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爸妈“喜欢”微信传谣
2014-12-13 14:42:27 来源:新浪科技 评论:0 点击:
“太可怕了!未来80%的家庭将面临洗牌,有图有真相!”“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这样的消息充斥微信朋友圈,它们多数都是谣言。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研究团队推出微信谣言分析报告,报告显示,这些谣言话题涉及人身伤害、食品安全、疾病养生领域,通过“死亡恐惧”情绪引爆亲友传播。而这也导致60后、70后容易成为信谣、传谣、造谣的主力军。
用夸大性图文唤起恐惧情绪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微信等合作推出微信谣言分析第1期,对今年11月3日~20日期间被微信用户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最多的255篇公众号文章进行文本分析。
分析结果发现,这些谣言具有很强的规律:首先,这类消息中65%的主题都围绕着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这三大死亡焦虑主题;其次,喜欢用“100%”、“第一”这样夸大性词语并配大量图片来唤起大家的死亡恐惧情绪;最后,其消息源往往专业性不强,且与所述主题相关性差。
这些话题会引发大家的好奇去看个究竟,因此很容易出现高点击率和高转发。相对而言,60后、70后容易成为信谣、传谣、造谣的主力军,而80后和90后由于将大量时间耗费在互联网上得以获知更全面的信息,加之目前大学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均在80后和90后,其对谣言的辨识能力较强。
数字化+多图+恐怖后果
有超过1/4(27%)的谣言都有使用“100%”、“第一”等数字,用并无权威出处数据这种方式来突出自己的客观性、准确性,以达到夸大和断言的目的,如《这些普通的东东,却能让你增加30年寿命!》等。
统计发现,这些谣言平均每篇文章附带有3.56张图片,由于大家相信眼见为实,这些图片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分析显示,这些谣言中有33%包含死亡唤起,比如,“毁容”、“有毒”、“致癌”、“身亡”等相关词会被经常使用。其中有48%会引起读者恐慌,人们往往会采用“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保守心理。
通过数字和图片这类“不容否定的证据”再加上“有毒、致癌”这样的严重后果,非常容易引发大家的“死亡恐惧”情绪。这些信息同时还会激起人们保护亲友的强烈欲望,而这也是你爸你妈最喜欢在朋友圈刷这类消息的原因。
如何快速辨别谣言
一看是否老帖。这类谣言具有重复性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不同的人稍加修改更换个地点后再次传播。
二看信息源是否可靠。这些被举报的谣言,大多来自一些段子手账号,其一贯的发帖内容都比较水。如近期举报较多有“每日精彩”、“高品质生活知识”和“成功智慧”。对这些谣言频次较高的微信公众号,网友在阅读其发布的文章时要格外小心。此外,还要看其专业定位是否与消息主题相匹配,一般来说经常发心灵鸡汤的账号在医学问题上就不如医疗专门号来得可靠,当然医疗专门号还要看其是否有权威机构认证
相关热词搜索:为何爸妈“喜欢”微信传谣
上一篇:快递员离开摩托2分钟 20余万元包裹被偷走
下一篇:不忍直视!淘宝网广告吓坏小孩子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451)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九江仁爱医院黑幕 17岁少女普通人流两...(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6)
- ·从丝芙兰美国封杀中国用户风波,看到菩...(6)
- ·我们约会吧 耿玉茹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
- ·重庆一高级法院“审判意见”指导下级法...(4)
- ·开学在即 幼儿园为何莫名被拆(4)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4)
- · 励志!!毕业拒绝失业!!听创业者讲述...(4)
- ·我们约会吧+ 邸秋红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3)
- ·新西兰肉毒杆菌发酵 多美滋问题产品仍...(3)
- ·iPhone4S被盗还能不能找回,苹果手机丢...(3)
- ·陕西兴平两家天然气公司市场资源争夺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