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新闻”意味着事情并未得到圆满解决
2012-09-24 11:27:55 来源:正点网 评论:0 点击:
时间并不久远,但哈尔滨塌桥事件似乎已被遗忘,一起似乎被遗忘的还有“表哥”杨达才、打人部长方大国等。现下,无论是微博还是传统媒体,很难再发现相关新闻。好像阳明滩大桥根本没有坍塌,杨达才们完全没有出现一样。媒体和公众的退场,使得许多舆论热点不了了之,俨然成为了“断头新闻”。(新华网2012年9月19日)
每次舆论热点的出现,几乎都会引发出诸多的繁杂与牵绊;每次面对舆论热点背后的群情激昂,官方几乎都会煞有介事作出一番表态。而针对于媒体、网友和公众的穷追不舍,舆论热点中的人物往往会因为“罪责难逃”或翻然落马或身入牢笼。但对于哈尔滨塌桥事件、“表哥”杨达才事件以及打人部长方大国事件,舆论似乎并未取得先前的预想效果。其之所以会成为“断头新闻”,我想原因大抵有三:
其一:问责处理机制并未按照既定程序发挥作用。我们承认,任何一个重大事故的处理都需要有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对于网络举报中的任何一个涉嫌腐败的官员也都需要有一个调查认证的过程。但设若按照事发以后相关部门的公开表态,以上事件是应该进入问责程序的,况且公众还通过种种渠道为其提供了诸多的举证和线索。因而,某些部门的暧昧态度无疑是将问责处理机制搁置在了一边,并以此希望得到一个不了了之的万事皆休。
其二:部分政府部门对舆论监督持有漠视态度。网络反腐,对党委政府而言,多了一个制约监督权力的平台;对反腐败职能部门而言,多了一条获取腐败信息和线索的渠道;对腐败分子而言,多了一种威慑力量;对公众来说,多了一种便捷监督官员、举报腐败的途径;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多了一项自我约束的机制。网络监督之下,强大的舆论攻势不仅可以弥补监督制度上的缺陷,还可以把一些潜伏得很深的贪官污吏挖掘出来。正是由于近年来舆论反腐成功案例的屡见不鲜,中央也对舆论监督、网络反腐等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力提倡。但由于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对于舆论监督持有偏见,往往对其采取漠视态度,甚至还发出了“防火防盗防网友”的声音。“断头新闻”后续无文,便是其消极应对舆论热点的本质性反映。
其三:媒体和公众对热点的追逐顾此失彼。新舆论热点的出现,会不断转移媒体和公众的视线,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正是因为这样,针对一些热点事件,某些部门某些人群才以“拖”的办法企以风平浪静、安好无事。有人说是日本救了“表哥”杨达才,这话颇有一番道理。试想,设若没有钓鱼岛事件,设若没有全民性的焦点关注,设若没有群情愤激之下的爱国喧嚣,媒体和公众又岂能放置哈尔滨塌桥事件、“表哥”杨达才事件以及打人部长方大国事件而不予理睬?没有了网络媒体的穷追不舍,没有了网民的不依不饶,相关部门自然也就没有了依法依规处置问责的压力。可以说,媒体和公众对热点的追逐顾此失彼,是造成“断头新闻”的最重要因素、最直接原因。
本该从严处置的“热点事件”不断石沉大海,不法分子、不公现象在新热点的掩护下逍遥法外或悬而不决。这里既有机制体制的原因,也有官员人为因素,还有就是监督力量的疲软与失位。但无论怎么说,一个成熟的社会、法制的社会是不应该把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大小作为事故处理、行政问责、犯罪惩处的标准的,更不应该因为新热点的出现而习惯性地遗忘“旧闻”当中所掩盖的丑陋与罪恶。“断头新闻”的存在,不但欺骗了公众,掩盖了社会矛盾,还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断头新闻”意味着事情并未得到圆满解决。无论媒体和公众的视线是否转移,相关部门都应该对“舆论热点”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深查深究,给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确实有问题的,该担责的应担责,该处置的要处置;确实没有问题的,要摆明事实,讲明情况,让人们彻底消除心中的疑虑和不安!
