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人物 > 正文

叶檀“论道”中国经济
2012-09-10 09:25:31   来源:金融界   评论:0 点击:






  面对外界早先对于她当选某上市公司独董的传闻,叶檀回应:“一个人是否独立,关键在于能否自由地说‘不’。独董理应成为独立的力量。一个独立的人不容易被左右,当花瓶的概率小。”
  
  对叶檀的了解,很多人是从阅读她那些文笔犀利的专栏开始的。敢于向不合理的现象“开炮”,曾是人们之于她最直观的印象,叶檀也因此获得了“财经女侠”的美誉。
  
  应本报邀请,叶檀日前来津出席“2012天津市广东商会·新金融财富投资论坛”,进行有关宏观经济的主题演讲并就相关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这一次,她笑言自己不愿再做“黑乌鸦”了,理由是“乌鸦已经够多了”。
  
  “跷跷板”走势
  
  对于乌鸦的“介意”,并不在于它本身,而是因为那张“嘴”。
  
  谈及当前的全球经济,叶檀依然直言已经陷入“滞胀期”。对于宏观经济现状的解读,她没有从采购经理人指数、发电量、工业增速等传统指标来展开分析。反其道而行之,她认为,从黄金的走势便可以知晓宏观经济的现状,因为黄金价格与宏观经济成“跷跷板”走势。
  
  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惨不忍睹,原油价格翻了好多倍,原材料的成本又那么高,不少制造业企业都觉得过不下去了。“你很难想象美国政府也像中国的发改委一样找到食用油企业谈话,要求企业对产品控制价格上涨速度。我们一直认为这种宏观调控只会在我国出现,实际上在上世纪70年代,类似的事情美国政府也在做,只是没有太大成效而已。”叶檀说。
  
  不过当市场对于经济预期越来越差的时候,黄金则成为各方“追捧”的对象。叶檀表示,当时避险资金追逐黄金,金价飙升,并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创出每盎司852美元的高位,“由此可见,黄金与经济的关系是黄金涨到高位,经济跌到低谷。”
  
  叶檀观察,近期国际黄金价格出现上涨,从每盎司1500美元附近涨至1700美元左右,一些炒金客也赚到了一定差价。而目前黄金价格持续在高位盘旋,似乎有一双无形之手在控制,她非常肯定:“全球经济处于一种滞胀期。”
  
  谈及中国经济,叶檀感到目前很多人带有恐慌情绪,“不像前两年,大家都是希望拿着人民币不要美元,因为那时人民币在节节攀升。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如果有一叠人民币和一叠美元同时放在面前的时候,我想不少人会把美元抱在怀里,因为他觉得拥抱美元就等于拥抱了明天,而这也意味着大家对宏观经济不是特别看好。”
  
  新金融记者注意到,叶檀早先曾表示,此前十年间煤炭价格都在上涨,去年年底到现在煤炭价格却在大幅下跌,这说明中国经济问题已从制造业向资源性行业蔓延。而面对今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拉动内需也被其视为要打好的一张王牌。
  
  在她看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能否成功,能否拉动内需,取决于中国城市化过程,取决于城市化过程中的财富分配均衡度,“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无法在短期内拉动消费,但没有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又无法建成未来消费基础,因此在工业化阶段的人口大国,既要建立社保体系,又要防止社保不公、在某些领域过度福利化。”
  
  大规模发钞难
  
  “当货币台风来的时候,猪都会在天上飞。”说起央行大规模发钞对市场的影响力,叶檀这样比喻道。她说,就任何一位投资者而言,都应该牢记这句话。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董小君曾指出,每次美元贬值都会给世界经济某个角落带来泡沫。第一次美元贬值制造了“滞胀”的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美元贬值制造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泡沫,第三次造成了美国从互联网泡沫过渡到房地产泡沫,第四次美元贬值,也就是从2009年3月18日开始,很快推高了全球的通货膨胀预期。
  
  除了投资股市之外,叶檀认为对于其他品种的操作,跟随央行的步伐一般不会有错,“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每说一句话,全球都要抖三抖。”
  
  对很多人来说,关于美联储的深刻记忆无疑就是其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了。通常,人们将美联储实行的定量购入资产的政策措施称为量化宽松政策,而此前已先后推出了两轮。
  
  尽管上述量化宽松政策实现了美国商业体系正常运行,并避免金融体系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目标,但这一举措遭到很多人诟病。许多学者批评这种做法形同印钞,本质上是将政府债务货币化。甚至也有不少人认为,美联储应该为中国的通胀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叶檀感到当前央行并不敢大规模发钞。
  
