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浏览器的“隐形危机”
2012-12-13 14:09:40 来源:搜狐 评论:0 点击:
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业内争论已久:从不同内核解析排版能力的纯技术层面,到是否有资格成为一个强势资源分发渠道的商业层面。
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观点能够成为绝对的主导者。这与支撑新一代移动Web产业发展的底层技术——HTML5标准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
但本文目的不在于讨论标准和技术,而是以外围生态系统的“容忍度”、国内主流移动应用形态的变迁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浏览器在移动互联大产业中将会遭遇的“隐性危机”。
上游危机
浏览器必须要走平台化的路线,这一点在PC平台上就已经得到业内共识。
平台化的本质在于,将浏览器从单纯的“页面浏览工具”转变为服务载体,汇聚整合所有外部资源,然后以个性化的方式向用户输出价值。
大方向没有错,但移动浏览器想要照搬PC的思路,却要承担大得多的风险——来自上游操作系统提供商的钳制。
PC平台上的第一次浏览器大战,微软用免费预装的方式彻底击垮NetScape后,就不思进取了,IE浏览器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直到Google提供免费的Web应用反向渗透桌面之前,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去认真研究浏览器,然后就有了“微软失去的十年”这种说法。
移动平台就完全不同了。目前三大主流操作系统采用的都是以应用商店为中心的分发模式,尤其是iOS和WindowsPhone,任何系统级的修改都是它们不能容忍的——你最多只能调用,而不可能替代某一组件。第三方浏览器不约而同地选择平台化,对操作系统的潜在威胁在于:替换应用商店这一分发渠道,从而圈住资源跃升为“亚操作系统”,将底层操作系统管道化。
这也许是一种极端的说法,但苹果和微软对第三方浏览器的反制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浏览网络的程序必须使用它们定制的框架和渲染引擎——换一种说法就是封杀一系列私有API和内核,将主要基于HTML5的WebApp体验控制在一定水准之下,形成对现有App生态系统的保护。
更倒霉的是采用私有Presto内核的Opera,面向中国市场的欧朋浏览器始终被AppStore以各种理由拒之门外,公司甚至不得不“违心”向苹果解释“其实我们做的不是浏览器”。
Android对于第三方浏览器的态度最为缓和。但随着移动版Chrome的正式推出,以及Google为解决碎片化对于系统定制权限的收紧,没理由认为宽松的政策会一直延续下去。
惟一不受制于人的方法就是脱离这些平台,将浏览器从“亚操作系统”彻底衍生为真正的操作系统。就像Firefox那样,直接推出基于Gecko核心的FirefoxOS。
很显然,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角度看,这个选择都太过沉重。
跨维度攻击
即使移动浏览器能够挣脱操作系统的压制,实现平台化,这一产品形态也将遭遇新的挑战——来自其他移动应用平台的竞争。
目前移动应用平台化主要有两种路径,第一种是类似Evernote的“品牌平台化”,在单一产品获得优质口碑之后,开放API推出各种垂直定位的子产品,利用云端技术整合数据形成平台;第二种则是国内应用的普遍做法,对某个用户量规模化的产品开放API和叠加各种基础功能,追求流量和资源的最大化,例如微信、微博以及地图。
这里主要讨论第二种形式对于移动浏览器(目前它们的平台化也走这种形式)的影响。其实质在于:随着平台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应用的工具属性将逐渐消解,各种产品从不同的维度互相靠近,最后殊途同归地转变为一个个综合服务平台。
微博和微信是最先面临这个问题的一对应用。原本双方的工具属性和用户关系链大致平行,不存在竞争。但随着微信开放公众平台增强媒体属性,就立刻引发了与微博竞合的论战;而微信选择二维码和财付通试水O2O业务后,新浪微博也立刻启动类似的战略,据传已经与银联达成合作,以解决O2O中最难啃的线下支付环节。
