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无政治 不奥运
2012-08-02 09:55:23   来源:新华网   评论:0 点击:

  战争、政治角力和恐怖袭击下的百年奥运
  
  关于今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成功与否,外界众说纷纭。英国执政党保守党议员艾丹·伯利批评开幕式“太左翼”、“太政治化”,但遭到伦敦市长约翰逊的反驳。理论上,“奥运会赛场上不允许有任何一种政治、宗教或种族宣传。”《奥林匹克宪章》第五章如此写道。但在过去百年,政治一直与奥运会如影随形。人类对体能上更快、更高、更强的纯粹追求,经常因国家战争、政治角力和恐怖袭击等政治因素的渗透而蒙上阴影。——文字:王希怡
  
  1936年柏林奥运会
  
  黑人田径明星被纳粹歧视
  
  1936年奥运会举办权被授予柏林,原意是要显示德国恢复在欧洲国家中的地位。然而,在纳粹掌权之下,柏林奥运会沦为希特勒肆意宣扬自己信奉的“种族优越论”的舞台。
  
  但是,美国黑人田径明星杰西·欧文斯在柏林奥运会上一人独夺四枚金牌,无疑等于狠狠地扇了希特勒一个耳光。在跳远比赛中,欧文斯的最大劲敌,来自德国的卢茨·朗当着纳粹官员的面,公开展示对欧文斯的友好。后来,卢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害,而欧文斯直至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与卢茨的家人保持友好关系。
  
  1948年伦敦奥运会
  
  战败德国日本不能参加
  
  二战结束后,奥运会的政治色彩变得更加浓厚,国家参加奥运会与否成为一种政治地位和认可的象征。由于在二战中饰演不光彩的角色,德国和日本被拒绝参加伦敦奥运会。而英国为了减轻负担,要求运动员的饮食由各个参赛国自己负责。
  
  在战争中元气大伤的英国没有特别为奥运会建立新的场馆,不过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温布利体育馆也能胜任。男运动员被安排住在牛津剑桥的军营里,女运动员则住在萨朗学院的宿舍里。
  
  伦敦奥运会是历史上首届在电视上播放的奥运会,不过当时英国很少人有电视机。虽然当时英国人对于是否承办奥运会有很大的争议,但结果证明这届奥运会是成功的,吸引了来自59个国家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
  
  “冷战”开始东西壁垒分明
  
  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透露着“冷战”拉开序幕带来的紧张气氛。西德首次参加,苏联也在缺席40年后重返奥运会赛场。苏联本来打算让运动员居住在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每天安排运动员飞往芬兰参赛。后来发现这个想法不可行,于是让苏联运动员和东欧国家的运动员住在一起,与西方国家的运动员隔离开来。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
  
  “慕尼黑惨案”夺17命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因一场恐怖主义袭击而被人们永远记住。在奥运会开幕前5天,8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袭击奥运村,杀死两名以色列运动员,并劫持另外9名以色列运动员,要求以色列释放两百名巴勒斯坦囚犯。在营救行动中,9名以色列运动员全部遇害,同时丧生的还有5名恐怖分子和1名警员。在暂停34小时后,国际奥委会决定奥运会继续。
  

相关热词搜索: 政治

上一篇:奥运奖牌丢了怎么办?
下一篇:朝鲜选手让人感到神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