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领导干部的基本“哲学”素养
2014-07-15 10:55:15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强调领导干部学哲学、用哲学虽是老话题,但在新形势下仍是个必须解决好的新命题。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使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的锐利武器。实践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特别是重大历史关头,领导干部有没有较高的哲学素养,事关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大考察时提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领导干部执政兴国、开拓进取、积极作为之根本,只有具备夯实的哲学素养,才能明是非、明方向,才能勇担当、勇作为,才能促发展、创辉煌。
  首先需求真。“思者,辩也”。思辨是求取真知、走向光明的一块“敲门砖”,如果没有良好的思辨,人就不能看清湖底清澈的世界,不能探知天空尽头的蔚蓝,不能获得人生最真的灼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应该在头脑里面树立起“思辨”的意识,面对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思辨,明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对服务进行思辨,分清服务的优劣高低;对民心进行思辨,获取社会的兴废相背。唯有在求真的过程中前思后想、上下考量、左右权衡,才能统揽全局、统筹大局、协调各方,才能让曲径通幽、艰道变广,才能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深入发展;唯有敢于求真、乐于求真、善于求真,方可无惧无畏、正气凌然、两袖清风、心胸坦荡,才能成为思想纯洁、意识先进、敢于担当的求真型干部。
  其次要明理。纵横天地之间是每个决策者的终极目标,更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必必备素养。由于家庭背景、人生经历、学习程度、知识结构不一,造成掌握的情况、决策的基础不一,影响了决策的辩证性、全面性、有效性。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想“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首要的任务不是像“老黄牛”式埋头耕种,而更多的还应是“决策千里之外”,是根据各种复杂的因素复杂的问题作出正确而适宜的决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坚定宗旨意识、坚守执政兴国要务,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总纲统领我们的思想、意识和决断,在思维之弦上,系好唯物之果,在混沌之体内,注入清新之泉,在发展大途上,快马加鞭,坚持用唯物的观念解放思想,坚持用唯物的观念开展调研,坚持用唯物的观念支撑决策,让自己的眼界更宽、心灵更实、脚步更长。
  再次得务实。务实,是成事之道。坚持务实,就是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贯彻落实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要忌空谈,要务实工作,让实干成为推动地方发展取得个人进步的生命线。领导干部能否求真务实,不仅在于有没有求真务实之心,还在于有没有求真务实的能力。这就是说,求真务实既是作风问题,同时又是能力问题。有的干部对待政策“空对空”、“炮对炮”,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调研就是车上走走、路边过过,工作就是嘴上说说、手上指指,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的贯彻落实,势必影响到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公信力,只有让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装着人民、装着疾苦,在岗位上沉下心,在群众中俯下身,养成一种“为民”的理念、“务实”的作风、“肯干”的劲头,才能认认真真的解读政策、贯彻政策,才能听到百姓嘴上的声音、心里的期盼,才能更加务实的行政为民、推动发展。(作者:青山 地址:四川绵阳)

相关热词搜索:素养 领导干部 哲学

上一篇:“平平淡淡”孕育作风之坚
下一篇:小米/魅族/华为荣耀:一块钢板引发的惨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