近期火热的地图应用,百度、高德“不约而同”地选择转型生活服务平台,加入O2O大战。高德更是与新浪微博合作进军LBS社交,开始建立对一个基础平台来说至关重要的账号体系。
社交、LBS、通讯、媒体、O2O……你会发现,所有移动基础平台发展到最终形态,都将具备几乎同样的功能,形成跨维度竞争。
但对浏览器来说,这个过程要艰难得多。从产品功能的使用路径来看,用户在微信、微博中点击或者接受一个商业信息,通过社交关系链传播,最后转移到线下完成支付;地图平台中,用户则是从基于LBS的检索和推送开始,通过社交关系链传播,最后同样转移到线下。
如果将以上步骤转移到浏览器平台上,会发现使用过程极其生硬——你在浏览资讯过程中,
会产生社交和线下购物的需求吗?——就算用户真的有了这种想法,也必须退出正在浏览的页面,在另一个页面中找到相关应用,再通过点击完成需求。这个使用路径远不如身出社交、地图工具的基础平台那样平滑自然。
现在的移动浏览器形态,实质上仍然是PC思路的转移:以链接为核心解析互联网结构。但移动互联与PC互联网最大的区别点就是连接线下,而这一点浏览器和Web应用架构还无法提供。这也导致浏览器平台在与其他移动基础平台的竞争中,不得不处于被动状态。
如果只是做单纯的媒体平台,在其他基础平台都拥有精准信息推送系统的情况下,浏览器平台同样也没有任何明显优势。
这就是移动浏览器面对的“囚徒困境”:单一工具化变现能力有限,可能会错失HTML5的机遇,而平台化又将遭遇操作系统和其他移动平台合力绞杀的风险。
多方博弈中,什么样的产品形态能保证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浏览器厂商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观点能够成为绝对的主导者。这与支撑新一代移动Web产业发展的底层技术——HTML5标准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
但本文目的不在于讨论标准和技术,而是以外围生态系统的“容忍度”、国内主流移动应用形态的变迁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浏览器在移动互联大产业中将会遭遇的“隐性危机”。
上游危机
浏览器必须要走平台化的路线,这一点在PC平台上就已经得到业内共识。
平台化的本质在于,将浏览器从单纯的“页面浏览工具”转变为服务载体,汇聚整合所有外部资源,然后以个性化的方式向用户输出价值。
大方向没有错,但移动浏览器想要照搬PC的思路,却要承担大得多的风险——来自上游操作系统提供商的钳制。
PC平台上的第一次浏览器大战,微软用免费预装的方式彻底击垮NetScape后,就不思进取了,IE浏览器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直到Google提供免费的Web应用反向渗透桌面之前,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去认真研究浏览器,然后就有了“微软失去的十年”这种说法。
移动平台就完全不同了。目前三大主流操作系统采用的都是以应用商店为中心的分发模式,尤其是iOS和WindowsPhone,任何系统级的修改都是它们不能容忍的——你最多只能调用,而不可能替代某一组件。第三方浏览器不约而同地选择平台化,对操作系统的潜在威胁在于:替换应用商店这一分发渠道,从而圈住资源跃升为“亚操作系统”,将底层操作系统管道化。
这也许是一种极端的说法,但苹果和微软对第三方浏览器的反制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浏览网络的程序必须使用它们定制的框架和渲染引擎——换一种说法就是封杀一系列私有API和内核,将主要基于HTML5的WebApp体验控制在一定水准之下,形成对现有App生态系统的保护。
更倒霉的是采用私有Presto内核的Opera,面向中国市场的欧朋浏览器始终被AppStore以各种理由拒之门外,公司甚至不得不“违心”向苹果解释“其实我们做的不是浏览器”。
Android对于第三方浏览器的态度最为缓和。但随着移动版Chrome的正式推出,以及Google为解决碎片化对于系统定制权限的收紧,没理由认为宽松的政策会一直延续下去。
惟一不受制于人的方法就是脱离这些平台,将浏览器从“亚操作系统”彻底衍生为真正的操作系统。就像Firefox那样,直接推出基于Gecko核心的FirefoxOS。
很显然,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角度看,这个选择都太过沉重。
