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子女16年轮班陪伴老母亲不让孤单一天
2012-10-11 11:44:44 来源:新浪新闻 评论:0 点击:
走进潍坊市曹家巷社区,一打听百岁老人丁立端,附近的居民热情地为记者带路,并不住地介绍说:“他们那一家可真是令人羡慕,六个子女都非常孝顺,老人还能做针线活。”已经百岁的丁立端老人,十六年来在儿女的悉心照料下,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不成文的规定>>哪天都不让母亲孤单
记者了解到,丁立端老人婚后育有6个子女,自父亲去世后,他们立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周一至周六每天都要有人轮流到家里照顾陪伴母亲,周末自觉自愿来,不能让母亲孤单。
“我们一家6个‘男’人,每天有人值班,白黑值班,来值班还要做得一手好菜,老太太喜欢花样新鲜的东西。”老三李齐男说。
李齐男口中的6个“男”人,分别是他73岁的大姐李志男,70岁的二哥李毅男,63岁的四妹李若男,60岁的五妹李肖男,58岁的小妹李少男,还有65岁的他。李齐男说,父亲给他们起的名字,不论男女,里面都带一个“男”字,是盼望子女们能像男子汉一样自强自立,撑起这个家。他们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这个家庭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片天,而他们也一直默默地为这个家做着最大的努力。
“算一算这班值了有16年了,日子过得太快了!”大姐李志男说,她平时来值班一般6点多起床,做完家务后,为母亲烧好洗脸水,做好早餐。遇到天气晴好,吃过早饭,母亲不用别人扶就到小区居民楼的院子里晒太阳,和邻居们聊家常。日上三竿,她便喊着母亲回家吃午饭。晚上,还有弟弟妹妹值夜班。
带了好头的“老大”>>大女婿感动了弟弟妹妹
除了自己的子女,丁立端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大女婿。“这个家大小事多靠着他了。”老三李齐男对这个姐夫也是赞不绝口。
丁立端老人的大女婿叫张起,今年79岁,1960年与李志男结婚。婚后,便一直帮着老人照顾弟弟妹妹。
李齐男回忆说,三年自然灾害时,全家人吃饭都成问题,那时候家里工作的只有父亲、大姐和二哥,其他4个孩子都在读书。大姐夫每个月都拿自己的工资给家里补贴,还让大姐每个月寄10元钱给当时正在青岛上学的他当做生活补助。不仅如此,家里房子坏了、亲人病了,姐夫都二话不说,直接拿钱给家里用,这些看似普通而又平凡的事情,感动了全家人。
而在张起眼中,孝敬老人、关爱弟弟妹妹都是天经地义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继承下去,必须一代代人这样走下去。”
孝子们的心得>>万般皆易得,难买娘唠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太太的子女如此孝顺,其实是从小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影响。“当年爷爷奶奶去世后,父母亲就把2个姑姑带到家中住。母亲任劳任怨,从没跟父亲因为姑姑住家里发脾气。”李齐男说,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一代代人也都处处以孝为先,精心伺候照顾着老人。
一直以来,逢年过节,儿孙们都要给老人买些礼物,吃喝穿戴也一定是以老人为先。儿女们每月给老人零花钱,老人手头从不缺钱。
丁立端老人现在一家四代同堂,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平时家里都有已经退休回家照顾她的女儿、女婿陪伴,每逢周末,孙女,孙女婿以及重孙等几十口都要来看老人,陪老人说话、聊天、看电视、遛弯,还有的向老人讨教针线活儿,家里总是格外热闹。
欢乐的笑声,洋溢在这个幸福、平凡的家庭里。正是因为有众多的儿孙们承欢膝下,丁立端老人的晚年生活才过得如此幸福。
在丁立端老人的梳妆台上,李齐男把一首《唠叨赞》写在了一张粉红色卡片上:唠叨复唠叨,人老爱唠叨。勿烦柔声陪,天伦乐唠叨。万般容易得,难买娘唠叨。全家人看了,都是心领神会。
“争气”的老娘>>还能给重孙女做小棉裤
走进世纪老人丁立端家时,她的大女儿、大女婿和三儿子正在家里照顾老人,加上几位串门的亲戚,满满一屋子人。老人一身红色毛线衣干干净净,一头白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精神矍铄。
丁立端老人生于1912年十一月初五(阴历),去年老人跟儿孙们一起度过了她的百岁生日,“潍坊有个说法,老人99岁就说100岁了,所以我们去年给母亲提前过了100周岁的生日。”三儿子李齐男告诉记者,如今他们家四代同堂,全家43口人,团结和睦。
别看丁立端老人今年已100岁了,但老人身体很硬朗,喜爱吃甜食。虽然有点耳背,但做起手工活完全不需要戴老花镜,老人给记者拿出这些天绣的手绢,上面的花草图案全是老人亲自设计的。据了解,做针线活儿是她的爱好,前年她还亲手给3岁半的重孙女缝了6条小棉裤和4件小上衣。
不成文的规定>>哪天都不让母亲孤单
