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创业失败怎么办?别担心还有收购等着你
2012-08-29 10:05:59 来源:Chinaz 评论:0 点击:
编者按:最近,科技博客Pandodaily创始人SarahLacy写了一篇关于在硅谷发生的“人才收购”的评论文章,在硅谷生态圈引起了很大争议。为了解争议的始末,我们首先回到争议原点,看看Sarah是如何评论硅谷的人才收购的。
收购已逐渐成为创业圈里”借钱还债”的标准方案了,而急于收购的公司就如同一个急于缴纳住院费的病人。一个病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病急乱投医,去借高利贷把住院费给缴了。同样,一家公司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也很可能通过收购引进人才。从这个角度分析,我能逐渐看懂90年代的思科公司的那些疯狂收购了,也能明白最近的Facebook为何会“每周一购”了。
正如我之前文章所讲的那样,在消化从被收购方获取的人才方面,Facebook比大多数公司都有天赋,能尽量把这些人才安放在公司合适的位置。但是,不是每家公司都像Facebook一样,强大到有资本允许错误收购、错误处置人才的发生。换句话说,Facebook只向人们展示了收购的光鲜面。
不仅如此,从本质上讲,收购并未真正解决公司人才紧缺的问题,甚至还有恶化此问题的嫌疑。事实上,公司收购是在变相鼓励大家都去创业,鼓励投资人多多投资,因为它在向创业者和投资人释放这样一条信息:创业失败了没关系,投资失败了也没关系,大不了找家公司把你收购了呗。但是,要是大家都去创了,哪还有足够的人才去充实大公司呢?
我们知道创业本身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即使一个好的创业想法想要成功也不容易。运气、执行力、市场时机和市场的竞争动态都是决定一个好的想法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创业者还经常被要求能够快速准确的对一大堆事务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对创业者的勇气和决断力是个巨大的考验。有些悲催的创业者,在创业途中还可能会发现自己做的事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
但是,有了收购做保证,创业的风险降低了。而且,比起一开始就去据人下,自己创业的好处增加了。对于那些获得融资的创业者来说,他们不必担心自己的想法会失败,因为即使失败了,投资人也会帮他们安排一个软着陆——收购。如果他们的公司被Facebook收购了,他们获得的股份绝对比一般Facebook员工要多。而如果他们一开始就选择进入Facebook,他们获得的股份却只能跟一般Facebook员工一样。不仅如此,对于创业者来说,自己创办的公司被Facebook收购绝对是创业生涯中荣耀的一笔。当他们想重新创办公司时,他们也能够骄傲地把类似“我们之前创办的公司已被Facebook收购。”的话放在呈现给投资人的PPT上。
从这个角度讲,收购鼓励了人才去创业,也让大公司招贤纳士的难度大大增加。如果直接从市场上招不到人才,这些大公司该怎么办呢?很多大公司的选择是——回到收购这个原点,因为收购确实是一个短期内招一批精兵勇将的好办法。但是,可能要令这些公司失望的是,那些从收购方获取的人才很多虽然才华洋溢,但骨子里却存在着不安分因素,最终还是不愿留在公司。他们认为,收购不仅让他们获得一个软着陆机会,同时也在他们的简历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这让他们能够安全的退出,去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虽然这些被收购的人才最终还是会慢慢流失,但不管怎样,从短期来看,收购方和被收购方都能从收购中得到明显利益,这也是这个局面得以维持的原因。能让这个局面得以维持的不仅是创业者和作为收购方的大公司,投资人也起了很大作用。不管怎样,创业者的投资来源于投资人,而投资人因为有了收购这个软着陆方案,在做投资决定时也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这周,我从一个VC那里听到一个非常棒的比喻:投资就像买彩票。你可能知道中奖的机会渺茫,能够投到下一个Facebook、下一个Instagram的机会也基本没太多可能。但是由于受到巨额奖金额的吸引,我们还是会抱着”没准这次就中“的心态,买几张练练手。这是大多数VC在投种子投资时的心态。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呢?没关系,就假想这些投资都与我无关吧。正是这种非理性支持硅谷能够运作下去。
但是,假设有个地方的彩票投注站是这样运作的:你买的彩票没中,而彩票投注站却允许你把没中的彩票退回去,票款如数退还,或者只退75%。别说75%了,即使投注站只退50%的票款,我想这个地方的彩民买彩票的积极性也会加倍提高吧。对于彩民来说,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个梦想天堂,在这里不仅有梦想中大奖的权利,而且避开了买彩票本身存在的风险。而现在,这个梦想天堂发生在了硅谷,而彩民就是那些投资人。收购让在硅谷投资变成了一种低风险的买卖,为投资人省去了很多后顾之忧。
既然收购能让创业者、投资人和作为收购方的大公司,这些所有游戏的参与者都能获得利益,那何乐而不为呢?我要说的是,没有失败就没有纠正。
每个人都在说硅谷的力量源自它能接受失败。但事实上,硅谷现在已经成为那些创业老油条们的天下了。这些创业老油条们对硅谷低风险的创业模式掌握的已经游刃有余了。他们知道,即使不成功,大不了把公司卖了重头再来。因此,在硅谷很难看到彻头彻尾的失败。
但我想说的是,有失败是一件好事。有了失败,成功才有意义。有失败,才有对失败的惧怕。创业者有了对失败的惧怕,才能更慎重的结果投资人递来的支票。投资人有了对失败的惧怕,才能更谨慎的选择投资对象——至少确保他是在相信某创业想法是有潜力的前提下,才进行投资的。
收购已逐渐成为创业圈里”借钱还债”的标准方案了,而急于收购的公司就如同一个急于缴纳住院费的病人。一个病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病急乱投医,去借高利贷把住院费给缴了。同样,一家公司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也很可能通过收购引进人才。从这个角度分析,我能逐渐看懂90年代的思科公司的那些疯狂收购了,也能明白最近的Facebook为何会“每周一购”了。
正如我之前文章所讲的那样,在消化从被收购方获取的人才方面,Facebook比大多数公司都有天赋,能尽量把这些人才安放在公司合适的位置。但是,不是每家公司都像Facebook一样,强大到有资本允许错误收购、错误处置人才的发生。换句话说,Facebook只向人们展示了收购的光鲜面。
不仅如此,从本质上讲,收购并未真正解决公司人才紧缺的问题,甚至还有恶化此问题的嫌疑。事实上,公司收购是在变相鼓励大家都去创业,鼓励投资人多多投资,因为它在向创业者和投资人释放这样一条信息:创业失败了没关系,投资失败了也没关系,大不了找家公司把你收购了呗。但是,要是大家都去创了,哪还有足够的人才去充实大公司呢?
