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养不易”是一种“溺爱”
2012-08-24 15:11:30 来源:正点网 评论:0 点击:
近日,陕西民警开公车到云南某景区旅游被免职等处理,不少网友和专家对此表示质疑。8月21日,镇巴县县委宣传部一负责人在接受中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所以相对来说,处理的时候可能轻了一点。我们正在制定相关方案,以后出现这些情况,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处理了。”(8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又见公车私用,被网络曝光后,又见免职处理。其实,除了免职外,这不还有行政警告,深刻检查,外加整个公安系统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这样的处罚力度不可谓不大啊,咋老盯着免职不放呢?镇巴县官方你也别怪公众太苛刻,过往有太多违纪官员“违纪——曝光——免职——异地任职(东山再起)”诸多案例的经验下,“免职”一词俨然就等于对犯事者“重重拿起,轻轻放下”。
面对公众的质疑,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诚恳地道歉,并将惩罚公车私用当事人的处理决定落实到位,而不是再找什么别的理由,再次撩拨起公众愤怒的神经。显然,该县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一句“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试图来平息轻罚的质疑的举动,无疑是在这股愤怒的情绪上火上浇油。
“干部培养不易”背后的逻辑是,培养干部成本很高,花了那么多纳税人的钱,付出了那么多的组织资源和领导信任,所以有一点小错民众应该容忍,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揪着错误不放。按照这种说法,民众对公车私用官员的不容忍,反而是一种不计成本投入的资源浪费了?其实,这种说法根本不值一驳。众所周知,政府机关公车购置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培养干部支出的行政费用当然也使用的纳税人的钱,可如果我们纳税人的钱培养的干部,将本该为人民服务的公车用来四处旅行兜风,这笔账算下来岂不是一种更大的资源浪费?而官员犯事后,还劝纳税人多多“包涵”,未免太不把老百姓的智商当回事了!正如某网友所说的,“培养出这种干部来,还有脸说不容易,不容易就别培养了,浪费纳税人的钱。”
和那个屡遭诟病的“免职”的性质一样,“干部培养不易”的雷人轻罚理由,都体现了政府机关对公职人员的太过“溺爱”。长此以往的包庇和纵容的恶果是,在官员群体中形成了示范效应,给其他官员的印象就会是:犯了错总会有人帮忙兜着。倘若“干部培养不易”的逻辑说得通,那这个荒唐的理由就可以成为所有违法违纪官员的挡箭牌——这一次是公车私用,下一步可能就会是贪污腐败了。更可怕的是,这种过度“溺爱”一旦成为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形成难以弥合的撕裂。
权为民所授,政府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不应当将自身视为一个独立于民众之外,甚至是凌驾于其上的利益群体,视老百姓是“外人”,官员为“自家人”的“溺爱”思维要不得。政府公信力的建立却需要长久的努力,需慎之又慎,而公信力的却是在这种“溺爱”言论中顷刻坍塌的。过度“溺爱”,要警惕民心渐行渐远。
黄果
又见公车私用,被网络曝光后,又见免职处理。其实,除了免职外,这不还有行政警告,深刻检查,外加整个公安系统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这样的处罚力度不可谓不大啊,咋老盯着免职不放呢?镇巴县官方你也别怪公众太苛刻,过往有太多违纪官员“违纪——曝光——免职——异地任职(东山再起)”诸多案例的经验下,“免职”一词俨然就等于对犯事者“重重拿起,轻轻放下”。
面对公众的质疑,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诚恳地道歉,并将惩罚公车私用当事人的处理决定落实到位,而不是再找什么别的理由,再次撩拨起公众愤怒的神经。显然,该县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一句“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试图来平息轻罚的质疑的举动,无疑是在这股愤怒的情绪上火上浇油。
“干部培养不易”背后的逻辑是,培养干部成本很高,花了那么多纳税人的钱,付出了那么多的组织资源和领导信任,所以有一点小错民众应该容忍,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揪着错误不放。按照这种说法,民众对公车私用官员的不容忍,反而是一种不计成本投入的资源浪费了?其实,这种说法根本不值一驳。众所周知,政府机关公车购置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培养干部支出的行政费用当然也使用的纳税人的钱,可如果我们纳税人的钱培养的干部,将本该为人民服务的公车用来四处旅行兜风,这笔账算下来岂不是一种更大的资源浪费?而官员犯事后,还劝纳税人多多“包涵”,未免太不把老百姓的智商当回事了!正如某网友所说的,“培养出这种干部来,还有脸说不容易,不容易就别培养了,浪费纳税人的钱。”
和那个屡遭诟病的“免职”的性质一样,“干部培养不易”的雷人轻罚理由,都体现了政府机关对公职人员的太过“溺爱”。长此以往的包庇和纵容的恶果是,在官员群体中形成了示范效应,给其他官员的印象就会是:犯了错总会有人帮忙兜着。倘若“干部培养不易”的逻辑说得通,那这个荒唐的理由就可以成为所有违法违纪官员的挡箭牌——这一次是公车私用,下一步可能就会是贪污腐败了。更可怕的是,这种过度“溺爱”一旦成为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形成难以弥合的撕裂。
权为民所授,政府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不应当将自身视为一个独立于民众之外,甚至是凌驾于其上的利益群体,视老百姓是“外人”,官员为“自家人”的“溺爱”思维要不得。政府公信力的建立却需要长久的努力,需慎之又慎,而公信力的却是在这种“溺爱”言论中顷刻坍塌的。过度“溺爱”,要警惕民心渐行渐远。
黄果
相关热词搜索:干部培养不易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451)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九江仁爱医院黑幕 17岁少女普通人流两...(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6)
- ·从丝芙兰美国封杀中国用户风波,看到菩...(6)
- ·我们约会吧 耿玉茹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
- ·重庆一高级法院“审判意见”指导下级法...(4)
- ·开学在即 幼儿园为何莫名被拆(4)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4)
- · 励志!!毕业拒绝失业!!听创业者讲述...(4)
- ·我们约会吧+ 邸秋红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3)
- ·新西兰肉毒杆菌发酵 多美滋问题产品仍...(3)
- ·iPhone4S被盗还能不能找回,苹果手机丢...(3)
- ·陕西兴平两家天然气公司市场资源争夺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