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因利河污染 气味恶臭 百姓反映多年未解
2013-02-28 17:44:44 来源:解放牛网 评论:0 点击:
朋友,你见过城市的主要河道水质污浊,气味恶臭嗤鼻的景象?想必很多人都会摇头说没有,因为没有哪一个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层不重视自己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的。但是也有例外,近期就有许多山东邹城市的市民纷纷向媒体投诉,称自己常年生活在气味恶臭嗤鼻、水质污浊的岸边,常年经受脏臭环境的“影响和煎熬”,市民多次向当地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投诉、举报,但一直未能解决,百姓常年怨声载道,“抱怨”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不作为。
图为号称邹城市区内的“护城河”某段
城区唯一护城河
常年腥臭又污浊
2月22日上午,记者接到反映后驱车来到了全国百强县之一的山东省邹城市(该地为县级市,隶属济宁市管理)。闻名全国的大型矿业集团——兖州矿业集团就坐落在这个城市。
上午11时许,记者根据市民反映的地址,找到了位于邹城市城区某医院旁边的这条常年饱受争议和“埋怨”的河道——因利河。一来到这条河道旁边,记者就看到这条河道十分浑浊,水面上漂浮着一些黑色的泡沫气体,河道两边垃圾成片,随意丢弃,河道里的浑浊之水断断续续地流着。走近河边,明显能闻到一股恶臭嗤鼻的气味。河边上距离不远就有一个管道,正在向这条绵延数公里的护城河排放已经不能再饮用的废弃污水。
图为号称邹城市区内的“护城河”某段
多次反映无人问
市民表示很受伤
许多居住在附近的市民看见有陌生人拿着相机拍照,纷纷赶过来,得知是媒体前来采访时,数位市民指着这条水质污浊,气味恶臭的河道“诉苦”,“这条河的水这样已经好多年了,我们也都反映了好多年了,可是光反映,却迟迟未能解决。”一位女性市民表示“自己很受伤”,并称“很难接受和理解有关部门针对百姓反映问题却迟迟不予解决的态度”。
对于这条河道,站在记者身边的市民王大哥和王大姐感觉“有一肚子话要说”。原来王大哥就住在因利河某桥段的西侧,一出家门口,不用抬头就能看到这条因利河,因为这条河就流经他家的门口,距离自己的家门也就是五六米的距离。说起这条河道,王大哥表示,这条河道常年就是这个样子,现在这个时候还是比较“好的时候”,“但是到了夏天,那个气味简直不是人能受得了的。”王大哥说,他和附近的许多居民都多次向当地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反映过这个事情,但是有关部门的态度却“让人很失望。”“刚开始反映的时候,有关部门好像还前来调查过,但是走了之后就没有下文了。”王大哥表示,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这条河道的水有没有污染,会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和身体带来危害,“只要河道里的水能渗入到地下水域去,肯定会污染地下水的。”按照这种理解,只要会渗入地下水,肯定会对当地的居民的身体和生活带来难以估算的危害和影响。
随后,记者沿着因利河两边,走访了数百米,所到之处,皆可看到不同颜色的浑浊水面,附近的居民都纷纷表示,“很难接受这样的河道。”希望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可以采取有力措施,过段解决这条多年未解决的污水河道。
期间,记者用矿泉水瓶在这条饱受争议的污水河道采集了两瓶污水,并在附近居民的家里采集了一瓶自来水管里的饮用水,准备将这两种水送到当地环保局部门去检验水质是否存在污染问题。
一名居住在附近的女子看着眼前这条气味恶臭、水质浑浊的河道,满脸写满无奈,其丈夫正在向记者倾诉河道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图中老汉指着这条河道称“自己在这附近住了几十年了,河水出现污浊,腥臭味也有好几年了,每到夏天的时候,都会很臭,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予以解决处理。”
环保局称知晓河道问题
内部互相推诿态度冷淡
下午16时许,记者驱车来到了邹城市环境保护局。
经询问,记者提着装有两瓶污水和一瓶居民饮用水来到了该局二楼一间门牌标为对外联络办的办公室。一走进该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坐在电脑前上网,网络上显示着一段视频,具体为什么视频,记者未能确认。
男子见有陌生人进来,转头看向我们,脸上显露出警惕的表情,但仍坐在电脑前,没有起来,男子问记者,“你们是干什么的?”随后,身体向背后微微一倾,依向座椅后面。
“我们想反映一下市区因利河水质的一些问题,顺便想请环保部门检测一下因利河的水质。”记者给出解释,但没有表明工作身份。
“那个河的情况,我知道一点。”男子称,他了解那条河道的一些情况,“那条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好多年了。”
