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慰问老人"洗脚"如何变"骚扰"?
2012-11-26 09:43:07   来源:   评论:0 点击:

10月23日,合肥市老年公寓前后有4拨爱心人士来给老人们献爱心。重阳前后,献爱心活动突然井喷了,这家养老院有位老人甚至一天被志愿者们洗了7次脚。这样的献爱心,不少老人都说受不了。(10月24日合肥在线)

  对于借助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的人群,公众应抱以肯定和鼓励,对老人带来丝丝慰藉和温暖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一个节日里,前来慰问和探望老人者竟然演变成了“扎堆”,甚至一拨一拨的让老人们疲与应付,“一天要''被迫''洗七次脚”,那就不是慰问和“洗脚”而变成了“骚扰”了。老人们不愿意“寒”了前来慰问者的心,无奈之下只能“一遍一遍”被梳头、被洗脚......问题是,敬老院的管理者呢?老人们不愿意“拒绝”爱心,管理者能不能从关爱老人角度给这些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提个醒?非得继续支持甚至是默认老人们一遍遍“配合”献爱心?

  其实,我们在看到大量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慰问关心老人时的“粗心”之时,更看到的是管理者的疏于职守。而且,并不排除这种无视老人们“疲劳应付”的背后还有利益的影子。重阳节涌现慰问老人的“扎堆”,又何尝不是对敬老院捐款捐物的“扎堆”?“肯德基爱心传递,重阳节天津三家养老院得到捐助”、“重阳节枣庄福彩10万元公益金资助敬老院”、“西乡商会重阳节为敬老院捐款”、“重阳节高密敬老院收到170台彩电”......看一看新闻报道,就知道这些捐赠也是如何的“扎堆”式的近于“骚扰”了,当然也就知道了为什么管理者和敬老院的经营方,似乎也乐见老人被“一天洗7次脚”。

  解决这一已经近乎于“骚扰”的节日扎堆慰问老人现象,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们,应多一些自觉,多一些对老人身体和身心承受能力的体谅。正像一些老人节后感慨的那样,“爱心能不能均一下?平时多给洗次脚多好?”一些慰问和捐款捐助,也应主动尽量避免“扎堆”。另一方面,敬老院的管理方和经营者,在正常接受捐赠、安排老人们正常接受爱心人士的问候和呵护之时,也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筹划。收取慰问物品,也未必非得让老人“出席”。给老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充分尊重老人的心理和意愿,是他老人们安度幸福晚年的前提。尤其是“一天洗7次脚”的慰问,已经近乎于形式主义的折腾,当反思和制止。毕晓哲

相关热词搜索:慰问 老人 洗脚

上一篇:"人均收入10年翻番"怎样翻?
下一篇:“压力全球第一”,夸张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