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戴着“穷帽子”给谁看?
2014-10-16 15:37:2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国新办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扶贫日和社会扶贫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在回应媒体提及,个别的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之后不愿意摘帽,不愿意放弃这种既得的利益的问题时,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表示,贫困县脱贫以后不愿意摘帽,或者戴着贫困县的帽子炫富,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新华网 10月15日)
  
  贫困县的认定是以“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为指标,国家会根据这些指标对各县进行系统的监督测评,被认定为贫困县的会得到国家的扶贫支持,国家出台此项政策的初衷是解决人民疾苦,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确保人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然而,部分地区却打着贫困的幌子高调炫富,曲解国家用意,错会意、乱表情。

  2014年.全国认定592个国家级贫困县,这592个县中有多少带着假冒子我们不得而知。按理来说成为“贫困县”多少有点不光彩,不知从何时起,贫困县的“帽子”却似乎成了香饽饽。一些地方越穷越光荣,介绍县情的时候首先就说自己是“国家级贫困县”;有的地方“安贫乐道”,坐等政府救济和社会支援,缺乏发展的主动性和紧迫感;更有甚者一些靠着“贫困帽”发家的经济强县非但不主动“脱帽”,反而以此作为“致富之道”。扶贫变成了扶贪,相关领导政绩观错位,不创新管理体制,从源头上治理贫困,反倒是想如何把国家的钱骗进自己的腰包,不知带着“穷帽子”给谁看。

  戴着“穷帽子”给谁看?几千万的扶贫资金、不用费多大力就更争取到的扶贫项目,这些,成了某些官员严重的“蛋糕”。有了钱、有了项目就好办事,好办“形象事”、“政绩事”,“贫困帽”关系着一些官员的“官帽子”,所以“穷帽子”俨然成了武装身份的道具,又这一剂护身符,到处哭穷,不用干事都有钱拿。

  “输血式”的扶贫给贪官滋生了温床,以经济救助为主的“独角”扶贫让贫困县干部忘记了用双手创造财富,认为坐享其成才是人生的追求,价值观黑白颠倒,这样的扶贫不仅会扶贪还会扶懒扶奢。“贫困县炫富”现象,屡屡发生,在黑龙江海伦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政府大楼依旧不愿摘掉贫困县帽子。
  
  贫困县帽子不是人人都能戴的,也不是戴上就永远不能脱的,戴上帽子给谁看,穷帽子戴上真光荣?这是值得领导干部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走上群众路线,把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合理安排“穷帽子”是当务之急。国家给“帽子”就是给优惠政策,更是给发展机遇,戴上帽子的县级领导班子应该有肩负重担早日脱帽的思想觉悟,把帽子让给真正需要的地区,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用科学技术带领百姓致富,当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者:唐糖

相关热词搜索:帽子

上一篇:用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指引我们一路向前
下一篇:草莽蓝翔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