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舆情观察:铁道部12306购票系统引发争议
2012-12-05 09:39:18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一、事件经过    9月19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帖称,“你们知道新一代的12306.cn开发费用是多少钱吗?1.9亿元,对,没错……而且这仅仅是一期的费用!”消息随后从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之前的一份公告中得到证实。据此前报道,中标额近2亿元的太极公司,“将负责第一生产中心软硬件设备集成、机房强弱电布线系统和监控系统”,换言之,这笔费用仅是硬件成本,还没包含系统开发费用。
    1.99亿元顿时引爆网友对该系统纷纷“吐槽”,高额的投入资金和网上订票“令人崩溃”的用户体验,是争议的关键点。随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1.99亿元并不是新一代客票系统一期工程项目的总价,另一上市公司同方股份(600100,SH)拿到了另外1.3亿元的中标合同。尽管铁道部随后回应称,这次招标没有任何问题,但此时网上已是质疑声不断。有报道还援引相关业内专家评估,认为整个系统的费用“合计也不过3000万元”。
    9月21日,针对公众和媒体对太极股份(002368,SZ)1.99亿元中标新一代铁路客票系统一期工程一事的争议,铁道部下属的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站出来澄清:“新一代客票系统项目招标符合法定程序。”
    未料此回应引来更多质疑,作为招标方,该信息技术中心的说法显然难以说服大众。
    9月25日,有网友寄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八问铁道部;也有北京律师呼吁铁道部公开12306的招标信息。至此,关于铁路客票系统12306用户体验糟糕,以及数亿元开发费用的争议,关注点已转向了铁道部关于该项目的招投标过程。此外,作为招投标双方,铁道部相关人士的回应与太极股份的说法并不一致,更有券商研究员称,他早在太极股份中标前就听说了这个项目中标的事情。
    所有细节都让 “新一代客票系统”项目的招投标过程更加扑朔迷离。这里面是不是也存在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信息?
    二、舆情数据
    在监测周期(2012年9月19日至2012年9月26日)内,我们对中青华云舆情监测系统收录的文章进行了汇总统计。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类别 文章数 阅读数 回复数
论坛 2867 730558 113332
博客 1100 84554 2113
新闻 6491 NA NA
微博 9688 69041 23607
总计 20146 884153 139052

    表1 舆情统计数据(新闻的阅读数、回复数不计入统计,微博数据限于运营商公开显示范围内)
图1 舆情总体走势图
    监测发现,本次事件出现了2次波动,分别是9月20日至22日、 9月24日至25日。其中第一次波动的舆论热度最为集中,9月21日产生了数据井喷。但舆论热度没有随之趋于稳定,9月25日趋势走线再一次抬头,是否会形成下一波数据高潮有待进一步观察。
   
 图2 最活跃的新闻站点Top10
    在排行前10名的新闻站点中,多为全国性的知名网站,其中不乏人民网、中国网、网易新闻网、新浪新闻网、新华新闻网等专业类新闻网站。“铁道部1.9亿建新客票系统”话题的在全国范围内有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覆盖面十分广泛。
图3 最活跃的论坛站点Top10 

三、媒体报道

    1. 金融界:订票系统崩溃的主谋岂是技术外包

    回顾整个事件,网友之所以毫不留情的拍砖,是由较高的期望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心理落差所造成,而这种落差又源于铁道部门没有提前做好预告知工作,没有给网民打好预防针,结果导致习惯于足不出户、厌于长时间排队的网民转战铁道部引以为傲的网上订票系统,结果导致系统崩溃。对于系统状态如何?能够承载多大点击量才能保证正常购票?随着点击量增大系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从技术角度都是可以预知或预判的,进而做好预案。但是很显然,铁道部在这方面毫无作为,只是把责任归咎于不会说话的订票系统。十一黄金周过后不久,真正的订票高峰即将到来,订票系统能否不再成为拍砖的对象,铁道部能否摆脱系统崩溃论的推辞,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技术干部不能“吃软饭”。 ( 点击查看原文》 )

    2. 凤凰网:专家质疑新系统仅值3000万

    对于新客票系统的相关费用,一位从事多年相关领域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据他的经验,一般客票系统的建设费用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用来搭建基础设施的费用,包括硬件购买,软件购买等,总共为2000万元左右;另一部分为数据中心基础建设费用,大概为1000万元。合计也不过3000万元,他还提出,如果仅进行系统升级服务,成本价格可能更低。

    一个便民网站,连登陆都非常困难,就证明这款产品,不是一个正常商业化的互联网产品。即便是再投入3亿元,如果不是推倒重来,便是重新做一个新的废品,岂不是更浪费国家资源。” (点击查看原文》

    3. 网络购票应尽快摆脱“水土不服”现状

    访问爆增不是借口,点击量大也并非有力托辞,为什么一个私企性质的购物网站能够适应庞大的点击量,而我们国家级的购票网站一遇高峰却显得易断易折,这与中国国情以及老百姓出行习惯显然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人口基数大,在有限的资源内,缝节必走势必早就逢节必堵,而并不对等的有限运力在几乎要成为世界奇迹的客流量面前显然孱弱无力,在加上网购车票拥堵的怨愤情绪一齐爆发,铁道部就成了老百姓的斥责的对象。 (点击查看原文》 )

    4. 12306“秘密”何以被公民“倒逼”

    12306网站相关信息何以到了被公民“倒逼”的地步?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部门预决算公开不详细。目前使用的这套客票系统在今年春节前就发生过“瘫痪”,显然,网站建设的费用支出的时间应该在去年。但是,在铁道部2011年部门决算中,并没有看到该网站建设的支出。最近完成的3.3亿元的“新一代客票系统”招标,在铁道部2012年部门预算中也看不到相关信息。

    其二,相关部门法治意识不强。铁路部门虽政企不分,却也是公认的政府部门,应该依法办事。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第十条规定,12306网站建设、招标等信息,铁路部门应该主动公开。从某种意义来说,似乎不是公民“倒逼”铁路部门公开信息,而是由于铁路部门不主动公开“倒逼”公民申请公开。

    其三,与整个政府信息公开滞后有关。如果每个部门都能详细公开预算,在铁路部门的公开信息中自然就能看到购票网站相关成本。如果每个部门都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事,相信铁路部门不会成为例外。换句话说,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早已出台,但整体上,政府信息公开的土壤似乎还没有形成。(点击查看原文》

    五、小结

    毫无疑问,被公众普遍质疑的问题,说明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同样也与相关部门的公信力联系很紧密。12306网站的建设、设计以及招标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不仅关系到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也关系到铁路部门能否履行好对待纳税人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形式,只有紧急情况下的采购等特殊情况才可以单一来源采购,但为什么“铁老大”没有做到?民众的质疑也是有理可依的,我们也有权利知道这3个亿是如何消费的。 


相关热词搜索:舆情 观察 铁道部

上一篇:航班延误 副省长陷入口水官司
下一篇:太原富士康骚乱事件舆情观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