我们知道创业本身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即使一个好的创业想法想要成功也不容易。运气、执行力、市场时机和市场的竞争动态都是决定一个好的想法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创业者还经常被要求能够快速准确的对一大堆事务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对创业者的勇气和决断力是个巨大的考验。有些悲催的创业者,在创业途中还可能会发现自己做的事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
但是,有了收购做保证,创业的风险降低了。而且,比起一开始就去据人下,自己创业的好处增加了。对于那些获得融资的创业者来说,他们不必担心自己的想法会失败,因为即使失败了,投资人也会帮他们安排一个软着陆——收购。如果他们的公司被Facebook收购了,他们获得的股份绝对比一般Facebook员工要多。而如果他们一开始就选择进入Facebook,他们获得的股份却只能跟一般Facebook员工一样。不仅如此,对于创业者来说,自己创办的公司被Facebook收购绝对是创业生涯中荣耀的一笔。当他们想重新创办公司时,他们也能够骄傲地把类似“我们之前创办的公司已被Facebook收购。”的话放在呈现给投资人的PPT上。
从这个角度讲,收购鼓励了人才去创业,也让大公司招贤纳士的难度大大增加。如果直接从市场上招不到人才,这些大公司该怎么办呢?很多大公司的选择是——回到收购这个原点,因为收购确实是一个短期内招一批精兵勇将的好办法。但是,可能要令这些公司失望的是,那些从收购方获取的人才很多虽然才华洋溢,但骨子里却存在着不安分因素,最终还是不愿留在公司。他们认为,收购不仅让他们获得一个软着陆机会,同时也在他们的简历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这让他们能够安全的退出,去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虽然这些被收购的人才最终还是会慢慢流失,但不管怎样,从短期来看,收购方和被收购方都能从收购中得到明显利益,这也是这个局面得以维持的原因。能让这个局面得以维持的不仅是创业者和作为收购方的大公司,投资人也起了很大作用。不管怎样,创业者的投资来源于投资人,而投资人因为有了收购这个软着陆方案,在做投资决定时也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这周,我从一个VC那里听到一个非常棒的比喻:投资就像买彩票。你可能知道中奖的机会渺茫,能够投到下一个Facebook、下一个Instagram的机会也基本没太多可能。但是由于受到巨额奖金额的吸引,我们还是会抱着”没准这次就中“的心态,买几张练练手。这是大多数VC在投种子投资时的心态。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呢?没关系,就假想这些投资都与我无关吧。正是这种非理性支持硅谷能够运作下去。
但是,假设有个地方的彩票投注站是这样运作的:你买的彩票没中,而彩票投注站却允许你把没中的彩票退回去,票款如数退还,或者只退75%。别说75%了,即使投注站只退50%的票款,我想这个地方的彩民买彩票的积极性也会加倍提高吧。对于彩民来说,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个梦想天堂,在这里不仅有梦想中大奖的权利,而且避开了买彩票本身存在的风险。而现在,这个梦想天堂发生在了硅谷,而彩民就是那些投资人。收购让在硅谷投资变成了一种低风险的买卖,为投资人省去了很多后顾之忧。
既然收购能让创业者、投资人和作为收购方的大公司,这些所有游戏的参与者都能获得利益,那何乐而不为呢?我要说的是,没有失败就没有纠正。
每个人都在说硅谷的力量源自它能接受失败。但事实上,硅谷现在已经成为那些创业老油条们的天下了。这些创业老油条们对硅谷低风险的创业模式掌握的已经游刃有余了。他们知道,即使不成功,大不了把公司卖了重头再来。因此,在硅谷很难看到彻头彻尾的失败。
但我想说的是,有失败是一件好事。有了失败,成功才有意义。有失败,才有对失败的惧怕。创业者有了对失败的惧怕,才能更慎重的结果投资人递来的支票。投资人有了对失败的惧怕,才能更谨慎的选择投资对象——至少确保他是在相信某创业想法是有潜力的前提下,才进行投资的。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25)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河南一高校被指伪造租赁合同 当事人几...(10)
- ·学霸逆袭记(1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一带一...(10)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手绘鞋 小清新风格-半夏微凉自制(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