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六成调查者是“官迷”,灰色收入成主因
2012-10-30 09:07:47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65.8%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官本位“十分”严重
新一轮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如火如荼,官场里随处可见的官腔官话官架子,还有各种被曝光的官员特权、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形形色色的官本位现象以及相关的社会事件屡屡成为新闻热点,并被公众高度关注。多少人是“官迷”?官本位有多严重?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对此进行了调查。
当我们问及“如果以0-10区间来描述官本位程度(数值越大表明官本位越严重),您对当前中国官本位状况的判断”时,有65.8%的受调查者选择了“10”,18.7%选择了“9”,13.1%选择了“8”,而选择“7”及以下区间的总共占比低于3%。这一调查结果揭示了公众对当前中国社会官本位状况感受十分明显。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稳步确立,官本位意识已有所淡化,但调查表明,当前,官本位仍是推进改革发展的严重阻碍。
68.5%的受调查者是“官迷”,择业时首选党政机关公务员
当问及“面临以下职场机会时,您会优先选择哪个”时,68.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党政机关公务员”。相比起来,“外企白领”、“国企员工”、“民企骨干”和“事业单位职员”这几项相加的总和占31.5%。为何如此多的人青睐“党政机关公务员”?如果说是为了公务员工作稳定、风险小的“铁饭碗”,那么同样属于体制内的“事业单位职员”一样具备这些“优势条件”。如果说是为了收入高、待遇好的目的,“外企白领”和“国企员工”都不仅不输给公务员,甚至更胜一筹。而若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力、实现自我的话,“民企骨干”则能够提供更多自由展示个人能力与兴趣的平台与空间。
显然,在稳定性、收入待遇以及自我实现方面均不是最“抢眼”的公务员职位,其引来民众竞相追逐的实质原因还是“党政机关”这个头衔。众所周知,在现有的体制下,党政机关聚集了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的权力,这些权力的叠加构成了一种合力,类似一个巨大的“单位”,它对社会的个体成员形成了一种绝对的优势地位,并进一步掌握了主导社会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话语权。受其熏染,个人的价值选择也就逐渐被同化了,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近八成的公众想当官,而官本位意识也对人们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73.7%的受调查者认为“官迷”最迷“灰色收入”
“官迷”迷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排在最前面的是“灰色收入多,正所谓‘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占比73.7%;其次是“权力效用大,能帮助解决家庭亲友的各种麻烦”,占比60.7%。调查中受访者的话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官迷”们想当官的原因。黑龙江一位受访者对人民论坛记者说:“官瘾的大小由其背后的利益大小所决定,没有好待遇,想当官的就很少。” 其他吸引人们当官的因素依次为:“社会地位高”(占比54.2%)、“待遇福利优”(占比48.6%)、“工作稳定轻松”(占比35.2%)。
调查告诉我们,当下中国社会,人们“迷做官”主要还是迷“官位”带来的种种不正当收益。华中师范大学的牟成文教授指出:这种现象不仅是因为官本位与各种特权、私利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官本位意识的一个新变化是它被赋予了更多的经济内容,主要表现为掌权者通过制定利己的分配规则,运用职务权力重新分配经济资源,而当权力进入市场,官本位便与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便间接向我们解释了,为何很多人一边批判官本位,又一边身陷各种当官带来的特权中无法自拔;为什么不少人一边痛斥以权谋私,另一边又千方百计地滥用权力为自己捞取各种私利。
官本位的最大危害是“加剧政治腐败,加大变质危险”
在公众心目中,官本位的最大危害是什么?调查发现,按照危害的严重程度排列,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加剧政治腐败,加大变质危险”,占比59.5%;“破坏政府公信力、危害党的执政基础”和“官德失范、破坏社会公德和社会风气”并列第二,各占47.4%;“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紧随其后,占45.7%。
