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之死:走安全牌和非个性化的报道所致
2012-12-04 10:38:47 来源:搜狐 评论:0 点击:
阵容豪华的TheDaily死掉了,而TheVerge可还活的好好的。《纽约时报》不断亏损,DaringFireball却忙着数钱。
今天的新闻媒体怎么了?
固定渠道
传统媒体在给自己的广告报价的时侯,经常会提到自己的发行量。而且,还是个相对固定的值。
这并不奇怪。读者订阅没有按小时来的。成千上万的报刊亭,也不可能每天都换一份新报纸卖。
传统媒体在渠道上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削弱了内容的重要性。
你不需要新,不需要快,甚至,不需要前瞻和洞见。安全和非个性化的报道才符合强势渠道的利益:这让媒体不需要依附于具体的作者。也让媒体的“深度”报道,变为一个可以交易的项目:投入记者和时间,就可以相对稳定的获得。比较而言,人对于行业的天才解读,就更难用资源量化和置换了。
弹性渠道
而社交网络改变了一切。
RSS还有相对稳定的订阅量一说。社交网络上的报道传播,则超级富有弹性:Follower几百的用户,只要有爆炸性的独家,在几分钟内,有可能获得比传统媒体更广泛的渠道。RT会给他更多的听众。
你现在的渠道还仅仅是个羊肠小道没有关系。一张哈德逊河坠机的照片,就能让他一瞬间变成八车道对开的顶级高速公路。
好报道,坏报道
渠道的动态和高弹性,意味着报道需要追求更高的“质量”。
Follower千万的如@李开复,若是推了不靠谱的内容,转发也不过可怜的几百。远远不如40万Follower的@魅族科技一个泄密视频带来的传播和互动。(一个MX2的消息可以得到10万以上的转发)
缓慢,长篇,“不偏不倚”(纽约时报的信条之一)的报道,只有在固定的渠道下才能更好的存活:因为短期内,读者们没有选择。那么一堆媒体精英就可以按照他们的喜好,意淫高质量报道的标准。
而当渠道变得更动态以及更高弹性的时侯?更加个人化,更短小,更快速,以及更多行业洞见而非中立观点的报道,就会脱颖而出。
所以,当有些人还醉心于《纽约时报》的声望和这些媒体上的“深度”报道的时侯,关于科技行业真正深刻的报道?却真的越来越少的出现在传统媒体上面。
揭示Twitter媒体属性的文章?发表在TechCrunch。奠定苹果软硬整合优势的报道,出自MGSiegler。Nexus4的低价会伤害行业?出自Engadget。科技媒体圈子,苹果代工模式的残忍已经有了数轮报道之后,《纽约时报》才拿出一篇“深度”。此时?富士康已经提高了工资,迁移了工厂,甚至,开始盘算部署机器人了。
是的,Journalism主义者连解读现在的脚步都跟不上,而最新锐的科技博客作者却可以用800字来预测未来了(Twitter是高速公路的文章,甚至早于Twitter自己内部的转型)。
前者的代表是《纽约时报》,后者?比如《DaringFire报》。
个人化
最后,想再说说个人化的风格。
老大哥一般的等级体制,以及固定的渠道中,个人风格必然不受欢迎。事实审查和各种让你保持中立的写作规则最好了。不需要长期行业内的熏染,只要经过流水线一般的训练,那么一个普通人就几乎可以报道一切。
而弹性渠道下,报道会更加依赖于个人风格和专业领域内的视野。报道移动设备的,甚至都不会去谈论NodeJS。并非手机使用的服务没有机会跑那些Javascript的代码,而是高度专业化的分工,才能让作者保持快速的同时,提供真正有深度的见解。
那么报道就很可能更加个人和更加极端,因为作者本人就是“专家”。他不需要用所谓“中立”去为自己的报道增加信用。那何必不抛出自己的判断,让时间来检验呢?
也许历史悠久,体制庞大的《纽约时报》可以像个“神”,偷偷站上中立的位置(也是“神”的位置)去报道些什么。读者相信就好。
而有名有姓有照片的科技博客作者们,更多的是写出自己的偏见,或者说:洞见。读者们最好也能意识到:你需要为你读到的东西负责,而不是相反。
我把这种趋势当作报道的回归。就像iPhone领我们走出键盘,回归儿时的触摸体验一样。
“神”可曾写下过哪怕一个文字?
文字,本来不就是“人”写的吗?
今天的新闻媒体怎么了?
