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多一些感受“幸福”的教育
2012-11-26 09:56:28 来源: 评论:0 点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今天的学校教育,还没有将“幸福”列入教学过程。许多和我们关系最密切、最需要学习的东西,比如,感受幸福、和别人交往、应对挫折等,都不是学校教授的内容。与此同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却日渐突出,而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不完善。教育部“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课题组对我国东、中、西部10个城市开展的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显示,有48%的学生回答其所在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24%的学生回答学校没有咨询室,28%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学校有没有心理咨询室。(《中国青年报》11月17日)
2011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教育部组织了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以“幸福”为主题,教育孩子们感受幸福,体验幸福。显然,这堂时长仅一个半小时的“幸福课”并不足以教会学生幸福,“幸福课”本应贯穿在整个学校教育的始终。
也许很多人会反驳,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何谈幸福?教师的幸福感都没有保证,又如何让学生幸福?学生的学习任务尚且繁重,哪还有时间奢谈幸福?其实,这样的反问,本身就是一种消极情绪。这无异于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应试教育“毒害”孩子,而束手就擒、无能为力。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对一切事物的消极心理,其实,在幸福教育上,我们并非无计可施。
我认为,对于“幸福课”应避免陷入简单、片面的理解。一是避免将“幸福教育”简化成“苦难教育”,贾樟柯在他的电影手记《贾想》里说,我们的文化中有这样一种对“苦难”的崇拜,而且似乎这也是获得话语权利的资本,“没有苦哪有甜”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对“幸福”的固化;二是“幸福教育”和“升学考试”并不矛盾,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并不等于有意地去避免生活中不快乐、不幸福的事情,相反,而是要承认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积极地去应对。
感受幸福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它是一种积极心理学。“幸福课”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它更是一门关于情绪管理的课程,可以涉及如何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如何与别人打交道,如何在课堂上表现良好,如何获得健康的身心,如何排解心中的不快,如何获得友谊等。作为育人的地方,学校无论如何都要为学生根植“积极的心理”,感受“幸福”的教育,我们的确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胡波 原题:我们是否丧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上一篇:不能因为个案把幼儿教师妖魔化
下一篇:武汉地铁招标为何舍弃价高者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30)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黑龙江省林甸县公开倒卖教师职称黑幕曝光(21)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7)
- ·学霸逆袭记(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