“那河道里的水很污浊,会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会不会对生活在附近的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呢?”“这个我不能说。”男子如此表示,但其称,向因利河里排的水都是附近居民和一些单位正常排放的“生活用水”,不是企业的排污水。
“作为环境保护部门,环保部门会采取什么措施整治因利河呢?”男子称,“这个不归我们管。”“现在由市政部门负责整治,我们(环保局)也无能为力。”期间,记者将装有污水的水瓶放在地上,男子看到记者将手里伸到衣兜里,他表情轻松地对记者说,“我不管你是不是录音,我都这么说。”而记者问其如何称呼时,他拒绝透漏名字和姓,“这个没有必要说。”
“那我们要想检测一下水质,需要到哪个部门?”男子表示,“已经下班了,找不到人了。”男子称,“如果你们非要检测的话,可以把水留在这里,等上班的时候,再给你们检测。”记者问其检测需要多长时间,“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
对话期间,男子态度一直冷淡,一直坐在椅子上没有动身。记者想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因利河的情况,问其环保局有没有宣传科,其表示,“有,在一楼,科长姓杨。”
随后,记者提着三瓶水来到一楼宣传科办公室。办公室是一个套间,外面一间有办公桌但没有人,里面一间办公室坐着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正在盯着电脑看,记者问:“是杨科长?”男子站起来,点点头,随口应付了一声,表示“是”,然后坐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问有什么事,记者告诉其是媒体的,接到当地群众的反映,前来了解因利河水质是否遭到污染的情况。杨科长于是问记者是“哪个媒体的,总部在哪里?”记者一一告知后,杨科长让记者坐到沙发上,其表示对因利河“了解不多。”刚开始,其还问,“因利河在哪里?”他在看到记者提着几瓶污水后,对记者说,如果想要检测,需要到“污染控制科去了解。”随后他给污染控制科的一名负责打了一个电话,说有记者来,想检测水质,然后把记者推倒了另一个部门,“你去找污染控制科的负责人吧,他了解这一块。”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污染控制科”,到了这个科室,只有一男一女两名年轻工作人员在办公室,记者表示是宣传科杨科长让记者来找负责人的,工作人员表示,“负责人不在,出去了。”“你们这边的宣传科的杨科长刚才给你们负责人打电话了,让我们过来的,怎么不在呢?”记者感到不解地问,年轻人回答,负责人早就出去了,不知道还回不回来,记者表示可以等一会,年轻人一看表说,“都快到下班的时间了,领导应该不会来了,你们改日再来吧。”
“你们部门是否可以给取来的水源进行检测?”记者再次询问。工作人员称,“如果想要给水进行检测,需要到办公室去找领导联系。”记者表示不解,男工作人员称,“检测水质是有程序的,需要到办公室找领导签字,领导批了,才可以进行检测。” 随后,记者提着带来的两瓶污水以及当地居民家里饮用的自来水走出了邹城市环境保护局。等待他们上班的时候,再去检测。 对此,记者不禁要问,一条流经城区的主要护城河道为什么会变成一条气味恶臭、水质污浊的河道呢?作为政府和环保部门,难道没有义务和权利来整治改造?为什么会熟视无睹,不采取措施,任由其常年污染?作为常年生活在河道两岸的居民,常年饮用地下水,会不会因河道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生命威胁呢?作为政府及环保部门在对待群众的正常诉求,理应重视起来,采取有力措施,果断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是采取回避、躲避的方式,一旦群众的生活因此污水污染,造成群众的身体健康出现生命危害时,当地政府以及环保部门,都将逃脱不了相关责任。
对于此事情的进展,记者将会继续予以跟踪报道。(新农村报道记者张振峰现代消费导报记者王锡荣)
下午16时许,记者驱车来到了邹城市环境保护局。
经询问,记者提着装有两瓶污水和一瓶居民饮用水来到了该局二楼一间门牌标为对外联络办的办公室。一走进该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坐在电脑前上网,网络上显示着一段视频,具体为什么视频,记者未能确认。
男子见有陌生人进来,转头看向我们,脸上显露出警惕的表情,但仍坐在电脑前,没有起来,男子问记者,“你们是干什么的?”随后,身体向背后微微一倾,依向座椅后面。
“我们想反映一下市区因利河水质的一些问题,顺便想请环保部门检测一下因利河的水质。”记者给出解释,但没有表明工作身份。
“那个河的情况,我知道一点。”男子称,他了解那条河道的一些情况,“那条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好多年了。”
“那河道里的水很污浊,会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会不会对生活在附近的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呢?”“这个我不能说。”男子如此表示,但其称,向因利河里排的水都是附近居民和一些单位正常排放的“生活用水”,不是企业的排污水。
