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接地气”让基层调研更有价值
2015-02-02 11:06:32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深入群众中“接地气”。 基层拥有最广阔的天地,走进基层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
一切“路过式”的基层调研,不仅发现不了问题,而且会增加基层负担,造成为官者高高在上的不好形象。笔者认为基层调研就是需要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发扬“老黄牛”精神。

基层调研要为群众“办好事情”。群众事务无大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体现在为群众办一件件的好事,解决一个个难题。干部是群众选出来,群众对干部是有所期待、有所指望的,一名好干部不能辜负了这份期待与责任,要把自己手中的权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不言苦、不言累尽力办好。

基层调研要与群众“增进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则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保持与群众的鱼水情,才能得到群众真心拥护。干部深入到群众就是要用最朴实、最真诚、最热心的言语与群众拉家常、话发展、听建议。干部自觉放低自己的身段,把群众当成自家人,感情就会在交流、言谈中不断增长。

基层调研要做到“坚持不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想起了就去,明天困倦了就不去,这样深入基层的做法是万万不行的。在群众中间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群众看得最清楚。俯不下身,干不成事,没有带着问题和思考的深入基层是虚无缥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深入群众要的是一个长期性,基层调研不是一份苦差事,在群众中能增长见识,转变作风,最终找到“金点子”。(贺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红头文件”岂能沦为敛财工具
下一篇:公车改革更要警惕“权力便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