跨维度攻击
即使移动浏览器能够挣脱操作系统的压制,实现平台化,这一产品形态也将遭遇新的挑战——来自其他移动应用平台的竞争。
目前移动应用平台化主要有两种路径,第一种是类似Evernote的“品牌平台化”,在单一产品获得优质口碑之后,开放API推出各种垂直定位的子产品,利用云端技术整合数据形成平台;第二种则是国内应用的普遍做法,对某个用户量规模化的产品开放API和叠加各种基础功能,追求流量和资源的最大化,例如微信、微博以及地图。
这里主要讨论第二种形式对于移动浏览器(目前它们的平台化也走这种形式)的影响。其实质在于:随着平台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应用的工具属性将逐渐消解,各种产品从不同的维度互相靠近,最后殊途同归地转变为一个个综合服务平台。
微博和微信是最先面临这个问题的一对应用。原本双方的工具属性和用户关系链大致平行,不存在竞争。但随着微信开放公众平台增强媒体属性,就立刻引发了与微博竞合的论战;而微信选择二维码和财付通试水O2O业务后,新浪微博也立刻启动类似的战略,据传已经与银联达成合作,以解决O2O中最难啃的线下支付环节。
近期火热的地图应用,百度、高德“不约而同”地选择转型生活服务平台,加入O2O大战。高德更是与新浪微博合作进军LBS社交,开始建立对一个基础平台来说至关重要的账号体系。
社交、LBS、通讯、媒体、O2O……你会发现,所有移动基础平台发展到最终形态,都将具备几乎同样的功能,形成跨维度竞争。
但对浏览器来说,这个过程要艰难得多。从产品功能的使用路径来看,用户在微信、微博中点击或者接受一个商业信息,通过社交关系链传播,最后转移到线下完成支付;地图平台中,用户则是从基于LBS的检索和推送开始,通过社交关系链传播,最后同样转移到线下。
如果将以上步骤转移到浏览器平台上,会发现使用过程极其生硬——你在浏览资讯过程中,
会产生社交和线下购物的需求吗?——就算用户真的有了这种想法,也必须退出正在浏览的页面,在另一个页面中找到相关应用,再通过点击完成需求。这个使用路径远不如身出社交、地图工具的基础平台那样平滑自然。
现在的移动浏览器形态,实质上仍然是PC思路的转移:以链接为核心解析互联网结构。但移动互联与PC互联网最大的区别点就是连接线下,而这一点浏览器和Web应用架构还无法提供。这也导致浏览器平台在与其他移动基础平台的竞争中,不得不处于被动状态。
如果只是做单纯的媒体平台,在其他基础平台都拥有精准信息推送系统的情况下,浏览器平台同样也没有任何明显优势。
这就是移动浏览器面对的“囚徒困境”:单一工具化变现能力有限,可能会错失HTML5的机遇,而平台化又将遭遇操作系统和其他移动平台合力绞杀的风险。
多方博弈中,什么样的产品形态能保证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浏览器厂商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25)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河南一高校被指伪造租赁合同 当事人几...(10)
- ·学霸逆袭记(1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一带一...(10)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手绘鞋 小清新风格-半夏微凉自制(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92项城市永丰镇党委书记张贺春被指漠视群众利益
- 13宁美国度携手上海移动开辟运营商合作新模式
- 10门罗币惊现“黄金矿工” PhotoMiner木马挖矿收入高达8900万
- 10思普瑞集团董事长樊月忠: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深耕技术创...
- 9黄源讯:腾达资本与建设银行共同领投blocksteam区块链游...
- 8图麟信息科技联合创始人张勋:全面商用化到来,AI全方面...
- 8以“链”会友:2018区块链创新大会在渝完美落幕!
- 8知识经济时代,微软、苹果、华为等世界500强的成功都靠它
- 8GSMA最新发布大中华地区移动物联网发展情况报告
- 7Limelight Orchestrate平台的技术升级带来无与伦比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