此外,当问及“催生‘官本位’的原因是什么”时,受调查者认为,“官大于法、以权代法”最易助长官本位(占比54.7%)。可见,官本位与特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前述调查问题中可见,“官迷”最青睐的除了利用灰色收入发财以外,很大一部分就是迷信特权,从而“能轻易解决家庭亲友的各种麻烦”。在受调查者看来,其他导致官本位泛滥的原因依次为“一把手专断、长官意志” (占比45.3%)、“官员行为、官员升迁不受民意制约” (占比42.6%)、“官威八面、不可一世” (占比35.7%),以及“夫贵妻荣、福荫子孙” (占比31.2%)。可见,助长官本位的各种原因主要是官场上的各类不正之风,要化解官本位困局,关键在于纠正这些不正之风。正如专家强调的,官本位的源头在官场,因而其破除关键还要靠执政党自身。
75.5%的受调查者认为破除官本位的最大障碍是“官员选任只唯上、不唯下的模式”
当被问及“您认为当前破除官本位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时,受调查者将矛头首先指向了“官员选任只唯上、不唯下的模式”(占比75.5%)。有受调查者指出,正是因为选人用人上“官选官、上选下”,公众缺乏话语权,才使“唯上是从”、“唯官独尊”的官本位意识被不断强化,成为破除官本位的最大阻碍。
那么,当前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破除官本位?“官制官规法治化,权力运行公开化,官员财产透明化”、“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公众监督、媒体监督常态化”这三点排在最前列,共占比86.7%。也就是说,超过八成的受调查者认为革除官本位应当首先从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方面着手。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徐行教授认为现行的干部制度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垂直任命制,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后,该制度已成为官本位意识滋生的体制性温床。真正将各级官员的选拔、任免、考评、升迁等权力交与广大民众,不仅能从根本上削减官本位的意识和作风,还能积极推进民主体制的建设。
正如一位受访者对人民论坛记者所说的:“官员上任前、离任前公示财产,每年的年终总结交社会评定,合格留任,不合格下台,何难之有?就怕官官相护,迷雾重重。”的确,如果我们能够逐步加强监督和规范权力的运行,相信官本位破除的那天也会越来越近。
东中西部“官瘾”状况异同
不同地区的公众“官瘾”状况有何不同?人们对于官本位的认识和评判又有哪些差异?人民论坛调研基地在东部(广东、浙江)、中部(河南、湖南)、西部(陕西、四川)地区随机发放了书面问卷共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3份,其中东部地区941份、中部地区997份、西部地区885份。
当问及“面临以下职场机会,您会优先选择哪个”时,选择“党政机关公务员”的东、中、西部地区受调查者的比例分别为51.6%、59.4%和72.8%。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东部、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都有超过五成的受调查者把“公务员”当成了择业首选,这说明官本位意识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而东中西部比例递增的情况说明,改革开放越早、程度越深的地区,人们的“官瘾”也越小。有受访专家分析指出,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组织形式等的日益多样化,个人的依附性也随之更低、独立自主性更强。因而,官本位产生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其赖以存在的各种社会基础正在被消解。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唐亚林教授也强调,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用建立在职业分化与平等基础上的成就与功绩制取向取代专制主义体制下身份制和官本位取向,进而形成人格平等、价值多元、和谐共生的多元化人生价值评判体系。
此外,有受访者告诉记者,发达地区因信息流通广,各种官本位现象尤其是官员的不正之风、特权等行为曝光更多,因而普通人对此感受也更深。比如现在很多人打开微博,觉得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正被不计其数的负面信息所充斥,由此产生出愤怒、失望甚至绝望的情绪。而能够随时随地掌握这些负面信息本身,正是因为其所处的社会相对而言更加开放,信息传播条件也更为发达。相反,欠发达地区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信息流通较小,权力运行受到的监督也少,因而官员特权曝光较少,人们对官本位状况的感受反而更少。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地区教育程度较高,公平竞争机会也多,因而催生了更多的人考公务员或竞争各类官职,这一点也放大了发达地区的“官瘾”程度。
尽管绝大多数民众都认为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带有不同程度的“官瘾”,但是不同地区的民众在这方面的心态有所不同。东部地区民众的做官心态更多地体现在心理失衡方面(选择“见周围人做了官,心理易失衡,自己也想去做官”的占45.9%);仅有13.2%的受调查者认为官职是地位的体现。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民众则将做官看作是出人头地,是为了证明自己有本事(50.7%的受调查者选择“认可‘学而优则仕’”)。
