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去“官气”关键在于树群众观念
2014-03-10 15:49:59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近日,四川省彭山县下发《党员干部“去官气”具体要求》,在全县公开提出包括上述内容在内的“十个不准”,并鼓励群众举报,凡有违反者,将被教育纠正甚至纪律处理等。不准在群众和服务对象面前背着手讲话、用手指着群众讲话、爆粗口;不准在公众场所叼烟、剔牙齿、衣冠不整;不准在居住小区耍霸道、拖欠物管费、乱停车……
  
  关于官气是什么,从古至今就有很多准确的解释,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八有云:“又有人常露官气者,人以为嫌”。谢觉哉《再论“同甘共苦”》说:“不愿意‘和群众同甘共苦’,是官气,官气是要比别人高一个头的气。整风中官气挨了打,但并不就打掉了。”而毛泽东同志指出:“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这不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则是一种高级趣味,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
  
  简而言之,“官气”就是一种官僚主义作风,既是群众最深恶痛绝的不良习气,也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零容忍”的“职业”歪风,“官气”不仅是特权病的具体表现,也是必须根除的恶俗“四风”,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刻反思和警醒自己去掉官僚主义习气,去掉不与民为乐的心气。四川省彭山县下发的这“十个不准”,可以说包含了“官气”表现的方方面面,也从制度上对其进行了约束和管理,但窃认为,去“官气”关键还是在于改变思想、贴近群众,树立群众观念。
  
  “官气”太重,根子在党员干部心中丧失了群众观念。只有权力的傲慢,没有服务群众的意识;只有权力的自大,没有敢于负责的行政良心。在这些官员心中,自己掌控的权力并非来自人民群众,而是来自上级恩赐,因此压根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更不把“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放在心上。不是以群众为中心,而以自我为中心;不是以民为本,而是以官为本;不是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而是一心想着做官、一切为了做官,把官位当地位、把权力当能力。
  
  去“官气”不仅要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纪国法、对照规章制度、对照个人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查问题、找差距、明方向;同时也要以老百姓为镜,看是否深入群众、看是否真正为民服务、看是否听民之声。去掉官气,树立务实形象,最根本的还应当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从思想改变着手,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入手,彻底清除官僚主义习气滋生的土壤,最终达到去掉官气、凝聚人气的目的。
  
  作者:木云
  地址:四川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紧扣窍门,以“话风”转会风
下一篇:领导干部有担当需“三敢”打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