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相向换不来公交让座的道德
2012-08-25 11:46:55 来源:和讯网 评论:0 点击:
杭州一名小伙因为未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被与妇女同行的男子连扇5个耳光,鼻血直流。女子亦责骂小伙“不知道让座”。小伙当时坐在“照顾专座”上,车厢广播几次提醒乘客给妇女让座,但都没有人起身。(8月24日《青年时报》)
每个人只要上车时买了票,就可以选择或站或坐,或者将自己坐着的座位让给别人。从市场行为的角度来讲,由于买票的花费没有任何区别,那就没有哪个人比另一个更应该享受到有座的优先权,或者剥夺别人先到先得的权利。一个人将自己坐着的座位让给别人,是他的自由,也是他的权利,但并非他的义务公交车上的“照顾专座”只具有提醒的作用,而不具有强制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坐在“照顾专座”上。人类社会若想维持良性运转,就必须有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给老弱病残孕等群体提供帮助或方便,就是这种互帮互助的应有之义。所以,这种互帮互助是值得提倡的,对提供了帮助的人需要进行表扬,对有条件提供帮助却拒绝提供帮助人可以予以谴责。但是,由于帮或者不帮,都只是道德问题,所以无论是表扬还是谴责,也都只属于道德范畴。对待违背道德的事情,可以进行谴责,但也只能止于谴责,而不能通过暴力的手段进行制止或规范。
对于这位小伙子来说,坐在“照顾专座”上并没有错,但当有需要照顾的抱小孩的妇女上车后,在被司机反复提醒后仍然没有让座,就是他的不对了。但这里的“不对”也只是个道德问题,你可以说他“觉悟不高”、“品质不佳”,或者直接拍一下他的肩膀要求他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但却不能对其使用暴力。
作为需要照顾的一方,别人没有为其提供帮助的义务,所以,对于别人的帮助必须表示感谢,而不能视为理所当然。现在的问题是,一些不是义务的事情被当成了义务,这使得一些人把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既不懂得珍惜,也不懂得感谢。而与此同时,一些不是权利的事情却被当成了权利,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变成了向别人索取的凭据。久而久之,就使得一些人一旦把自己归入某个弱势人群,便以为自己具有了某种向别人索取帮助的权力,行动时变得理直气壮起来。换句话说就是,一些人被惯坏了。
近段时间,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有老人直接坐在少女腿上的,也有被让座后仍然骂骂咧咧的,像这则新闻中这对夫妻一样既骂且打的虽不多见,可也并不让人感到突兀。如果说小伙子故意对抱孩子的妇女视而不见代表着道德滑坡,那么,抱孩子的妇女和其丈夫的行为也没有好到哪儿去,而是这种滑坡的一部分,甚至是更严重的部分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社会道德风气的向好需要所有人的努力,而道德在很大程序上是一个自律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从自己做起,先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主动帮助别人,并且对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否则,一旦自己需要帮助时,就把自己放在道德的至高点上,这种诡异的心态对社会道德的伤害尤其严重。
每个人只要上车时买了票,就可以选择或站或坐,或者将自己坐着的座位让给别人。从市场行为的角度来讲,由于买票的花费没有任何区别,那就没有哪个人比另一个更应该享受到有座的优先权,或者剥夺别人先到先得的权利。一个人将自己坐着的座位让给别人,是他的自由,也是他的权利,但并非他的义务公交车上的“照顾专座”只具有提醒的作用,而不具有强制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坐在“照顾专座”上。人类社会若想维持良性运转,就必须有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给老弱病残孕等群体提供帮助或方便,就是这种互帮互助的应有之义。所以,这种互帮互助是值得提倡的,对提供了帮助的人需要进行表扬,对有条件提供帮助却拒绝提供帮助人可以予以谴责。但是,由于帮或者不帮,都只是道德问题,所以无论是表扬还是谴责,也都只属于道德范畴。对待违背道德的事情,可以进行谴责,但也只能止于谴责,而不能通过暴力的手段进行制止或规范。
对于这位小伙子来说,坐在“照顾专座”上并没有错,但当有需要照顾的抱小孩的妇女上车后,在被司机反复提醒后仍然没有让座,就是他的不对了。但这里的“不对”也只是个道德问题,你可以说他“觉悟不高”、“品质不佳”,或者直接拍一下他的肩膀要求他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但却不能对其使用暴力。
作为需要照顾的一方,别人没有为其提供帮助的义务,所以,对于别人的帮助必须表示感谢,而不能视为理所当然。现在的问题是,一些不是义务的事情被当成了义务,这使得一些人把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既不懂得珍惜,也不懂得感谢。而与此同时,一些不是权利的事情却被当成了权利,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变成了向别人索取的凭据。久而久之,就使得一些人一旦把自己归入某个弱势人群,便以为自己具有了某种向别人索取帮助的权力,行动时变得理直气壮起来。换句话说就是,一些人被惯坏了。
近段时间,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有老人直接坐在少女腿上的,也有被让座后仍然骂骂咧咧的,像这则新闻中这对夫妻一样既骂且打的虽不多见,可也并不让人感到突兀。如果说小伙子故意对抱孩子的妇女视而不见代表着道德滑坡,那么,抱孩子的妇女和其丈夫的行为也没有好到哪儿去,而是这种滑坡的一部分,甚至是更严重的部分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社会道德风气的向好需要所有人的努力,而道德在很大程序上是一个自律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从自己做起,先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主动帮助别人,并且对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否则,一旦自己需要帮助时,就把自己放在道德的至高点上,这种诡异的心态对社会道德的伤害尤其严重。
上一篇:“群体冷漠”不能让小伙一人“埋单”
下一篇:法院直接惩戒律师是权力僭越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451)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九江仁爱医院黑幕 17岁少女普通人流两...(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6)
- ·从丝芙兰美国封杀中国用户风波,看到菩...(6)
- ·我们约会吧 耿玉茹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
- ·重庆一高级法院“审判意见”指导下级法...(4)
- ·开学在即 幼儿园为何莫名被拆(4)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4)
- · 励志!!毕业拒绝失业!!听创业者讲述...(4)
- ·我们约会吧+ 邸秋红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3)
- ·新西兰肉毒杆菌发酵 多美滋问题产品仍...(3)
- ·iPhone4S被盗还能不能找回,苹果手机丢...(3)
- ·陕西兴平两家天然气公司市场资源争夺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