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微博反腐的“正能量”与“负能量”
2012-12-14 14:33: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前段时间,随着一条“疑似雷书记不雅视频截图”的“雷人”微博的发表,重庆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雷书记”并非微博反腐中触礁的唯一官员,从之前“表哥”、“房叔”的倒下,到之后“强奸女主播人大代表”的免职,微博均扮演着反腐工作助推器的角色。这些现象无不昭示着,“微时代”下微博日益从纯粹的网络社交工具升级为公民表达权力监督话语的新平台。

  微博之所以能够对反腐工作产生如此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微博的特征及公众的“反腐饥渴”关系甚大。细细品味每一起微博反腐事件,不难发现其均经历了类似的发酵历程:先是知情人士微博爆料,继而微博广泛转发、评论,接下来传统新闻媒体也随之介入,最终官方展开调查。其中,海量转发、评论将公众的眼球吸引到整个事态中去,推动着舆论监督高潮的到来,可谓事态发展的转折点。一张小小的图片、一段模糊的视频、一句平常的言语,何以能够在短短几天、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闹得满城风雨、世人皆知?这主要得益于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网络传播媒介在公共参与、信息裂变以及传递速度方面的独特优势。不同于传统传播媒介,微博将一人说几人听的语言传播和一人看后他人看的物质载体传播,升级成一种一条信息万人同观、同传、同评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信息的传递方式摒弃了物质媒介的束缚,传递速度呈“原子裂变”式增长。当然,仅仅有微博的传播优势而没有博友的“围观”,“雷书记”这样的事件也难以发酵升温。而公众之所以愿意对腐败行为进行微博围观,乃是基于其个体道德良知和“法感情”遭受漠视而产生的对腐败行为的痛恶,因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腐败行为都是社会的毒瘤,都是对公民权利的隐性侵犯和对“源于民、用于民”的公权力的亵渎。

  从目前已经发生的数十起微博反腐案例来看,微博在这一过程中均释放出了巨大的正能量。它拓宽了公民监督话语的表达渠道,便捷了表达形式,而且也丰富了惩处腐败的线索来源。不惟如此,博友的广泛关注,一定意义上还发挥了舆论的“倒逼”和监督作用。实时更新的转发和评论实际上也是在敦促政府“及早介入,尽快查明,早日将事实真相昭告天下”,如此壮观的参与和围观,促使政府绝不可等闲视之,主动进入了“跑步反腐”的时代。雷政富贪腐案中,重庆不是以“63小时”刷新了我国的反腐速度,给了博友一个给力的答复吗?这样的舆论攻势、这样的“反腐速度”,对腐败分子而言无疑是多了一双监督的“眼睛”和一副管制的“镣铐”,对普通干部而言无疑是多了一句善意的“提醒”和一项约束的机制。

  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博自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在目前的微博反腐案例中,微博还没有爆发出过多的负能量,但在娱乐、文艺等其他领域中,微博传递信息的盲目性等缺陷已经有所暴露。譬如,经过博友的广泛传播,“被死亡”的武侠巨擘金庸、功夫明星洪金宝等人不得不“遗憾”地向那些钟爱他们的粉丝宣布“我还健在”。类似的事情,我们又怎能保证不会发生在微博反腐中呢?当然,这只是微博利用不当和控制不力可能产生的负能量之一。如果微博被当作利益争夺的工具,反映出的重磅腐败线索是虚构的,还可能会影响官员正常履职,毕竟从程序上看微博反腐实行的乃是“有罪推定”。而且,即便微博爆出的腐败线索是真实的,在可能给爆料人带来安全之虞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个人隐私权与公民知情权之间的矛盾。

  微博反腐可能产生的负能量,并不能抹煞其已经给反腐工作带来的巨大助益。“微时代”下,微博在问政、反腐、打拐、抗暴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这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日渐觉醒的客观反映,是潮流所趋。对于潮流,我们不能拒绝,也无从拒绝。重要的是,如何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以一种健全、合理的机制,以一套系统、可行的法律规范,科学地引领微博反腐的发展方向,尽早将其纳入到理性反腐和制度反腐的轨道上来。 

相关热词搜索: 反腐

上一篇:曝武汉长江二桥存隐患 回应称安全但亟待维修
下一篇:文强之子曝料在狱中曾被打?(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