  去年年底,叶檀曾表示,由于经过一轮货币放水导致CPI居高不下,货币宽松的空间更小,压力更大。而今年6月,叶檀再度撰文指出,中国之所以不敢大张旗鼓地推进第二次刺激计划,主因是考虑债务风险,“我们拥有最快的高速铁路、公路、房地产建设速度,我们也拥有随之而来的庞大负债。”
  
  在她看来,政府的刺激政策将延缓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步伐。而如何避免,她认为应该向市场宣告双重决心,政府将不允许市场崩溃,同时进行坚定的市场化改革,“如此一来,虽然短期市场可能在低位徘徊,但长期的发展信心将在改革过程中奠基。”
  
  叶檀认为,国际情况与我国有所不同。美国本应是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但经济体质强健、出色的吸纳全球资金与移民的能力以及货币转嫁的能力救了美国。接下来是欧元区,欧元区国家并不是都像德国一样强健,在镀金岁月里,他们投资、借钱消费、享受高福利,现在,资金狂欢结束了,到了讨价还价的痛苦偿债阶段。
  
  区间内震荡
  
  对于人民币未来升值与否,官方并未直接回应,不过有一个词,此前却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那就是“均衡”。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说,由于产业结构改进、贸易顺差减少等原因,目前人民币汇率距离均衡水平比较近。
  
  人民币还会升值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尤其是在官方有关汇率“均衡说”之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曾对记者表示,“均衡说”可以为贬值提供一种理由,“目前升值对于经济转型不利,特别是在外需受到影响的背景之下。”
  
  “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然后央行又拼命降息,那么之后就会造成房地产泡沫。”叶檀认为,这样的日子是不会再有了,目前的人民币既不会大幅升值也不会大幅贬值。
  
  今年4月,叶檀曾表示,当国内能源价格上升、进行价格闯关,当中国建立普遍的社会保障体制时,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人民币汇率平稳甚至预期下降,而内部通胀在上升,结构性转型势在必行。未来难以预测的是,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速与出口将回落到什么程度,如果回落速度过快,有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人民币汇率预期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伴随着资金的流出下降到我们不愿意相信的地步。
  
  记者注意到,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而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表示,人民币汇率已逐步具备波幅限制适当加大的条件,而这更加能体现人民币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的机制。
  
  “此前8年,人民币兑美元基本处于上升通道;以后,人民币汇率将处于震荡之中,兑美元较为疲软,兑欧元升值。”今年7月,叶檀撰文称,2008年欧元兑美元处于高位,此后一年左右进入一个转换周期,迄今已经有两轮上涨周期,但欧元每次反弹高点相比于2008年仍处于逐级下行阶段,可见,欧元且退且战,处于战略撤退过程当中,“与欧元一样,人民币没有被巨大的‘美元阴谋’截杀在谷底。”
  
  “未来人民币汇率依然会在区间内震荡,一连串的因素显示,人民币上升压力减缓。”在叶檀看来,国内价格改革、隐性通胀与出口疲软,将有效狙击人民币汇率。而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会加快步伐,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中国大型企业与中国资本货币市场。
  
  “资产池”扩大
  
  尽管人民币汇率走势趋弱,不少投资者也选择弃人民币而去,但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是,不少大的投资机构却将目光锁定在人民币资产上了。叶檀7月撰文称,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意愿申请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拟申请投资额度50亿美元,表现出投资兴趣。而今年以来,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资金都在通过QFII投资A股。
  
  当然,对于人民币资产的追逐并不局限于股票。
  
  今年3月,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称,经中国相关部门同意,日本获准最多购入65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债的权利,而这也是日本方面首次公布获允购入中国国债的具体规模。
  
  而除了日本之外,韩国对于中国国债的兴趣也渐浓厚。今年4月,韩国央行表示,继今年1月获2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债投资额度后,该行将开始购买中国国债,以令其海外投资组合更多元化。
  
  据媒体此前披露,除日韩外,在外汇储备中持有人民币的国家包括东盟10国、蒙古、朝鲜等主要与中国进行贸易的亚洲国家。发达国家中,挪威央行已投资33亿元人民币资产。
  
  在叶檀看来,在人民币汇率预期比较差的背景下,是上述机构依然“情定”人民币资产的重要原因是人民币国际化“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也有说法称,各国央行之所以感兴趣,是为了资产配置多元化,为未来预买潜力股。
  
  叶檀认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深化。在她看来,为适应这一局面,未来人民币资产池也会不断做大,“比如,从推出中小板到之后的创业板,而目前又扩大新三板试点。”
  
  一个最新的消息是,港交所将于9月17日推出人民币货币期货,而这种美元兑人民币期货合约将是全球首只人民币可交收货币期货合约。至于推出的原因,则是让投资者能更便捷地管理其人民币的汇率风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马云回应一淘数据造假:不会不准确
下一篇:罗姆尼的筹款之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