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莫让“郭芙蓉”式“替天行道”大行其道
2013-10-17 09:14:5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赶到事发的三七市镇,找到了当时背王某某的魏家桥村支书许国庆,以及三七市镇副镇长沈建峰等人了解事发经过。许国庆说,他背王某某,完全是关系好,出于个人感情。(10月16日凤凰网)
  
  10月13日晚,有网友微博爆料“余姚镇干部视察时怕弄湿高档鞋要六旬村支书背”,同时还配发了一张照片。此事被披露后,三七市镇政府两次发布处理通报,免去王某某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职务,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此事在网上也引发热议,央视名嘴白岩松评论说,“这属于鞋没进水,脑子进水”。人民日报发表署名评论,称如果不对形式主义时刻保持警惕,察访民情变身走过场,就可能不断演绎新“剧情”。各大网站评论员也发表诸如《只因一双鞋不接地气为哪般》、《余姚王某脑子为什么会进水》等评论文章,对王某某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批评。
  
  而今天,一切事实调查清楚,事情其实还没有严重到那个份上,没必要小题大做。这只是一件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做的一件不合适宜的蠢事。错就错在被拍照放到了网上,而网民也不管事件被后的原因,就如《武林外传》中郭芙蓉一样“替天行道”,对相关部门和王某某进行舆论“施暴”。但从现在看来,这个事件,起到的唯一的作用就是栽了王某某,火了白某某,为网络舆论“施暴”提供良好素材罢了。
  
  君不见近年来的舆论“施暴”呈愈演愈烈之势,在类似的网络事件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网民声音往往充斥着质疑、批评、谩骂。一些网民随意使用定性词汇,以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语言描述事件、现象、个案或当事人,从而给相关人员施加了某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压力,使本不应成为舆论常态的批评、谩骂成为了常态。
  
  但是批评不是网络舆论的唯一功能,不该将批评神化,为批评而批评,更不能发展成为舆论“施暴”,而究其原因就在于今天的人们权利意识大大增强,已经不再“知足常乐”,而是有着日益多样、层次更高的需求和诉求。当这些“怕湿鞋”案例一再发生时,由于网民自身的非理性因素所致,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从而引发了议论攻击政府、官员的发生,对相关部门、人员造成巨大压力,而事件本身是否属实似乎已不再重要了。
  
  我们的网络时代需要行侠仗义、替天行道的精神,但也需要全面、理性、冷静地看待问题,引领舆论监督正确导向,莫让这“郭芙蓉”式的“替天行道”再大行其道。(唐果,四川绵阳,15228366360,622150)

相关热词搜索:莫让 郭芙蓉 替天行道

上一篇:公车问题不治理,何谈走群众路线?
下一篇:“下沉一级”更需“沉得下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