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公车改革更要警惕“权力便车”
2015-02-02 16:39:32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目前,公车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行动之迅速,决心之坚决,但是在改革进行的过程中,必须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及应对,实现改革的最佳效果。比如,改革后副部级领导干部将无公车使用,这就必然会让他们在一定时期内感觉不习惯,这中间的少数人会不会利用手中的职权“借车”使用?甚至是长期“借车”使用?这不是杞人忧天,早在未实施公车改革时,就出现过领导干部借车的现象。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检察院女检察长刘丽洁向当地一家企业借用百万豪车曾引起网友广泛关注,而她本人坚持强调车是“借来”。但是领导干部借车本来就不应当被视为正常,“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借车必然意味着欠人情,无论是公家使用还是私人借用,这份人情是不是要还?怎么还?很难让人不怀疑是不是用公权力来还。

原广州市容环卫局领导向垃圾处理企业“借用”两辆车,被勒令立即退还。借车到底算不算违规?如果违规,那么勒令退还后还需对单位或个人做出处理吗?若无相关规定,那么借车未被发现的就继续用之,发现了退还了也就没事了,这种违规成本未免太低。

当下,部分地方政府对部门之间借用公车有禁止令,但对领导干部借用私人车辆却没有相关处罚规定,而实际上,老百姓对这种“权力便车”是看在眼里,恼在心里。公车改革本来就是为了消除特权,但假如不遏制住“权力便车”,那么公车改革就有可能催化出新的特权。因此,在公车改革的路上,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许多具体问题,任重道远。(白尾鱼)

相关热词搜索:便车 公车 权力

上一篇:“接地气”让基层调研更有价值
下一篇:干部婚变当及时报告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