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现“新海归潮”
2012-08-03 11:54:35 来源:新华网 评论:0 点击:
“在国外,我们只能解决一个细分市场中一个细分的问题;回到中国,我们则可以用技术解决一代人的问题。”47岁的马列伟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智能学习系统”笑着说,“相信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破解中国亿万学生的‘哑巴英语’问题”。
1987年,时年22岁的清华大学大四学生马列伟,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开始留学生涯;7年后,他获得了博士学位,进入美国西门子研究院;尔后他在美国定居、获得“绿卡”、在多家国际知名公司任职……电子工程专业背景的马列伟,走着海外华人“理工男”典型的职业发展路线。
“在一个庞大的企业机构中,个人努力毕竟只能影响很小范围的事。”2000年前后,身在硅谷、已在多家跨国公司工作多年的马列伟,不再满足于在大企业中扮演固定的角色,他先后与同为清华校友的合作伙伴在硅谷创立了两家企业,并在半导体芯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小有成就。
2009年,在他离开北京22年后,马列伟从硅谷回到位于清华大学附近的中关村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注册成立北京凌声芯语音科技有限公司。而今,他已作为信息化教育领军人才入选中国“千人计划”,并致力于利用先进的语音科学技术,“让每个中国学生拥有一所‘自己的学校’”。
而促使马列伟下定决心回到中国的直接动因,则源于北京官方举办的“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动。期间,他们走访了多家海归创办的企业,马列伟意识到,政府希望吸引海外人才,中国市场充满机遇,到中国创业的机会来了,“在美国一个细分市场针对的只是几十家企业,中国则到处充满机会”。
种种迹象表明,在经过数十年的人才外流之后,更多像马列伟一样的海外华人人才正在成为新一轮“孔雀东南飞”的主角。自2008年底,中央政府颁布史上最大规模的引才计划“千人计划”以来,中国正兴起一股“新海归”潮。对他们来说,现在的中国就像金融危机之前的华尔街一样充满机遇。
新近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中国正在日益从“人才流失”国逐渐转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和“人才环流”的接纳国。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吸引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264人,各地吸引的地方“千人计划”人才超过万人。
蓝皮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认为,未来30年,中国还会出现更大规模的“人才回流”,以及世界各地人才来到中国寻求发展的现象。在他看来,“全球的高层次人才总会流向那些能为人才提供高收入与高发展平台的国家。”
而一项新的调查显示,91.8%的归国海外人才称中国有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在他们回归的原因中,中国更为庞大的市场和政府更为积极的激励机制明显是重要的吸引力;另外,超过八成的中国留学人员都认为,在中国能有更好的专业、职业、创业发展,有更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事实上,海外华人人才来中国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在马列伟看来,海外人才来华创业,市场是最为脆弱的一项:他们长期在国外,对国内的市场特点及变化不甚理解和敏感;与此同时,中国的教育等领域是相对保守、封闭的系统,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纳还需要进一步开放。
对此,王辉耀表示,“水土不服”是海外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对海归来说,务实是最好的良药——坚持用务实的眼光去探索和衡量,总能找到商机和平衡点;与此同时,除政府部门搭建平台外,海外人才也要积极组织活动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加快自身“再本土化”。
1987年,时年22岁的清华大学大四学生马列伟,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开始留学生涯;7年后,他获得了博士学位,进入美国西门子研究院;尔后他在美国定居、获得“绿卡”、在多家国际知名公司任职……电子工程专业背景的马列伟,走着海外华人“理工男”典型的职业发展路线。
“在一个庞大的企业机构中,个人努力毕竟只能影响很小范围的事。”2000年前后,身在硅谷、已在多家跨国公司工作多年的马列伟,不再满足于在大企业中扮演固定的角色,他先后与同为清华校友的合作伙伴在硅谷创立了两家企业,并在半导体芯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小有成就。
2009年,在他离开北京22年后,马列伟从硅谷回到位于清华大学附近的中关村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注册成立北京凌声芯语音科技有限公司。而今,他已作为信息化教育领军人才入选中国“千人计划”,并致力于利用先进的语音科学技术,“让每个中国学生拥有一所‘自己的学校’”。
而促使马列伟下定决心回到中国的直接动因,则源于北京官方举办的“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动。期间,他们走访了多家海归创办的企业,马列伟意识到,政府希望吸引海外人才,中国市场充满机遇,到中国创业的机会来了,“在美国一个细分市场针对的只是几十家企业,中国则到处充满机会”。
种种迹象表明,在经过数十年的人才外流之后,更多像马列伟一样的海外华人人才正在成为新一轮“孔雀东南飞”的主角。自2008年底,中央政府颁布史上最大规模的引才计划“千人计划”以来,中国正兴起一股“新海归”潮。对他们来说,现在的中国就像金融危机之前的华尔街一样充满机遇。
新近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中国正在日益从“人才流失”国逐渐转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和“人才环流”的接纳国。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吸引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264人,各地吸引的地方“千人计划”人才超过万人。
蓝皮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认为,未来30年,中国还会出现更大规模的“人才回流”,以及世界各地人才来到中国寻求发展的现象。在他看来,“全球的高层次人才总会流向那些能为人才提供高收入与高发展平台的国家。”
而一项新的调查显示,91.8%的归国海外人才称中国有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在他们回归的原因中,中国更为庞大的市场和政府更为积极的激励机制明显是重要的吸引力;另外,超过八成的中国留学人员都认为,在中国能有更好的专业、职业、创业发展,有更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事实上,海外华人人才来中国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在马列伟看来,海外人才来华创业,市场是最为脆弱的一项:他们长期在国外,对国内的市场特点及变化不甚理解和敏感;与此同时,中国的教育等领域是相对保守、封闭的系统,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纳还需要进一步开放。
对此,王辉耀表示,“水土不服”是海外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对海归来说,务实是最好的良药——坚持用务实的眼光去探索和衡量,总能找到商机和平衡点;与此同时,除政府部门搭建平台外,海外人才也要积极组织活动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加快自身“再本土化”。
上一篇:徐州“零障碍”工程扭转机关衙门作风
下一篇:奥运降临: 全球华人共同关注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30)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黑龙江省林甸县公开倒卖教师职称黑幕曝光(21)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7)
- ·学霸逆袭记(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