“作为环境保护部门,环保部门会采取什么措施整治因利河呢?”男子称,“这个不归我们管。”“现在由市政部门负责整治,我们(环保局)也无能为力。”期间,记者将装有污水的水瓶放在地上,男子看到记者将手里伸到衣兜里,他表情轻松地对记者说,“我不管你是不是录音,我都这么说。”而记者问其如何称呼时,他拒绝透漏名字和姓,“这个没有必要说。”
“那我们要想检测一下水质,需要到哪个部门?”男子表示,“已经下班了,找不到人了。”男子称,“如果你们非要检测的话,可以把水留在这里,等上班的时候,再给你们检测。”记者问其检测需要多长时间,“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
对话期间,男子态度一直冷淡,一直坐在椅子上没有动身。记者想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因利河的情况,问其环保局有没有宣传科,其表示,“有,在一楼,科长姓杨。”
随后,记者提着三瓶水来到一楼宣传科办公室。办公室是一个套间,外面一间有办公桌但没有人,里面一间办公室坐着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正在盯着电脑看,记者问:“是杨科长?”男子站起来,点点头,随口应付了一声,表示“是”,然后坐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问有什么事,记者告诉其是媒体的,接到当地群众的反映,前来了解因利河水质是否遭到污染的情况。杨科长于是问记者是“哪个媒体的,总部在哪里?”记者一一告知后,杨科长让记者坐到沙发上,其表示对因利河“了解不多。”刚开始,其还问,“因利河在哪里?”他在看到记者提着几瓶污水后,对记者说,如果想要检测,需要到“污染控制科去了解。”随后他给污染控制科的一名负责打了一个电话,说有记者来,想检测水质,然后把记者推倒了另一个部门,“你去找污染控制科的负责人吧,他了解这一块。”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污染控制科”,到了这个科室,只有一男一女两名年轻工作人员在办公室,记者表示是宣传科杨科长让记者来找负责人的,工作人员表示,“负责人不在,出去了。”“你们这边的宣传科的杨科长刚才给你们负责人打电话了,让我们过来的,怎么不在呢?”记者感到不解地问,年轻人回答,负责人早就出去了,不知道还回不回来,记者表示可以等一会,年轻人一看表说,“都快到下班的时间了,领导应该不会来了,你们改日再来吧。”
“你们部门是否可以给取来的水源进行检测?”记者再次询问。工作人员称,“如果想要给水进行检测,需要到办公室去找领导联系。”记者表示不解,男工作人员称,“检测水质是有程序的,需要到办公室找领导签字,领导批了,才可以进行检测。” 随后,记者提着带来的两瓶污水以及当地居民家里饮用的自来水走出了邹城市环境保护局。等待他们上班的时候,再去检测。 对此,记者不禁要问,一条流经城区的主要护城河道为什么会变成一条气味恶臭、水质污浊的河道呢?作为政府和环保部门,难道没有义务和权利来整治改造?为什么会熟视无睹,不采取措施,任由其常年污染?作为常年生活在河道两岸的居民,常年饮用地下水,会不会因河道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生命威胁呢?作为政府及环保部门在对待群众的正常诉求,理应重视起来,采取有力措施,果断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是采取回避、躲避的方式,一旦群众的生活因此污水污染,造成群众的身体健康出现生命危害时,当地政府以及环保部门,都将逃脱不了相关责任。
对于此事情的进展,记者将会继续予以跟踪报道。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451)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九江仁爱医院黑幕 17岁少女普通人流两...(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6)
- ·从丝芙兰美国封杀中国用户风波,看到菩...(6)
- ·我们约会吧 耿玉茹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
- ·重庆一高级法院“审判意见”指导下级法...(4)
- ·开学在即 幼儿园为何莫名被拆(4)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4)
- · 励志!!毕业拒绝失业!!听创业者讲述...(4)
- ·我们约会吧+ 邸秋红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3)
- ·新西兰肉毒杆菌发酵 多美滋问题产品仍...(3)
- ·iPhone4S被盗还能不能找回,苹果手机丢...(3)
- ·陕西兴平两家天然气公司市场资源争夺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