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人大附中被指收高额择校费舆情观察
2012-12-05 09:30:50   来源:   评论:0 点击:

http://www.cyol.net 2012-11-09 15:34 中青报订阅 收藏本页

    一、事件经过

    10月31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发布了《“叫而不停”的三大推手——“奥数班”顽症再追踪》稿件,其中引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2012年北京市小升初概况》时,称“北京人大附近的一所名校,小升初择校费50万元到80万元,家长为公司副总裁的‘共建生’赞助费20万元起”。本来是批判奥数的一篇文章,因为文中提到的名校被认为是指人大附中,引发了一场隔空辩论。

    11月1日,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对21世纪的这份报告提出质疑。刘彭芝说:“在北京市,不能保证说我们唯一,像我们这个学校,不收孩子任何的捐资助学费。你们可以冲进来看看,找任何家长问,看看我们收过费没有,几乎没有。”

    11月2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回应说北京没有几家学校敢说没收过择校费,但是因为将学生放在学校作为抵押,没有一个家长会出来说我交了多少钱。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总经理闻风对记者说,人大附中近几年没收过捐资助学费的说法“绝对不可能”。但学校也喊冤往往是因为这些费用没有全部落到学校口袋里,择校费中有相当一部分被中间人拿走了。

    刘彭芝对记者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已经不是第一次批评人大附中了。“五十万、六十万,这不是第一次,以前发过,我们都发现了。”她说,学校已经在找律师调查取证,准备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杨东平回应说:“如果要对簿公堂,我们就迎接。”他还就此发表博文《我为什么批评人大附中》回应。他质疑人大附中如果不收取巨额赞助费,是怎么实现它巨额的教育成本、超高的教师待遇的?杨东平说,国内许多重点学校都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的大局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北京的重点学校也需要这样的转型和变革。

    二、舆情数据

    在监测周期(2012年10月31日至2012年11月9日16:00)内,我们对中青华云舆情监测系统收录的文章进行了汇总统计,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表1 舆情统计数据(新闻的阅读数、回复数不计入统计,显示为0;微博数据限于运营商公开显示范围内)

图1 数据来源分布
 
 
图2 舆情总体走势图
 
 
图3 最热新闻站点TOP10
 
 
图4 最热论坛站点TOP10


三、媒体热议

    1、中国广播网:http://internal.dbw.cn/system/2012/11/05/054347079.shtml

     到底收没收择校费?引起大家热议,也是双方争论的焦点。其实要想搞清楚这事也不难,拿出证据,公开透明,放在法律或政策的框架下说说明白。当然,如果有一天,义务教育真正走上了均衡发展之路,家长们也就不用再为孩子上名校发愁了,那“择校费”的难题和争论还会存在吗?

    2、中国经营报:http://www.cb.com.cn/1634427/20121105/424565_3.html

    由于择校收费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弄清事实、查出证据并非易事。所以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如何界定择校费,它所包括范围多大;二是谁收了钱才算是择校费,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特定账号和通过私人关系的中间人收的是否属于择校费;三是何时收的才是择校费,长期的关系户之间的不间断利益输送是否择校费;四是以“共建”、“合作”等各种名义收的是否择校费;五是由于是公立学校,整个学校经费是否能经得起财务审计。严格地说,只要与招生相关的任何利益输送,无论以何种方式,经历过何种转换,都属于择校费。

    由此看来,仅仅对某一所学校收费情况的了解是难以彻底让择校费浮出水面的,一些地方甚至定有当地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分享择校费的比例。一场官司的输赢并不能真正解决公众长期期盼解决的择校费问题。彻底杜绝择校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个地区所有学校之间实现了均衡,各校之间是平等的,能够进行适度竞争,家长不需要因优劣而择校,任何寻求某一所学校相对优势和相对政策强势的做法都是为收取择校费创造条件;二是政府及与学校相关的其他部门对所有学校的政策和资源配置是公开透明的,可以接受公众监督的。

    3、华龙网:http://say.cqnews.net/html/2012-11/05/content_21268028.htm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是一所严肃的研究机构,具有了较强的公信力。所以,其所提交的《2012年北京市小升初概况》的报告才会引发强烈关注,也才会对人大附中造成这么大的舆论压力。当然,无论一个研究机构如何权威,如何有公信力,如果其所公布的报告有不实之处而对当事方造成了负面影响,它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承担责任。所以,人大附中不满其对自己收取择校费的指责,而要以法律途径维权,也是法治社会的正常现象,甚至是值得鼓励和赞扬的。

    我们乐见人大附中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簿公堂,以公布自己的收支账目来回应后者的“歪曲”和“混淆”,但希望人大附中的“以法律途径维权”不是在虚张声势,而是付诸实实在在的行为,以让公众确切地得知“传说”中的天价择校费在这里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

    四、小结

    人大附中到底收没收择校费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说个清楚,但是整治赞助费、择校费并不是查处一两所学校可以解决的,教育质量及学校发展不平衡才是产生择校费的最关键因素。要想让择校费不成为热门话题,只能是加快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真正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

相关热词搜索:人大 附中 高额

上一篇:爱马仕假货产业链调查
下一篇:航班延误 副省长陷入口水官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