及张学友武汉演唱会等等诸多大型活动至今还无法超越;而据南德公司对湖北地区广播音乐频道收听率的权威调查,《音乐很好听》节目,近5年一直位居武汉地区同时段频道榜首。这一切的一切,恐怕就是对江畅最好的褒奖。

  出于对专业的追求,江畅最近制作了《音乐很好听》的纪念CD,馈赠给听众。纪念CD一经推出,就受到听众的热捧,许多听众还通过互联网给江畅留言,表达他(她)们内心深处不尽的感激。

相关热词搜索:伍江畅

上一篇:农民网红“大米哥”
下一篇:济西所“三个加强”筑牢暑期线路治安防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