固定渠道
传统媒体在给自己的广告报价的时侯,经常会提到自己的发行量。而且,还是个相对固定的值。
这并不奇怪。读者订阅没有按小时来的。成千上万的报刊亭,也不可能每天都换一份新报纸卖。
传统媒体在渠道上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削弱了内容的重要性。
你不需要新,不需要快,甚至,不需要前瞻和洞见。安全和非个性化的报道才符合强势渠道的利益:这让媒体不需要依附于具体的作者。也让媒体的“深度”报道,变为一个可以交易的项目:投入记者和时间,就可以相对稳定的获得。比较而言,人对于行业的天才解读,就更难用资源量化和置换了。
弹性渠道
而社交网络改变了一切。
RSS还有相对稳定的订阅量一说。社交网络上的报道传播,则超级富有弹性:Follower几百的用户,只要有爆炸性的独家,在几分钟内,有可能获得比传统媒体更广泛的渠道。RT会给他更多的听众。
你现在的渠道还仅仅是个羊肠小道没有关系。一张哈德逊河坠机的照片,就能让他一瞬间变成八车道对开的顶级高速公路。
好报道,坏报道
渠道的动态和高弹性,意味着报道需要追求更高的“质量”。
Follower千万的如@李开复,若是推了不靠谱的内容,转发也不过可怜的几百。远远不如40万Follower的@魅族科技一个泄密视频带来的传播和互动。(一个MX2的消息可以得到10万以上的转发)
缓慢,长篇,“不偏不倚”(纽约时报的信条之一)的报道,只有在固定的渠道下才能更好的存活:因为短期内,读者们没有选择。那么一堆媒体精英就可以按照他们的喜好,意淫高质量报道的标准。
而当渠道变得更动态以及更高弹性的时侯?更加个人化,更短小,更快速,以及更多行业洞见而非中立观点的报道,就会脱颖而出。
所以,当有些人还醉心于《纽约时报》的声望和这些媒体上的“深度”报道的时侯,关于科技行业真正深刻的报道?却真的越来越少的出现在传统媒体上面。
揭示Twitter媒体属性的文章?发表在TechCrunch。奠定苹果软硬整合优势的报道,出自MGSiegler。Nexus4的低价会伤害行业?出自Engadget。科技媒体圈子,苹果代工模式的残忍已经有了数轮报道之后,《纽约时报》才拿出一篇“深度”。此时?富士康已经提高了工资,迁移了工厂,甚至,开始盘算部署机器人了。
是的,Journalism主义者连解读现在的脚步都跟不上,而最新锐的科技博客作者却可以用800字来预测未来了(Twitter是高速公路的文章,甚至早于Twitter自己内部的转型)。
前者的代表是《纽约时报》,后者?比如《DaringFire报》。
个人化
最后,想再说说个人化的风格。
老大哥一般的等级体制,以及固定的渠道中,个人风格必然不受欢迎。事实审查和各种让你保持中立的写作规则最好了。不需要长期行业内的熏染,只要经过流水线一般的训练,那么一个普通人就几乎可以报道一切。
而弹性渠道下,报道会更加依赖于个人风格和专业领域内的视野。报道移动设备的,甚至都不会去谈论NodeJS。并非手机使用的服务没有机会跑那些Javascript的代码,而是高度专业化的分工,才能让作者保持快速的同时,提供真正有深度的见解。
那么报道就很可能更加个人和更加极端,因为作者本人就是“专家”。他不需要用所谓“中立”去为自己的报道增加信用。那何必不抛出自己的判断,让时间来检验呢?
也许历史悠久,体制庞大的《纽约时报》可以像个“神”,偷偷站上中立的位置(也是“神”的位置)去报道些什么。读者相信就好。
而有名有姓有照片的科技博客作者们,更多的是写出自己的偏见,或者说:洞见。读者们最好也能意识到:你需要为你读到的东西负责,而不是相反。
我把这种趋势当作报道的回归。就像iPhone领我们走出键盘,回归儿时的触摸体验一样。
“神”可曾写下过哪怕一个文字?
文字,本来不就是“人”写的吗?
上一篇:雅虎不满27亿美元赔偿案 将对墨西哥法庭申诉
下一篇:Mozilla宣布火狐17整合Facebook Chat聊天功能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25)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河南一高校被指伪造租赁合同 当事人几...(10)
- ·学霸逆袭记(1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一带一...(10)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手绘鞋 小清新风格-半夏微凉自制(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92项城市永丰镇党委书记张贺春被指漠视群众利益
- 13宁美国度携手上海移动开辟运营商合作新模式
- 10门罗币惊现“黄金矿工” PhotoMiner木马挖矿收入高达8900万
- 10思普瑞集团董事长樊月忠: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深耕技术创...
- 9黄源讯:腾达资本与建设银行共同领投blocksteam区块链游...
- 8图麟信息科技联合创始人张勋:全面商用化到来,AI全方面...
- 8以“链”会友:2018区块链创新大会在渝完美落幕!
- 8知识经济时代,微软、苹果、华为等世界500强的成功都靠它
- 8GSMA最新发布大中华地区移动物联网发展情况报告
- 7Limelight Orchestrate平台的技术升级带来无与伦比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