每次舆论热点的出现,几乎都会引发出诸多的繁杂与牵绊;每次面对舆论热点背后的群情激昂,官方几乎都会煞有介事作出一番表态。而针对于媒体、网友和公众的穷追不舍,舆论热点中的人物往往会因为“罪责难逃”或翻然落马或身入牢笼。但对于哈尔滨塌桥事件、“表哥”杨达才事件以及打人部长方大国事件,舆论似乎并未取得先前的预想效果。其之所以会成为“断头新闻”,我想原因大抵有三:
其一:问责处理机制并未按照既定程序发挥作用。我们承认,任何一个重大事故的处理都需要有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对于网络举报中的任何一个涉嫌腐败的官员也都需要有一个调查认证的过程。但设若按照事发以后相关部门的公开表态,以上事件是应该进入问责程序的,况且公众还通过种种渠道为其提供了诸多的举证和线索。因而,某些部门的暧昧态度无疑是将问责处理机制搁置在了一边,并以此希望得到一个不了了之的万事皆休。
其二:部分政府部门对舆论监督持有漠视态度。网络反腐,对党委政府而言,多了一个制约监督权力的平台;对反腐败职能部门而言,多了一条获取腐败信息和线索的渠道;对腐败分子而言,多了一种威慑力量;对公众来说,多了一种便捷监督官员、举报腐败的途径;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多了一项自我约束的机制。网络监督之下,强大的舆论攻势不仅可以弥补监督制度上的缺陷,还可以把一些潜伏得很深的贪官污吏挖掘出来。正是由于近年来舆论反腐成功案例的屡见不鲜,中央也对舆论监督、网络反腐等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力提倡。但由于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对于舆论监督持有偏见,往往对其采取漠视态度,甚至还发出了“防火防盗防网友”的声音。“断头新闻”后续无文,便是其消极应对舆论热点的本质性反映。
其三:媒体和公众对热点的追逐顾此失彼。新舆论热点的出现,会不断转移媒体和公众的视线,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正是因为这样,针对一些热点事件,某些部门某些人群才以“拖”的办法企以风平浪静、安好无事。有人说是日本救了“表哥”杨达才,这话颇有一番道理。试想,设若没有钓鱼岛事件,设若没有全民性的焦点关注,设若没有群情愤激之下的爱国喧嚣,媒体和公众又岂能放置哈尔滨塌桥事件、“表哥”杨达才事件以及打人部长方大国事件而不予理睬?没有了网络媒体的穷追不舍,没有了网民的不依不饶,相关部门自然也就没有了依法依规处置问责的压力。可以说,媒体和公众对热点的追逐顾此失彼,是造成“断头新闻”的最重要因素、最直接原因。
本该从严处置的“热点事件”不断石沉大海,不法分子、不公现象在新热点的掩护下逍遥法外或悬而不决。这里既有机制体制的原因,也有官员人为因素,还有就是监督力量的疲软与失位。但无论怎么说,一个成熟的社会、法制的社会是不应该把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大小作为事故处理、行政问责、犯罪惩处的标准的,更不应该因为新热点的出现而习惯性地遗忘“旧闻”当中所掩盖的丑陋与罪恶。“断头新闻”的存在,不但欺骗了公众,掩盖了社会矛盾,还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断头新闻”意味着事情并未得到圆满解决。无论媒体和公众的视线是否转移,相关部门都应该对“舆论热点”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深查深究,给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确实有问题的,该担责的应担责,该处置的要处置;确实没有问题的,要摆明事实,讲明情况,让人们彻底消除心中的疑虑和不安!
上一篇:“北航教授挥打老人”是一个笑话
下一篇:“杨达才工资不属于公开范围”是个讽刺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451)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九江仁爱医院黑幕 17岁少女普通人流两...(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6)
- ·从丝芙兰美国封杀中国用户风波,看到菩...(6)
- ·我们约会吧 耿玉茹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
- ·重庆一高级法院“审判意见”指导下级法...(4)
- ·开学在即 幼儿园为何莫名被拆(4)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4)
- · 励志!!毕业拒绝失业!!听创业者讲述...(4)
- ·我们约会吧+ 邸秋红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3)
- ·新西兰肉毒杆菌发酵 多美滋问题产品仍...(3)
- ·iPhone4S被盗还能不能找回,苹果手机丢...(3)
- ·陕西兴平两家天然气公司市场资源争夺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