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冷漠”不能让小伙一人“埋单”
2012-08-25 11:46:18 来源:和讯网 评论:0 点击:
近期热映的大片《搜索》,讲述了一名都市白领,因在公交车上没给大爷让座,遭乘客轮番攻击,被拍下视频传上网后,引发网友人肉辱骂的遭遇。日前,同样的一幕场景在杭州真实上演:一名小伙因为未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被妇女的丈夫连扇5个耳光,打得鼻血横流,镜框也被打飞,断成几截。小伙当时坐在“照顾专座”上,车厢广播几次提醒乘客给妇女让座,但都没有人起身。(8月24日《青年时报》)
在《搜索》里,“让座”只是一个楔子,而在这趟K192公交车上,“冷漠”却是贯穿故事的主线。因此,如果我们简单地加入“占着"特殊专座"不让,活该被打”或“不让座是道德问题,打人是法律问题”,“道德派”与“法律派”的二元对立争论,那么,无论结论如何、不管站在那一边,其立场、观点不可避免地都有所偏颇。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这起“让座风波”当中至少隐含着三层冷漠,或者说三对“加害关系”:小伙对妇女的“冷漠”,其他乘客对妇女的“冷漠”,以及乘客对被打小伙的“冷漠”。这一系列相互交叉的“冷漠”构成了这辆K192公车内“小社会”的基本底色。在这里,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小伙被打不过是在替众人的冷漠“埋单”。
“小社会”如此,大环境亦然;个人如此,群体皆然,因为冷漠就像病毒,是会传染的。小伙原本或许以为,“随大流”是最安全的;殊不知,“大流”有时也会淹没跟随者自己,使他们在暴力面前孤立无援。这不由得使人忆起马丁·尼莫拉神父的忏悔:“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是啊,在一个充斥着旁观与冷漠气氛的时代、社会里,人人都是受害者,但同时,他们曾经也不排除有过加害“经历”。
对于冷漠,我们总能听到各种“精致”的辩解,譬如,害怕扶起老人反被讹诈,见义勇为却收获“关我屁事”等等。但问题是,给抱着小孩的妇女让个座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挺身制止暴力会有多大风险?其他乘客,你们怎么能够置身事外、作壁上观?司机同志,你又为何不报警而放打人者下车,难道你与你的那位西安同事一样,只会让乘客自己“有事打电话”吗?
所以说,“不让座”的小伙固然道德有亏,打人男子更令人不齿,但冷漠的乘客、“事不关己”的司机难道就不该受到良心和舆论的谴责吗?至于网络上骂声汹汹的朋友,你们当真自信下线后不会“变身”乘客甲、路人乙吗?如果我们只是廉价地高呼“谁都不是一座孤岛”,“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同时又对弱者、苦难、暴力熟视无睹、冷眼相观,那么中国岂有光明,社会何来互助?
一叶知秋,“让座风波”背后的种种拷问,让人顿感秋意正浓,不寒而栗。
在《搜索》里,“让座”只是一个楔子,而在这趟K192公交车上,“冷漠”却是贯穿故事的主线。因此,如果我们简单地加入“占着"特殊专座"不让,活该被打”或“不让座是道德问题,打人是法律问题”,“道德派”与“法律派”的二元对立争论,那么,无论结论如何、不管站在那一边,其立场、观点不可避免地都有所偏颇。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这起“让座风波”当中至少隐含着三层冷漠,或者说三对“加害关系”:小伙对妇女的“冷漠”,其他乘客对妇女的“冷漠”,以及乘客对被打小伙的“冷漠”。这一系列相互交叉的“冷漠”构成了这辆K192公车内“小社会”的基本底色。在这里,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小伙被打不过是在替众人的冷漠“埋单”。
“小社会”如此,大环境亦然;个人如此,群体皆然,因为冷漠就像病毒,是会传染的。小伙原本或许以为,“随大流”是最安全的;殊不知,“大流”有时也会淹没跟随者自己,使他们在暴力面前孤立无援。这不由得使人忆起马丁·尼莫拉神父的忏悔:“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是啊,在一个充斥着旁观与冷漠气氛的时代、社会里,人人都是受害者,但同时,他们曾经也不排除有过加害“经历”。
对于冷漠,我们总能听到各种“精致”的辩解,譬如,害怕扶起老人反被讹诈,见义勇为却收获“关我屁事”等等。但问题是,给抱着小孩的妇女让个座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挺身制止暴力会有多大风险?其他乘客,你们怎么能够置身事外、作壁上观?司机同志,你又为何不报警而放打人者下车,难道你与你的那位西安同事一样,只会让乘客自己“有事打电话”吗?
所以说,“不让座”的小伙固然道德有亏,打人男子更令人不齿,但冷漠的乘客、“事不关己”的司机难道就不该受到良心和舆论的谴责吗?至于网络上骂声汹汹的朋友,你们当真自信下线后不会“变身”乘客甲、路人乙吗?如果我们只是廉价地高呼“谁都不是一座孤岛”,“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同时又对弱者、苦难、暴力熟视无睹、冷眼相观,那么中国岂有光明,社会何来互助?
一叶知秋,“让座风波”背后的种种拷问,让人顿感秋意正浓,不寒而栗。
相关热词搜索:群体冷漠
上一篇:哈尔滨短命桥“肯定有问题”应成共识
下一篇:暴力相向换不来公交让座的道德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451)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九江仁爱医院黑幕 17岁少女普通人流两...(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6)
- ·从丝芙兰美国封杀中国用户风波,看到菩...(6)
- ·我们约会吧 耿玉茹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
- ·重庆一高级法院“审判意见”指导下级法...(4)
- ·开学在即 幼儿园为何莫名被拆(4)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4)
- · 励志!!毕业拒绝失业!!听创业者讲述...(4)
- ·我们约会吧+ 邸秋红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3)
- ·新西兰肉毒杆菌发酵 多美滋问题产品仍...(3)
- ·iPhone4S被盗还能不能找回,苹果手机丢...(3)
- ·陕西兴平两家天然气公司市场资源争夺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