记者了解到,丁立端老人婚后育有6个子女,自父亲去世后,他们立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周一至周六每天都要有人轮流到家里照顾陪伴母亲,周末自觉自愿来,不能让母亲孤单。
“我们一家6个‘男’人,每天有人值班,白黑值班,来值班还要做得一手好菜,老太太喜欢花样新鲜的东西。”老三李齐男说。
李齐男口中的6个“男”人,分别是他73岁的大姐李志男,70岁的二哥李毅男,63岁的四妹李若男,60岁的五妹李肖男,58岁的小妹李少男,还有65岁的他。李齐男说,父亲给他们起的名字,不论男女,里面都带一个“男”字,是盼望子女们能像男子汉一样自强自立,撑起这个家。他们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这个家庭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片天,而他们也一直默默地为这个家做着最大的努力。
“算一算这班值了有16年了,日子过得太快了!”大姐李志男说,她平时来值班一般6点多起床,做完家务后,为母亲烧好洗脸水,做好早餐。遇到天气晴好,吃过早饭,母亲不用别人扶就到小区居民楼的院子里晒太阳,和邻居们聊家常。日上三竿,她便喊着母亲回家吃午饭。晚上,还有弟弟妹妹值夜班。
带了好头的“老大”>>大女婿感动了弟弟妹妹
除了自己的子女,丁立端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大女婿。“这个家大小事多靠着他了。”老三李齐男对这个姐夫也是赞不绝口。
丁立端老人的大女婿叫张起,今年79岁,1960年与李志男结婚。婚后,便一直帮着老人照顾弟弟妹妹。
李齐男回忆说,三年自然灾害时,全家人吃饭都成问题,那时候家里工作的只有父亲、大姐和二哥,其他4个孩子都在读书。大姐夫每个月都拿自己的工资给家里补贴,还让大姐每个月寄10元钱给当时正在青岛上学的他当做生活补助。不仅如此,家里房子坏了、亲人病了,姐夫都二话不说,直接拿钱给家里用,这些看似普通而又平凡的事情,感动了全家人。
而在张起眼中,孝敬老人、关爱弟弟妹妹都是天经地义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继承下去,必须一代代人这样走下去。”
孝子们的心得>>万般皆易得,难买娘唠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太太的子女如此孝顺,其实是从小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影响。“当年爷爷奶奶去世后,父母亲就把2个姑姑带到家中住。母亲任劳任怨,从没跟父亲因为姑姑住家里发脾气。”李齐男说,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一代代人也都处处以孝为先,精心伺候照顾着老人。
一直以来,逢年过节,儿孙们都要给老人买些礼物,吃喝穿戴也一定是以老人为先。儿女们每月给老人零花钱,老人手头从不缺钱。
丁立端老人现在一家四代同堂,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平时家里都有已经退休回家照顾她的女儿、女婿陪伴,每逢周末,孙女,孙女婿以及重孙等几十口都要来看老人,陪老人说话、聊天、看电视、遛弯,还有的向老人讨教针线活儿,家里总是格外热闹。
欢乐的笑声,洋溢在这个幸福、平凡的家庭里。正是因为有众多的儿孙们承欢膝下,丁立端老人的晚年生活才过得如此幸福。
在丁立端老人的梳妆台上,李齐男把一首《唠叨赞》写在了一张粉红色卡片上:唠叨复唠叨,人老爱唠叨。勿烦柔声陪,天伦乐唠叨。万般容易得,难买娘唠叨。全家人看了,都是心领神会。
“争气”的老娘>>还能给重孙女做小棉裤
走进世纪老人丁立端家时,她的大女儿、大女婿和三儿子正在家里照顾老人,加上几位串门的亲戚,满满一屋子人。老人一身红色毛线衣干干净净,一头白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精神矍铄。
丁立端老人生于1912年十一月初五(阴历),去年老人跟儿孙们一起度过了她的百岁生日,“潍坊有个说法,老人99岁就说100岁了,所以我们去年给母亲提前过了100周岁的生日。”三儿子李齐男告诉记者,如今他们家四代同堂,全家43口人,团结和睦。
别看丁立端老人今年已100岁了,但老人身体很硬朗,喜爱吃甜食。虽然有点耳背,但做起手工活完全不需要戴老花镜,老人给记者拿出这些天绣的手绢,上面的花草图案全是老人亲自设计的。据了解,做针线活儿是她的爱好,前年她还亲手给3岁半的重孙女缝了6条小棉裤和4件小上衣。
上一篇:16岁截肢男子吸毒后骑摩托与人飙车
下一篇:89岁母亲照顾65岁残疾儿子20年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30)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黑龙江省林甸县公开倒卖教师职称黑幕曝光(21)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7)
- ·学霸逆袭记(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