为什么“官瘾”程度会出现地域差异?人民论坛记者总结受访专家及公众意见得出的结论是:西部地区一方面由于政治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官场风气不如东部地区,导致官员权力过大,容易出现“一人升官,鸡犬升天”的现象,所以才会催生更多的“官迷”;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个人发展机会不足,导致人们将当官看作出人头地的最佳选择。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即使是那些择业取向首选外企白领和民企骨干的人,也更多地表示会“评价人看官阶等级,并进行区别对待”(64.6%),而这一比例在东部地区却要低得多(32.3%)。由此可见,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东部地区由于与外界的交往更加便捷、各种思想的碰撞更加频繁,人们对个体价值的评判虽然易受整个社会官本位文化的熏染,但仍保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培育更多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成员,正是我们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的真谛所在。
“官瘾症”六大症状调查排名
想做官者多多少少会沾染上“官瘾”,而“官瘾症”则有种种不同表现。根据调查,最突出的分别为“认同有钱的不如有权的”等六大“官瘾”症状。
认同“有钱的”不如“有权的”,占72.3%
症状解析:“当官就是吃皇粮,无后顾之忧,既不用担心下岗,又不用担心单位倒闭,工资往上加,捧着铁饭碗,混混一辈子”,因而“人人想当官、个个想出头”。比较起来,虽然商人中也不乏财富显赫者,但是有起早贪黑、摸爬滚打的艰难创业;有波诡云谲、暗潮汹涌的激烈商战;更有时不时地为“当官的”明里暗里勒索贿赂的各种无奈。难怪很多人有意无意瞧不起商人。
评价人看官阶等级,占66.1%
症状解析:在中国,以官阶大小来评判一个人的“官瘾症”,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对一个人“盖棺定论”时以级别论之。在死者的墓志铭上,刻上他(她)曾经做过的官职,以此当作这个人一生最大的荣耀和成就。而在美国,即便是总统杰斐逊的墓志铭上也只写有三行字:“弗吉尼亚法案的制订者、《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
对于做官的亲友同事以职位称呼,占53.8%
症状解析:如果你在大街上碰见布什总统,你不喊他“布什先生”而喊“布什总统”,那他肯定不但感受不到尊敬反而会感觉受到了揶揄。但在中国,两个同班同学毕业后,如果其中的一个突然当了官,就算之前以姓名相称惯了,另一位也得马上改口称他为“某某官”,否则对方非但会觉得不受尊重,更有可能给你小鞋穿。
见周围人做了官,自己也想去做官,占40.1%
症状解析:恨官、想官、爱官。为什么?这里的权力诱惑太大。免费的车、免费的房、呼风唤雨的权、不劳而获的钱……中国的老百姓最恨的是“贪官”,可他们心底最佩服的也是“官”,如此矛盾的价值观正是官本位文化的千年杰作。
认可“做官才有出息、从政才有本事”,占33.5%
症状解析: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就是:“好好上学、考大学、当官、发财。”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毕业生选择了“下海”创业或者较有活力的私营企业等。但是,今天的大学生择业时,传统的热门职业已不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就业的第一选择大多是政府机构,因为那里除了有稳定的收入、最好的福利和最小的风险外,还有机会当官,而当“官”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目标。
对故乡的主要领导如数家珍,占21.6%
症状解析:在中国,当一个人被问及自己是哪里人时,得到的回答除了地理位置、特产名胜,最具特色的往往就是“现任某某领导是我的同乡”。即便追溯历史,也鲜有列举文学家、艺术家之类的,相反,不是举出曾经出了哪位皇帝,就是诞生了哪位宰相。虽然很多人憎恨当官的,但他们又都喜欢拿自己故乡出的官员来装点门面。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451)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九江仁爱医院黑幕 17岁少女普通人流两...(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6)
- ·从丝芙兰美国封杀中国用户风波,看到菩...(6)
- ·我们约会吧 耿玉茹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
- ·重庆一高级法院“审判意见”指导下级法...(4)
- ·开学在即 幼儿园为何莫名被拆(4)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4)
- · 励志!!毕业拒绝失业!!听创业者讲述...(4)
- ·我们约会吧+ 邸秋红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3)
- ·新西兰肉毒杆菌发酵 多美滋问题产品仍...(3)
- ·iPhone4S被盗还能不能找回,苹果手机丢...(3)
- ·陕西兴平两家天然气公司市场资源争夺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