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贾谊故居错字不改只因傲慢
2012-09-01 10:49:37   来源:和讯网   评论:0 点击:

  8月29日上午,一名游客称,自己初游长沙贾谊故居时,发现写满名人评语的牌匾上,汉文帝的名字是错别字,应该是刘恒,而不是刘桓。对此,管理部门回应称,这个错字我们也是知道的,但因为改起来很麻烦,游客也很少认出,所以一直没改。(8月30日《潇湘晨报》)
  
  不可否认,贾谊故居作为旅游景点,确实不需要承担教育功能,文字介绍上存在一些小错误也不算是什么大事。但是,贾谊故居终究与历史挂钩,与文化挂钩,那么就应当具有文化性,要有文化传播功能,而且在常识问题上,不管是什么地方都不应该有错误,发现了错误就应该改正。另一方面,既然游客指出了错误,而且游客是掏钱去玩耍,去欣赏,那么从尊重消费者角度说,就必须改正,不能用错误的东西糊弄消费者,知错不改实质上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种粗暴侵犯。换言之,任何理由都不是贾谊故居知错不改的借口。
  
  贾谊故居面对游客指出汉文帝姓名刘恒错写成刘桓而拒不改正,实际上无关经济成本,也无关所谓的美观,只因贾谊故居管理部门本身的傲慢与偏见,所以才觉得改正错误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不值得改正的事。
  
  其实从经济角度说,改正一个错别字,或者更换整套文字介绍花不了多少钱,更何况对于收入不菲的旅游景区来讲并不算什么大的支出,贾谊故居还是出得起这个钱。而且,从美观角度说,修改一个字可能会对美观产生一定的破坏,但是对于游客来看,看文字资料介绍,主要是看文字,不是看美观,游客不在乎文字介绍美不美。
  
  事实上贾谊故居知错不改,主要是因为在管理部门眼中,广大游客没文化、没知识,游客中知道汉文帝姓名是刘恒是而非刘桓的没几个人,所以即使错了,发现的人也不多。其次,管理部门片面的认为绝大多数游客去参观,主要不是认真看文字,而是看风景,看物品,旅游就是走马观花,所以写错了,也没几个人会注意到。再者,最关键的是,不管贾谊故居中的文字介绍有没有错别字,都不会影响游客数量,游客不会因为有错别字就选中用脚投票,所以他们才敢于傲慢,才不在乎游客的意见和建议,才继续我行我素,知错不改。
  
  笔者认为,要让像贾谊故居这样的旅游景点知错就改,关键不是靠舆论压力,靠社会的批评,而是要靠游客用脚投票,你不知错就改,我就不掏钱去游玩,倒逼旅游景点丢掉身上的傲慢与偏见,接上地气。(长江网张立美)
   

相关热词搜索:贾谊 故居 错字

上一篇:“地沟油制药”不必色变
下一篇:村干部集体受贿被捕的警钟敲醒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